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正传》语文阅读答案

小编:

手机正传

沈致远

手机,其学名为移动电话,是借助电磁波传播的一种无线通讯方式。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归纳前人经验,加以自己之创见,建立一组以他命名的方程,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为电磁波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麦克斯韦是无线通讯之始祖。

德国科学家赫兹( 1857-1894)以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波预言。1888年,赫兹进行著名的火花隙放电实验,演示了电磁波传播,测出其速度与光速相等。赫兹为无线通讯奠定了实验基础,为纪念他,电磁波频率(每秒振动次数)的单位定名为“赫兹”。手机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在千兆(109)赫兹范围,属微波频段。赫兹是无线通讯的祖父。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1874-1937) 20岁时读到赫兹关于电磁波实验的文章,引起他极大的兴趣,立志献身无线通讯。1896年马可尼实现了1.7公里之间的无线电报通讯,1899年实现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51公里的无线电报通讯。1901年实现了跨越大西洋3000公里的越洋无线电报通讯。马可尼是无线通讯的父亲。

手机的诞生地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所属的贝尔实验室(BellLabs),发明者是该 实验室的一群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手一机,到处游走”是当时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和工程师之梦想。实现此梦想的最大障碍是:频率不够分配。微波频段虽然有几十千兆赫兹,但被各种应用瓜分后只剩下几百兆赫兹,远远不敷手机通话应用。怎么办?贝尔实验室科学家的创意是:分区重复使用频率。他们设想:将美国之疆域划分为许多六角形蜂巢般的小区、每个小区覆盖几十平方公里,在其中建立基地站,作为该小区手机通讯之柜纽。基地站所发射的电磁波仅限于本小区范围内,所以各个小区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而不致引起干扰。小区之间的通讯由基地站集中处理,通话者游走于各小区,由相邻基地站在其覆盖区之交界处交接。移动通讯于焉诞生,“人手一机,到处游走”美梦成真。

说起手机,不能不提到美国的摩托罗拉(Motolola)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摩托罗拉的手机行销全球,独领风骚。不仅如此,摩托罗拉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被美国企业界视为典范,号称“最佳公司”。1992-1993年间,我曾三次专访位于芝加哥郊区的摩托罗拉总部,协助其中央研究院探索利用高温超导电子学技术提升基地站性能的可能性,虽然实验很成功,却未被采用。当时我有一种朦胧的预感:不采用新技术,“最佳公司”称号恐难持久。果然如此,问题倒不是出在基地站,而是在手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手机的发展趋势是采用数码技术,它比原先的类比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许多公司竟相推出数码手机抢占先机,摩托罗拉眼看着自己的产品滞销,市场被竞争者蚕食,却按兵不动。原因是一位对研发类比技术有功的技术主管留恋自己的技术,顽固地抵制采用数码技术。这位主管最终被撤职,这才推出数码手机,但为时已晚,摩托罗拉元气大伤。

手机的广泛流行,已形成一种“手机文化”。

手机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便捷,扩大了个人的自由度。反映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 等方面,均有微妙的变化。电影《手机》以艺术手法成功地描述了这种变化,获得本年度“百花奖”三项大奖。手机短信之发信量已超过2000亿条,使人际交往增加了一种便捷的新形式,还孕育出“手机文学”,包括:诗、小品文及小说,《纽约时报》不久前对中国新兴的手机小说作了专门报道。

手机文学之特点归结为:快、广、短、新、趣。以光速传播,既快又广,传统文学望尘莫及。手机屏幕容纳的字数有限,短是手机文学作品最主要的特点。现代人都很忙,短很受欢迎。短而要达意,就得精炼,唯陈言之务去,内容自然就较新颖;短而要吸引读者,就得有趣。既新颖又有趣,特别为年轻人所喜爱。手机文学刚起步,来日方长。

手机可用来下载和播放音乐。手机用户为什么不能自行谱曲进行传送呢?手机将成为个性化的听觉艺术媒体。

手机屏幕之像素已突破百万,可传送清晰的画面。摄影手机已在热卖,手机作为各种视觉艺术之媒体指日可待。

前景如何?手机的发展有多种可能。其一,普及3G乃当务之急。3G手机之功能及信息传输率远远超过现有手机。可为用户带来更多便捷。其二,手机与计算机将会合二为一,计算机的心脏是中央处理器,其体积已缩小到能置入手机,困难在于其耗电量和散热量过大。这一困难如能克服,具有计算机功能的手机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掌中瑰宝。

手机文化将如何发展?目前尚言之过早。但看来,个性化是一个可能的趋势。

——选自 2005年10月15日《解放日报》,有删节

19.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手机的?请简要概括出来。(4分)

