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对比赏析

小编: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936年2月,毛主席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他登高远望,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其所在地,北距长城约150公里,东距黄河约25公里。可见,词中描写的不全是实景,而更多地是诗人脑海中的景象。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屹立在中华大地的辽阔北疆,它代表着中华儿女的顽强不屈,它作为中原的万里防线曾无数次阻挡了外族的入侵。在雄伟的长城内外,正是一片战火硝烟。日本人威胁华北,炮口直指平津要地;殷汝耕投敌卖国,组织“冀东自治政府”;蒋介石不顾大义,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奔腾咆哮着滚滚向前,它无私哺育着华夏文明,它与历史之河一同流淌见证着悠悠五千年荣辱兴衰。在浩荡的黄河之畔,又是一场生死搏杀。国民党集结了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几十万军队围攻解放区。而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人马只剩八千,立足未稳,粮弹奇缺。

站在群山之巅,顶着刺骨寒风,面对漫天飞雪,你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作为红军统帅,冒着内战炮火,迎对列强欺凌,你会做怎样的回答呢?广阔富饶的中华大地会冰封吗?浩瀚深长的中华历史之河会断流吗?从诗句中可以看到,毛主席面临着怎样艰难的困局,拥有着怎样惊人的洞察,又进行着怎样深刻的思考!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由于“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竟”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

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相互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相关推荐

    《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 雪》赏析及答案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长沙》赏析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题答案2021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毛泽东词《沁园春 长沙》鉴赏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 阅读附答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沁园春长沙”阅读训练及答案 《沁园春 雪》阅读答案 沁园春 长沙阅读理解答案 沁园春雪阅读答案 “沁园春 长沙”同步测试(有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训练及答案 沁园春雪阅读答案 《沁园春·雪》阅读答案 沁园春雪阅读答案 《沁园春·雪》阅读答案 “沁园春雪”练习题答案 “沁园春雪”训练题答案 沁园春 长沙 语文阅读答案 答案 沁园春·长沙达标练习题(含答案)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雪》阅读训练二则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训练附答案 沁园春雪 阅读训练及答案 宋词赏析 汪莘 沁园春·忆黄山 宋词赏析 刘克庄 沁园春·梦孚若 “沁园春•雪”阅读训练及答案 “沁园春·雪”阅读训练及答案 宋词赏析 刘氏 沁园春·我生不辰 宋词赏析 刘过 沁园春·斗酒彘肩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杯汝来前 宋词赏析 刘将孙 沁园春·流水断桥 宋词赏析 刘子寰 沁园春·西岩三涧 宋词赏析 李曾伯 沁园春·天下奇观 宋词赏析 李曾伯 沁园春·饯税巽甫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叠嶂西驰 宋词赏析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作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诗、注释、翻译 宋词赏析 陈人杰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毛泽东词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浪淘沙•北戴河 沁园春•雪 《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阅读练习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 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诗词阅读答案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阅读试题及答案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陈人杰)阅读答案 高启《春暮西园》阅读赏析 《春光》《春思》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春中田园作 阅读答案附赏析 陆游《春残》黄庚《暮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刘方平《代春怨》《春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晚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弥逊《春日即事》晁冲之《春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西湖梅 昌谷北园新笋·其一 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在公园春游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吴文英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韩愈《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 春天的校园阅读答案 春中田园作 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春游颐和园》阅读附答案 孟郊的《长安早春》赏析与答案 《秋词》《天净沙秋思》 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春中田园作 王维》阅读答案 王安国与李弥逊《清平乐·春晚》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武陵春》赏析 古诗赏析《游园不值》 田园乐赏析与答案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春思》对比 阅读答案 《四时田园杂兴·春》阅读附答案 《暮春归故山草堂》《晚春》对比阅读答案 读长恨辞 马嵬 阅读答案附对比赏析 韩愈与刘方平《春雪》阅读答案赏析 《春寒》《宴词》对比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周邦彦 大酺·对宿烟收 春雨 春雪( 韩愈)诗词鉴赏答案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 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汉宫春·立春日 宋词赏析 贺铸 惜余春·急雨收春 送韦整尉长沙阅读答案 送韦整尉长沙赏析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柯灵《故园春》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春雨沙沙阅读答案 投长沙裴侍郎阅读答案 投长沙裴侍郎赏析 罗·瓦尔泽《春》与唐弢《春》对比阅读理解答案2021 《钱塘湖春行》赏析 《春夜宴桃李园序》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