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小编: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闽粤的万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罗的武库。古来多少诗人词客,分别为它们作了生动的写照。辛弃疾这首《过南剑双溪楼》,就属于后一类的杰作。

宋代的南剑州,即是延平,属福建。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双溪楼正当二水交流的险绝处。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颇非容易。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作了全力的刻画,那就是“剑”,也就是“千峰似剑铓”的山。而剑和山,正好融和着作者的人在内。上片一开头,就象将军从天外飞来一样,凌云健笔,把上入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而作者生当宋室南渡,以一身支拄东南半壁进而恢复神州的怀抱,又隐然蕴藏于词句里,这是何等的笔力。“人言此地”以下三句,从延平津双剑故事翻腾出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据《晋书·张华传》:晋尚书张华见斗、牛二星间有紫气,问雷焕;曰: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后焕为丰城令,掘地,得双剑,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遣使送一剑与华,一自佩。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其子华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化为二龙。作者又把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汇集在一起,以“我觉”二字领起,给人以寒意搜毛发的感觉。然后转到要“燃犀下看”(见《晋书·温峤传》),一探究竟。“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却跳跃着虎虎的生气。

换片后三句,盘空硬语,实写峡、江、楼。词笔刚劲中带韧性,极烹炼之工。这是以柳宗元游记散文文笔写词的神技。从高峡的“欲飞还敛”,双关到词人从炽烈的民族斗争场合上被迫地退下来的悲凉心情。“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遏自己飞腾的壮志。这时作者年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的。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它跟江湖山林的词人们所抒写的悠闲自在心情,显然是大异其趣的。(钱仲联)

辛弃疾的词,有一特点是好用典故,前人嫌他“多用事”“掉书袋”,认为是一个缺点。究竟如何,尚有探讨之必要。首先是看题材与所表现的主题是否需要。辛词中也往往有纯系白描而显得自然可爱的,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之类,但那是写眼前小景,所抒写的感情也较朴实单纯;可这首《赋琵琶》则很不相同,他是藉琵琶抒写家国之感,盛衰之慨。有些问题是不便明言的,必需出之以含蓄婉转的手法,这样,典故便跑出来了。而这首的用典又与别首的用典不同,在章法上是别具一格。我们举出另一首《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从章法上看,可称是此篇的姊妹篇。在那篇中,他亦是列举许多别离的典故,曲意形容,看似各不相关,其实内中皆有一线相连。原来这所列举的离愁别恨都与词人自己内心的情感有关:他无处不在讲自己,不在诉说自己的苦痛。连所举的“啼鸟”之名也不为无因,“更那堪杜鹃声住,鹧鸪声切”,这里似乎是说劝我“不如归去”的杜鹃声才停住,那阻我“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声却又急切地叫唤起来,这不正是写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进退两难的矛盾和苦闷的心情与处境吗?而“将年百战”、“壮士悲歌”等等无不都是夫子自道。

由此我们又联想到唐时李商隐所写的《泪》(“永巷长年怨绮罗”)一诗,亦列举古来各种挥泪之事,最后归结为一事。这首诗的写法新颖,辛词章法可能从此处学来,又加以变化。

此词题为《赋琵琶》,作者用铺排、陈述口气,句句写琵琶,又句句不专写琵琶;句句点题目,又句句在借题发挥。而所有的句子皆围绕一个中心。全篇与其说是“咏物”,无宁说是抒情,在全部抒情的氛围中,清楚地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此词在艺术上又明显地表现出辛词的另一特色。辛词一向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但他在豪放的同时又还有极俊美的一面,一首词中往往兼而有之(这和后来一些学辛词者专主粗豪不同),本篇就是一个范例。他倒不是“铁板铜琶”,他的琵琶是“凤尾龙香”式的。刘勰所谓“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这颇能说明辛词的妙处。如“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句,不独用昭君出塞之典,且含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的诗意,形象很美,韵味亦深长。又“轻拢慢捻”四字,不独是用白居易的诗点出弹琵琶而已,好就好在将闺人愁闷无意绪、心情懒散的神态也描画出来了。而接下去“泪珠盈睫”,令人想见那长睫毛上闪动着的晶莹的泪珠,不独悲,而且很美。这样就渲染出一种哀怨的气氛,也就更好地烘托了主题。

前人评辛词曰“大气包举”,所谓“大气”就是指贯穿在他词中的那种浓烈的爱国之情,既沉郁,又激越。而他的词风并不粗犷,倒是思理细腻绵密,语言典丽高华,虽“多用事”而并不嫌板滞,这就是因有“情”在其中,密处见疏,实中有虚,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相关推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题雨岩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过眼溪山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最高楼·吾衰矣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踏莎行·夜月楼台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万事到白发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宋词赏析 周密 水龙吟·白莲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醉太平·春晚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祝英台近·晚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倦客新丰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敲碎离愁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游清风峡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东阳道中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永遇乐·烈日秋霜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山鬼谣·问何年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汉宫春·立春日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春宵睡重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叠嶂西驰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忆王孙·秋江送别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八声甘州·故将军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杯汝来前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生查子·独游雨岩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茅檐低小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生查子·独游西岩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念奴娇·倘来轩冕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踏莎行·进退存亡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粉蝶儿·和晋赋落花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锦帐春·席上和杜叔高 宋词赏析 陈德武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掩鼻人间臭腐场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蝶恋花·谁向椒盘簪綵胜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宋词赏析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宋词赏析 吕同老 水龙吟·冰肌不污天真 宋词赏析 辛弃疾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宋词赏析 朱敦儒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贺新郎·用前韵赠金华杜叔高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西江月 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宋词赏析 周邦彦 瑞龙吟·章台路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鉴赏 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阅读答案附赏析 宋词赏析 向子湮 水龙吟 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 宋词赏析 潘牥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欣赏 宋词赏析 吴文英 丑奴儿慢·双清楼 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 辛弃疾《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赏析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试题与简析: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宋词赏析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 宋词赏析 张孝祥 南歌子·过严关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阅读答案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