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鏊《亲政篇》阅读答案(附翻译)

小编:

亲 政 篇

【明】王鏊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①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注】①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 特:只是,只不过

B.退适路寝听政 适:恰好

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 禄:福气

D.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恨:遗憾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状况的一组是( )

①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②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

③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④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⑤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

⑥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中叶,皇帝不过问政事,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皇帝。

B.文章认为,明朝重大朝会在奉天殿,平日朝奏在奉天门,只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以致上下之间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

C.文章提出,希望大臣常问皇帝起居,侍从等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不易决断的君臣当面讨论解决,群臣上殿陈奏,都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D.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尖锐地指出君臣之间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提出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希望借此改变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现状。

4.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适:前往)

2. A(③是作者的观点;④是孝宗去世留下的遗憾;⑥是作者的建议。)

3. B(不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而是内朝制度没有恢复,从文中“岂非内朝之遗制乎”“今内朝未复”可知。)

4. (1) 上下通气就平安,上下阻隔就不好,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上下不通气的弊病,没有象近代这样厉害的了。(“交”“泰”“否”“甚”各1分)

(2) 这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地位权势悬殊,正是人们所说的殿堂之上天子比万里还远,即使想进言,也无从说起啊。(“无他”“地势”“无由言”各1分)

(3) 希望皇上远的效法圣祖,近的学习孝宗,完全铲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惟”“法”“壅隔”各1分)

【参考译文】

上下通气就平安,上下阻隔就不好,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上下不通气的弊病,没有象近代这样厉害的了。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用名分、法度彼此维持罢了。这不单是遵循老规矩,也是地位权势悬殊使他们这样。为什么呢?皇上常常在奉天门上朝,没有一天间断,可说是勤于政事了;但是朝堂和台阶相距很远,皇帝的威仪显耀盛大,御史纠察朝见的礼仪,鸿胪检举不合规矩的行动,通政使代为呈上奏章,皇上只是随意看看,臣子就谢恩拜辞,心神不安地退了下来。皇上何尝处理过一件事,臣子又何尝说过一句话呢!这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地位权势悬殊,正是人们所说的殿堂之上天子比万里还远,即使想进言,也无从说起啊。

我认为要做到上下通气,不如恢复古代内朝的制度。周代的时候有三种朝见的方式:库门的外面是正朝,顾问大臣守候在这里;路门的外面是治朝,皇上每天在这里受百官朝见;路门的里面是内朝,也叫燕朝。《礼记·玉藻》上说:“君主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去上朝,退朝后到路寝处理政事。”上朝接见群臣,是用来端正上下的名分;处理政事却到路寝,是用来疏通远近的意见。汉朝的制度: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是中朝;丞相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是外朝。唐代皇城北面原来就是古代的外朝,它的北面太极门是古代的正朝,再北面两仪殿是古代的内朝。宋朝时候平时朝见在文德殿,侍从以下每五天由一名官员上殿,在内殿引见,这大概还保留有三朝的意思呢。因为上天有三垣,天子就仿效它:正朝,仿效太极;外朝,仿效天市;内朝,仿效紫微。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本朝皇帝生日、冬至、元旦的大朝会,在奉天殿,便是古代的正朝呢;平日就在奉天门,便是古代的外朝呢;可是单缺内朝。然而并不是缺少,华盖、谨身、武英等殿,难道不是遗留下来的内朝制度么?洪武年间,像宋濂、刘基,永乐以来,象杨士奇、杨荣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大臣蹇义、夏元吉等,经常在便殿奏对。在这个时候,哪里有阻隔的忧患呢?现在内朝制度没有恢复,皇上驾临日常地朝见以后,臣子不能再进来朝见;三殿的门高高地关闭着,很少有人能够窥视。所以上下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孝宗晚年,在这方面深有感慨。他屡次在便殿召见大臣,谈论天下的事情。正要有所作为他便去世了,百姓没有福气,不能看到太平盛世的美事。直到现在,天下的人都认为是一件遗憾的事。

希望皇上远的效法圣祖,近的学习孝宗,完全铲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大臣每隔三天或五天,进来问一次起居;侍从官和御史,各选一员上殿来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请求决断的话,皇上根据自己的看法处理它;有不容易决断的,就和大臣当面讨论解决。不时地引见群臣,凡是谢恩、辞行这类情况,群臣都可以上殿陈奏,皇上虚心地问他,和颜悦色地开导他。像这样,人人都能够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皇上虽然深居皇宫,可是天下的事情却全都清清楚楚地摆在眼前。外朝是用来端正上下的名分的,内朝是用来沟通远近的意见的。像这样,哪里会有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呢?唐尧、虞舜的时候,人们耳聪目明,好的言论没有被埋没,民间没有遗漏的贤人,也不过就是这样罢了。

    相关推荐

    【明】王鏊《亲政篇》阅读答案 《亲政篇》阅读答案 明史·王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王汝训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王邦瑞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瘗旅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潘将军失珠 [明]王士贞》阅读答案附翻译 《贞观政要·贪鄙》阅读答案(附翻译) 《象祠记 (明)王守仁》阅读答案及翻译 《象祠记 (明)王守仁》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阅读答案(附翻译)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阅读答案(附翻译) 《贞观政要·论俭约》阅读答案(附翻译) 庄子·内篇·养生主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阅读附答案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8篇(附翻译) 《明史·王直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与翻译 “玠大更敝政”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王冕》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文徵明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选自《论衡·自纪篇》阅读答案及翻译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阅读答案(附翻译)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韩非子》“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说苑•政理|武王问治国之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苏洵明论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象祠记 (明)王守仁”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阅读 《贞观政要•论俭约》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沈纮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吴宽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王守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日宿旦子冈原文附翻译 明史·山云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翟銮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叶旺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胡广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邹智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仇钺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崔铣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徐达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韩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珊传 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徐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报燕王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 齐王筑城 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勃《滕王阁序》(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春秋•外篇|烛邹亡鸟》阅读答案翻译 《郑岳传 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鲁穆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周瑄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齐泰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翟銮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熊鼎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沐英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姚镆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李侃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戴珊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年富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治水必躬亲》 翻译练习附答案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晋书·王舒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越国大饥,王恐.....原文附翻译 “楚庄王莅政三年……”阅读附答案 明史·翁正春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李汝华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李东阳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沈季长元丰中为崇政殿说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日歌》阅读答案翻译 《楚王好安陵君》原文附翻译 《赵襄王学御》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子猷逸事 阅读答案附翻译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阅读答案 与王昆绳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嘉传 晋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荆轲刺秦王”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金幼孜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李文忠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吴百朋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王英,字时彦”阅读答案附翻译 《草书大王》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明史·陈以勤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秦纮传的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李充嗣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宋史·张汝明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孙承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卢象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罗洪先传 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赵率教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李仕鲁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郭子兴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左良玉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董其昌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陵,沛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