20.文章第五自然段提到摩托罗拉公司,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5分)

21.有人说本文的体裁是传记,也有人认为是科普文。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9.【分析综合,整合信息】 (4分)

本文介绍了手机研发、诞生的历史,手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方面带来的生活变化,手机文学和手机文化的特点,手机的发展趋势。(4分)

20.【分析写法】 (5分)

①选材更加典型性。摩托罗拉是手机行业的突出代表,它的的发展历史有时代性、代表性。

②内容上切合本文主旨。摩托罗拉手机的发展史,说明了手机要注重创新和实践应用的未来趋势。

21.【探讨疑点、难点】 (6分)

答案示例:

(1)科普文。①本文是以介绍手机这一科技产品为主的说明性文章。②本文准确的讲述了手机发展史上的有关知识、信息,预示了手机的未来发展趋势、方向。③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手机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比如结尾处指出手机文化的发展趋势,使用“可能” 一词是对趋势做出判断,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该答法6分。答出“科普文”给2分,

言之有理的分析占4分)

(2)传记。①从题目看,正传。把手机当作人物来立传,手机是当今经济生活、信息社会有代表性的产品。②本文选取了手机发展历史上的真实性、典型性的事例,比如摩托罗拉公司的兴衰历史。(该答法只给3分。答出“传记”给1分,有理据的分析占2分)

    相关推荐

    《手机正传》阅读答案 《手机正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手机文学》语文阅读答案 《手机病毒》语文阅读答案 “手机文学”阅读理解答案 《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与文化缺失》语文阅读答案 手机阅读答案 《手机》阅读答案 《3G手机》阅读答案 3G手机 阅读答案 放下手机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手机文学……(含答案解析) 《手机是条“贪吃蛇”》阅读答案(2014年宿迁市中考语文) 捡来的手机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手机病毒》阅读答案 《手机报纸》阅读答案 手机病毒 阅读答案 《手机报纸》阅读答案 《手机定位》阅读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捡来的手机阅读答案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语文阅读答案 母亲的手机阅读答案 《手机报纸》阅读附答案 《“万能”的3G手机》阅读答案 “ 万能”的3G手机阅读答案 《母亲的手机》阅读附答案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阅读答案(说明文) 《捡来的手机》阅读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手机确定你的位置》附答案 《真正的猎手》阅读附答案 高考语文传记阅读:助推共和国几代战机上天 手机是条“贪吃蛇”阅读答案 《3G手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手机是条“贪吃蛇”阅读答案 《手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人类因手机而“退化”?阅读答案 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阅读答案 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阅读理解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阅读答案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阅读答案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阅读答案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阅读答案 “手机文学:全媒体时代的文化畅想”阅读理解答案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阅读答案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阅读附答案 南帆《无限玄机》语文阅读答案 《美国次贷危机》语文阅读答案 带你认识手机彩码 阅读附答案 《精神手杖》语文阅读答案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阅读附答案 《带你认识手机彩码》阅读附答案 法正传阅读附答案 《书籍面临着危机》语文阅读答案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语文阅读答案 (2011福州中考语文试题) 人类因手机而退化的阅读附答案 《捡来的手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打雷时你敢打手机吗?》阅读附答案 先下手为强 语文阅读答案 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 阅读答案(2015郴州中考语文试题) 李芬《你的手机贴膜了吗?》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阅读答案 手机屏幕比纸币还脏!阅读附答案 《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阅读附答案 你的手机掉了 尚存红阅读附答案 《计算机能思维吗?》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打开手机,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阅读附答案 阿Q正传阅读理解最新 阿Q正传阅读题及答案选段 全息技术助手机厂商突围 阅读答案 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阅读答案 “ 万能”的3G手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范文正正直》阅读答案 《官场文学与正面表达》语文阅读答案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阅读附答案 把手机借给陌生人 闰红阅读附答案 《经学正统与文学馀业》语文阅读答案 2013中考语文:《杀手锏》阅读答案 《不仅仅是左手》语文阅读答案 《集聚网络正能量》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感谢对手》等(含答案) 语文阅读:《白血病“杀手”王振义》 《法正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手机对儿童危害超乎想像阅读附答案 《手机成信息安全最大隐患》阅读答案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阅读附答案 《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语文阅读答案 刘震云长篇小说《手机》第二章 阅读答案 《正在消失的橡树林》语文阅读答案 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 语文阅读答案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阅读:《正在形成的“垃圾新大陆”》 《“物联网时代”正逼近》语文阅读答案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阅读答案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千手观音”陈中伟:创造断手再植奇迹》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写作手法 体贴 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答案组织的“投机取巧”法 DNA计算机 语文阅读答案 (2011浙江丽水、金华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