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阅读答案>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之喻理诗解题技巧(1)

小编:

下面就介绍一些说理诗词鉴赏的要诀,以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要学会判断一首或一联说理诗是否是诗。先看一下理学家邵雍的“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两句诗,理学家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阐述了在阳气初动之时万物尚未萌发。很明显,这是理语,而不是诗语,因为他所写的既无形象,也无感情,没有诗味,没有诗趣。再看一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先描绘西湖的水光山色和晴姿雨态,再以西施为喻,写出西湖的神韵,趣味盎然,富有美感,能给读者以艺术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一种美学的原理——事物各呈面貌,各有其审美价值,可以说是善状眼前之景,妙托物外之理。诗中所阐明的道理绝不是概念的,也不作抽象的事理演绎,而是通过西湖美景和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表达的,是用诗的语言来说出来的,是形象的,是含蓄的,是有趣的,因此是真正的诗。我们可用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出一道题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题曰:“这两首绝句主要有哪三个特色?试结合原诗作深入而简要的分析。”解答前要做这样的思考:诗中说理是溶理于诗,使理富有诗味,具有理趣。这两首绝句正是凭借具体形象来说明道理的,理由形出,理不离形,故能发人深省,使读者能获得艺术形象美的享受。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一是通俗自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能获得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二是善于运用比喻来说理,富有形象思维,读来意趣盎然,耐人品味。三是富有理趣。”

其次要懂得诗中喻理常用的几种方法。这一问题在开篇中已经提及,再做点扼要的说明:鉴赏任何一类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答起题来弄不好就会砸锅,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下面就分条加以阐述:

1.在形象的描绘中蕴含道理。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诗人在创作之初本不想说理,只想描绘景象,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可不经意间却产生一箭双雕的绝妙效果。还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全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看题目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草的描绘的初衷是表达别情,不经意间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使人联想到生命存在的哲理——生生不息,无穷无尽。据说,这首诗是白居易初到长安时献给当时大诗人顾况的,顾况大为赞赏,为之改变态度。究其因,正是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诗的嗟赏,而忘了诗中颈联犯了合掌之忌。我们可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出一道题:“颈联是千古传颂不衰的名句,它富有哲理,请作较深入的分析,并说说今天人们又能赋予它什么样的新意义?解答前应作如斯考虑:诗词的哲理和意义大多从景物的描写中表现出来,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也有不少景语不但有情还含哲理。然后就能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沉舟之畔,千帆竞发;枯树前头,万木争荣。世界上一切都在向前发展,新陈代谢总是要继续下去的。新的意义是说明新事物总要代替旧事物。”

2.在抒情之中蕴含道理。前文已经说到过“诗主性情”,而在抒情中蕴含理趣,确实可以令读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许多千古传诵不衰的名句,有不少都是情中含理的。先结合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具体阐述一下这一问题,诗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很明显,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而深厚的友情。尤其是颈联,在抒情中蕴含着“只要是知己朋友,哪怕远隔万水千山,感情也不会变成淡薄,依然还和住在一起时一样”的深刻哲理,具有高度的概括力,气象壮阔,诗味隽永,独标高格,而成千古名句。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一道题来加以巩固,题曰:“这几句词本是诗人聊以自我宽慰的,但其中富有理趣,请做较深入的分析。”审题时应首先考虑到“阴晴圆缺”有象征意义,然后再考虑富有何种哲理,才能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诗人用变换不拘的宇宙规律说明人间悲欢离合是自古已然的事实,揭示了人世间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一普遍规律。”

3.在议论之中阐明道理。必须着重指出的是,这里的议论是同形象描写相结合的,是用诗的语言来表达的,且多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因而议论显得比较隐晦。先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还有更隐晦的,如张安道的《汉兴歌风台》(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一曲大风辞。才如信越犹菹醢,安用思他猛士为?),方回的《瀛奎律髓》中说它的议论“不着色相”,便是这首绝句议论的特色,诗人写得很含蓄,只是说像韩信、彭越这样一代天才大将都被你刘邦杀了,你还想要什么猛士呢?诗人说的虽然只是刘邦一人,但历史上有几个帝王不是像刘邦一样,爱惜人才只是挂在嘴巴上,而骨子里却是残害人才,只求保住自己的帝位呢?这就是历史的规律,这就是古代中国人才长演不衰的悲剧!我们可用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来出道题来加深认识,题曰:“这首绝句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议论富有哲理,试对其所蕴含的哲理做简要的分析。”解答前应想到这两句诗已经将诗情与哲理完全融合在一起,至于比喻手法的运用,那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而后便可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眼光短浅的人是不可能在人才尚未崭露头角前就发现之,反而因为‘不识’而扼杀之,揭示出人才被扼杀的一种规律。”

总结:判断一首诗或一联诗是否喻有道理,所喻又是何理,与判断咏物诗词是否有寄托差不多,都要潜心思索,仔细分析,切不可穿凿附会。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之喻理诗解题技巧(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 初中语文喻理诗解题技巧之在形象的描绘中蕴含道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歌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离骚分析(1)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1)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品析诗眼 初中语文之边塞诗解题技巧(二) 初中语文之边塞诗解题技巧(一)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之边塞诗解题技巧(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歌手法 初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看要求(1)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语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雨巷写作背景(1)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离骚写作手法(1)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读题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1)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审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言之有理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事理说明文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标题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作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实例技巧解析(1)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理顺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文眼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雀之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木兰诗语言特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木兰诗语言繁简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研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筛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蒹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表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行者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关雎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科技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论据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新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田上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精度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理解品味词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答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落梅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菊花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木兰诗文章修辞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读原文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唐雎说话技巧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增添 初中语文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明线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别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老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描写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理清思路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技巧辅导(1)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成功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漫步在诗歌王国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我的初中生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破疑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枷刑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南浦别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想象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塞下曲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琵琶行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话题作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木兰诗句式手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天籁之音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题目类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赵州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石拱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木兰诗顶真修辞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木兰诗对偶修辞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看要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读材料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找原话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问题类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仔细审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问题类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语境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木兰诗句式特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词的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读品味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读名著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读抓纲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步骤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抓要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明主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卢沟桥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诗歌鉴赏五步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文言文翻译 初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1)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诗歌语言特色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