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3)

小编:

且、然、若、虽、所、为、惟、焉

⑴暂且,姑且。例: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②存者且偷生。③这个,你且收着。④别君去兮何时还?⑤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⑥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⑵将,将要。例:①以为且噬己也。②今且九十。③久居,祸且及汝。④不出,火且尽。⑤且为之奈何。⑥若属皆且为所虏。⑦民且狼顾。⑧旦暮且下。⑨人且死见鬼,宜见数百千万。⑩旦夕且死。(11)范君知其必且西奔。

⑶而且,并且。例: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②余悲之,且曰。③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④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⑤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且:一说况且。)⑥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⑦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⑧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⑨且矫诏纷出。⑩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1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3)且使遽告于郑。

⑷况且,再说。例:①且焉置土石?(且:一说而且。)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③且秦强而赵弱。④且相如素贱人。⑤且迁我如振落叶耳。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⑦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⑸尚且,还。例: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例:①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移人也。②河水清且涟漪。③示赵弱且怯也。④三军既惑且疑。⑤磐石方且厚。⑥四体康且直。

⑺同“夫”,句首助词。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例: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②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⑼如果。例:明复妄言,我当焚汝庐。

⑽还有,那末。例: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②且住,你听我说!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康肃忿然曰。③杂然相许,其妻疑曰。④夫子喟然叹曰。⑤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④然君之职分难明。⑤然群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⑥然是说也,余尤疑之。⑦然睹促织,隐中胸怀。⑧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⑨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

⑶是的,对的。例:①然之。命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然之:以之为然)②植然其言及圣门,门吏阻住。③吴广以为然。乃行卜。④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⑤然,诚有百姓者。

⑷如此,这样。例:①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②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③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④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⑤惟博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之信然。⑥后这为人君者不然。⑦ 使之然也。⑧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⑨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⑩此亦不然矣。

⑸用在句末,“像……一样”。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例: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⑶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⑷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⑸然后得一夕安寝。⑹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⑺然后以六合为家。⑻然后渡扬子江。⑼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⑽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11)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例:⑴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⑵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⑶然则成于下之得。⑷然则诸侯之地有限。⑸然则废衅钟与?⑹然则一羽之不举,不为用力焉。⑺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⑻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例:⑴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⑵然而隐忍以行。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⑴如果,假如。例:①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④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⑤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⑥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⑦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⑧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⑨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⑩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⑵像,好像。例: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细若蚊足。④仿佛若有光。⑤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⑥貌若甚戚者。⑦唐雌对曰:“否,非若是也。”⑧意色扬扬,若自矜诩。⑨形若土狗。⑩呆若木鸡。(1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12)若无罪而就死地。(13)若是其甚与?(14)其若是,孰有御之。

⑶你(的),你们(的)。例:①若所市于人者。②若毒之乎?③更若役,何富贵也。④若为佣耕,何富贵。⑤若翁廉。(若你们)⑥若何为生我家?⑦若入前为寿。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⑨予我千金,吾生若。(若:你们)⑩若素名勇。

⑷此,如此,这样。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⑸至于。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若此」如此,这样。例:①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例:以闲敝邑,若何?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

⑴即使,纵然。例: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②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虽愚者亦明之矣!

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⑥虽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

⑦遘者虽亲属,不敢同卧起。

⑧虽中城拱璧不啻也。

⑨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

⑩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⑵虽然。例:①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③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④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⑤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⑥虽然,董、聂不能言。

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⑧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⑨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⑩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11)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1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3)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

(14)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15)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6)虽曰天命,岂非人哉!

