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文理之争”阅读理解答案

小编:

又见文理之争

石野樵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的一句话引起了无数非议,他向教育部建议称,高中之前,除数学外,学校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大量增加人文类、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大量增加体育课,可开设不进行考核的第二第三外语。

虽然这建议听起来异想天开,也绝没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这些争论中有意思的不是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因为教育之弊已是陈年旧题,倒是他挑起的文理之争颇值得关注。

长久以来,人类都面临着一个文化困境,那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价值体系之间逐渐分裂和对立的局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题库细化,人文题库的领地日见狭窄,地位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自然科学自许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人类被技术异化,越来越忽略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在现代科学进程中,中国算得上是个后发国家,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却丝毫也不比西方国家浅。“五四”运动提出了两大口号——科学与民主,二者原本是并驾齐驱的,但随后近100年,“德先生”和“赛先生”并不能友好相处,甚至经常互相仇视。

在政治领域,过去的30多年里,工程师思维主导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但进入新世纪,社会矛盾剧烈,让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政坛高官确实有人文题库背景者越来越多。

在教育领域,过去30多年,同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新世纪以来,对人文精神丧失和人文教育缺失的批判声也越来越响亮,但像钱文忠这样,直呼要求取消理化课程的建议,是第一次。虽然这些只是网络谈资,当不得真,但却可见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需求已经相当迫切,而与前30年的对照,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深层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这样:科技愈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但人类的进程也清晰地告诉我们,所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体系都是紧密相连的,即便是最尖端的科学发明,脱离了人文内涵,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面目可憎。但反过来也一样,一个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一个没有科学信仰的民族,也难以对他所处的世界有客观且真实的认知,更何谈建设新的文明?

正因为如此,对于教育而言,科学与人文都不可偏废,我们不能活在单纯的科技中,也无法仅仅凭借人文精神就度过历史的漫漫长夜,个人的修养与社会的文明,建立在二者间的张力之中。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简单地二元对立起来,是最糟糕的思维方式。

(摘自《教师博览》2012年第3期)

1.对于钱文忠教授给教育部的“建议”,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钱教授第一次直呼取消理化课程,重视文艺和体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减负。

B.钱教授的建议不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

C.因为钱教授的建议纯属无稽之谈,听起来异想天开,所以只能成为网络谈资。

D.钱教授的建议虽然只是网络谈资,不可能被采纳,却反映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迫切需求。

2.第四段首旬是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题库细化,人文题库的领地日见狭窄,人类被技术异化。

B.“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由原本的“并驾齐驱”到后来的“互相仇视”。

C.在政治领域,进入新世纪之后,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

D.在教育领域,“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曾经是被莘莘学子普遍认同的真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教授的“建议”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争论,其中有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他挑起的文理之争。

B.科技愈是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与人文不可偏废。

C.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创建新的文明,需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信仰,而再尖端的科学发明也不能脱离人文内涵。

D.作者认为,就今天的中国现状而言,我们既缺乏科学精神,又缺乏人文素养。

答案:

1.D

2.A

3.D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A“主要目的是”呼唤人文教育。B原文为“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C.不是无稽之谈

2.试题分析:论述在第三段,说的是人类的共同状况,论据应该是中国的个性状况。

3.试题分析:“我们既缺乏科学精神,又缺乏人文素养”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认为“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

    相关推荐

    又见文理之争 阅读答案 又见鹭鸶阅读答案 又见鹭鸶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言之有理 “这是你的战争!”阅读理解答案 ““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理顺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理清思路 花开了又谢阅读理解 花开了又谢阅读答案解析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力求理解 玩偶之家阅读理解答案 玩偶之家阅读理解 红楼梦宝黛初见原文 宝黛初见阅读理解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途中见杏花(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文眼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雀之灵 春之怀古阅读理解答案2021 春之怀古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天籁之音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读原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云 《石崇与王桤争豪》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四季之美阅读理解答案最新 四季之美阅读理解 “笑说蟹文之灾”阅读理解答案 宝黛初见阅读答案 宝黛初见阅读理解 交友之道阅读理解答案 交友之道阅读理解与赏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说明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审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论据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新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田上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精度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阅读理解答案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研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读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议论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芦花荡人物心理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筛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语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蒹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别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老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描写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理解品味词句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事理说明文 “期末作文罗曼·德斯尔博士布置的期末论文作业又多又长”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表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行者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关雎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歌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朗读 “文言之现代生命”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落梅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菊花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理解文章中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步骤 戏之骨阅读理解答案 戏之骨全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用原文答题法 江畔又闻水潺潺阅读题答案 江畔又闻水潺潺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守望南开之窗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之喻理诗解题技巧(1) 绿之歌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类文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解题方法之答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赵州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石拱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记叙文阅读 初中语文之喻理诗解题技巧(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理解句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联系上下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破疑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枷刑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答问题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散文特点 现代文阅读之“理清思路”题解密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解题方法之看要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抓要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明主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卢沟桥 滴水之恩阅读理解答案唐敏2021 滴水之恩阅读理解答案 自行车之歌阅读理解答案2021 自行车之歌阅读理解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记叙文解答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文章写作特色 “我见过一个母亲”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桥之美段落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南浦别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想象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塞下曲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琵琶行 雨之恋阅读理解及答案 雨之恋短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科技文阅读 “阅读之惑:人文何用?”阅读理解答案 ““纠结”是社会心理之痛”阅读理解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解题方法之读材料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