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阅读理解答案

小编: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

《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道”。“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

(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

1.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传闻记录,里面有故事、有文章,形式多样;但因为受简和帛的限制,加之口头语的省略,意义常不太明白。

B.汉代将《论语》作为经书,有了科举考试后,它一直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故而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

C.《论语》的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它提倡的“守孝”也成为礼俗。

D.《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也正好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高高在上的经典,但并没有远离普通老百姓的民俗心态,许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一些孔圣人的话。

B.孔子等人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正名”就是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

C.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

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这就可以称之为“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汉代以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又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可见《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

B.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看来《论语》确实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

C.《论语》中单称“子”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子”是受重视和受尊敬的体现。

D.由于符号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的,所以上有罪,责在下,上尊而下卑。

答案:

1.B(“只有”表述有误)

2.C(“家族荣灭一体”不是孔子的发明)

3.B(“《论语》确实有雅俗共赏的一面”错误)

    相关推荐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语文阅读答案 一本可以“喝”的书 阅读附答案 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理解答案 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理解 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理解答案 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理解 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理解答案 汉语可以治病说明方法 “论续书的不可能”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阅读:一位外国人善意地问我:“鲁迅真可以称为文学家吗?” 多看一本书阅读答案 议论文写作时不可轻视论据的作用 儒学大致可分为以礼为基础的伦理规范和以仁阅读答案 你以为看的是网络文学阅读附答案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答案2021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理解答案 多看一本书的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郭沫若《相见以诚》(语文阅读答案 ) 《一本书的悖论》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含答案)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语文阅读答案 人是一本书阅读理解答案 人是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什么需要哲学》附答案 高一英语议论文类阅读理解及答案 (甲)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阅读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医药学”语文阅读答案 “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阅读理解答案 论睁了眼看阅读答案2021 论睁了眼看阅读理解 论睁了眼看阅读答案2021 论睁了眼看阅读理解 “作为一种自由的先锋”阅读理解答案 2011高中语文复习学案: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学会看病阅读理解答案2021 学会看病阅读短文答案 叔本华《论名声》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掌握基本科学知识 古诗文阅读理解: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含答案) 走进名著(1) (填作品名)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本书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以创意为中心 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黄庭坚论书法》中考语文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语境作用 论述类文本《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阅读答案 初一语文《智慧也可以移植》阅读附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全解 “学了就用”,还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谈看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看要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议论文阅读 《汉语文学的新阶级——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论据 议论文《我看国学》阅读附答案 《汉语文学的新阶段——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解题方法之看要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看要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看要求的解题技巧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文章写作特色 论述类文本姚雪垠《论潇洒》语文阅读答案 《可以吃的书》阅读答案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阅读理解答案 《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以创意为中心》的阅读题和答案 《作家寄语中学生作文创作》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翻墙》语文阅读答案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本人举行不渝....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语境限制作用 论述类文本《高科技灾难与科学传播》语文阅读答案 谢礼彬《人是一本书》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答谢中书书 高一名著“论语”导读作业(有答案)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人是一本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看清题目的解题技巧 关于《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动物小说之所以能够作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存在”语文阅读答案 汤一介《论儒学的复兴》语文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窗 钱钟书》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作用 论述类文本(18分)[美]鲁思·本尼迪克特《报恩于万一》语文阅读答案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答案及解析 议论文阅读《读书以养心》附答案 “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性”阅读理解答案 论述类文本《谈隐逸》语文阅读答案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 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看分值答题法 书香作伴 语文阅读答案 为六角钱作检讨阅读答案 为六角钱作检讨阅读理解 答翁学士书阅读理解 答翁学士书翻译 你的善良可以救你阅读理解及答案2021 你的善良可以救你阅读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附答案) 王小波《我看国学》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以旧翻新法 多看一本书的阅读答案 多活一个人生什么意思 读书可戒躁 语文阅读答案 坦然看生活阅读理解答案 坦然看生活的分论点 论名声 [德]叔本华 语文阅读答案 “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打比方作用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材料—论述文本阅读训练1: 论儒学的复兴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举例子作用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