(17)虽流放,誊顾楚国。

(18)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芍也。

(19)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

--------------------------------------------------------------------------------

⑴处所,地方。例:①持童抵主人所。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④乐土乐土,爱得我所!⑤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⑥某所,而母立于兹。⑦此何所也?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例: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荆柯有所待,欲与俱。⑤此疾之所由生也。(所由生:产生的缘由。)

「所以」

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②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谓」所说的。例:⑴郦道元所谓环水也。⑵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⑶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所在」

⑴到处。例: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处,处所。例: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③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

⑴成为,变成。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⑶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

⑸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⑹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有。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

⑽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

(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④如姬为公子泣,⑤怵然为戒。⑥为长者折技。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 狡诡谲。

--------------------------------------------------------------------------------

⑴只。例:①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惟:只是。)

②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③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例。

④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⑤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

⑥却才见你们窥望,惟恐是歹人。

⑦惟大辟无可要。(惟:只有。)

⑧天下健者,惟有足下。

⑨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惟:只好,只能)

⑩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11)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12)他日继吾事,惟此生耳。

(1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惟:只有。)

(14)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⑵作句首语助。例:①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一说正因为。)

②惟思既往,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本义项指前一个“惟”。惟:一说正因为。)

--------------------------------------------------------------------------------

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②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从别人那里。)

④永之人争奔走焉。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始而惭焉,久而安焉。(焉:对此)

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⑧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⑨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⑵哪里,怎么。例:①且焉置土石?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⑶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

④虽鸡狗十无一焉。

⑤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⑦悲予志焉。

⑧则牛羊何择焉?

⑨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⑷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例: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⑸相当于“之”。例:①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

②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他们,指五人。)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焉:他们,指五人。)

⑤非曰能之,愿学焉。(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⑹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相关推荐

    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5) 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2)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高中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详解 高三语文导学案《高考考点之文言虚词3》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按音序排列) 常用复音虚词用法 文言文《沈周》参考答案及详细分析 高考文言文90个常见古今异义词用法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详细答案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3)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超详细实践详解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中文言虚词集训(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3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劝学 文言文 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132个古今异义词用法详解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重难点字词整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详细推敲 文言文 赤壁赋 知识点整理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分析 高中课内文言文120个实词用法详解(二) 《“断桥”考》详细答案分析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阅读理解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常见题型梳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3题。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阅读附答案 《陈公弼传》详细答案(附翻译)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易错考点一:筛选与整合(3) 庞安常传文言文答案 庞安常传文言文阅读 初中古诗文名句分类整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石壁榕礼赞阅读答案详细分析 文言文《常惠》阅读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九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练习(3) 初中议论文常见阅读题型 初中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阅读答案 建筑类说明文《鸟巢》阅读答案及详细解题指导 整容阅读理解答案 整容阅读题目赏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3题。 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稼说送张琥》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叶圣陶在四川》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阅读《我国的太空植物》答案详细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词类活用 文言文阅读。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答案及详细解析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初中语文阅读常见的考试题型 初中语文诗词阅读辅导之虚实结合 高中文言文63个固定短语用法详解 2014中考课外文言文《曹司农竹虚言》阅读及答案 《词典里竟有虚构的词?》阅读附答案 《曹司农竹虚言》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技巧辅导(3) 中考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详细分析 初中文言文《细柳营》阅读练习(附答案) 文言阅读。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 执虚如盈阅读理解答案最新 执虚如盈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生命赋我常常在司空见惯... ①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阅读答案 《晚清学人杨守敬》阅读答案附详细解题指导 使至塞上 整理试题 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各题。 2017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常见题型指导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常用名词 从细节预见未来 阅读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曹司农竹虚言》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文言文词语全解: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3种答题方法 滕王阁序 知识点整理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高中文言文《常梦锡》阅读答案附译文 石壁榕礼赞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详细分析 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虚和实 咏蝉三绝和咏物诗词赏析3 【法】莫泊桑“保护人”阅读试题及答案 (详细分析)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目不见睫文言文阅读答案 2013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词语变化详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1) “又见文理之争”阅读理解答案 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问题设置的常见类型 2017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常见题型参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 谦虚与虚伪 语文阅读答案 季羡林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4) “《纽约时报》整版介绍中国作家实属罕见”阅读理解答案 浅谈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虚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