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李纲 喜迁莺·长江千里 晋师胜淝上

小编:

喜迁莺·长江千里

晋师胜淝上

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蒸民,周雅何曾专美!

北宋被金兵灭亡后,高宗赵构南渡,在临安(今杭州市)建立了南宋新政权。他满足于偏安江左,畏惧金兵强大,不敢收复中原,依旧荒淫享乐。有志之士,无不为之扼腕。不少爱国诗人词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以多种手法表现了渡江北伐,恢复中原,驱除金虏,还都汴京的爱国热情。李纲感于时政,曾写了七首咏史词。这七首词的词牌和标题是《水龙吟·光武战昆阳》、《念奴娇·汉武巡朔方》、《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雨霖铃·明皇幸西蜀》、《喜迁莺·真宗幸澶渊》、《水龙吟·太宗临渭上》、《念奴娇·宪宗平淮西》。这首《喜迁莺·晋师胜淝上》就是七首咏史词之一。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上片首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江形势图,眼前只看到长江雪浪,滚滚滔滔,千里奔腾,一泻而下,阻隔南北。据传三国时魏国的曹丕在观望长江时,曾感叹地说:“此天之所以限南北也。”他两次伐吴,都未成功,长江阻隔,是其重要原因。如此天险,北方的金兵是难以逾越的。高宗如果稍有恢复中原之志,就应利用天险,加强设防,固守长江,以遏强虏。当然,天险难逾,并不等于绝对不可逾。三国时东吴孙皓,仅凭天险御敌,终于招致“一片降幡出石头”。所以李纲强调天险难逾,还必须加上“人谋克壮”,天险可凭,而又不可仅凭天险,重在人谋。有天险可凭,又加上人的深谋远略,北方索虏,岂敢吞噬我们的土地?索虏是南北朝时南方人对北方敌人的蔑称。这里既是指前秦,也是指金兵。这段描写兼论述为下文写晋师以少胜多提供了依据。下文很自然地转入到对淝水之战的记述。

苻坚率百万之众“倏忽长驱吾地”。倏忽,言其神速;长驱,言其势猛。这句极言秦兵强大,乃为后面秦兵失败作反衬。欲抑先扬,以突出晋军胜利其意义重大。

当苻坚南侵,大敌当前之时,谢安作为东晋宰相,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决定大政方针:坚决抵抗,决不妥协;二是运筹帷幄,用人得当。他以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统率全军。以谢玄为前锋都督。还有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胡彬等,协同作战。谢安深信他们的谋略将才,放手让他们发挥主动作用,自己不插手,不直接干预军事,指挥若定,镇静自如。《通鉴》载:“谢安得驿书,知秦军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可见他胸有成竹,料事如神。故词中称赞:“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颐指”,即指挥如意。

晋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确为历史奇迹,故换头以“奇伟”领起,对这次战争的胜利作了生动的铺叙。谢玄等以“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戈甲,代指军队;蛇豕,封豕长蛇之简称。《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大)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封豕长蛇,比喻强大的贪暴残害者。此借指苻坚。“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弭,弓之末梢,用骨质制成,用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数千之众,直渡淝水,击退北军,使北军望风披靡。苻坚等登上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弃甲曳兵,亡魂丧胆,惊慌失措,狼狈北逃。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其功业之伟大,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诗·小雅》中的《六月》、《采芑》等诗记述周宣王任周尹吉甫、方叔等率军北伐?狁,南惩荆蛮,使西周得以中兴。淝水之捷,其功不亚于此。

全词从长江天险写起,指出既凭天险,又重人谋,何惧“索虏”!接着以主要篇幅描述了淝水之战晋胜秦败的过程及其值得借鉴的历史意义: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是可以被打败的。只要弱小的一方敢于斗争,人谋克壮。词还突出了东晋宰相谢安“从容颐指”的作用。曾担任高宗宰相的李纲多么希望自己能起类似谢安那样的作用,可惜他没会机会。他写这首词,意在讽谕高宗以古为鉴,须知少可以胜多,弱可以胜强,强敌不足畏,全在“人谋克壮”。应痛下决心,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作者的用心是很明显的。

    相关推荐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 阅读附答案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李纲 六么令·长江千里 宋词赏析 李纲 喜迁莺·边城寒早 真宗幸澶渊 宋词赏析 俞文豹 喜迁莺 宋词赏析 冯去非 喜迁莺 宋词赏析 许棐 喜迁莺·鸠雨细 《喜迁莺—晏殊》赏析 宋词赏析 刘一止 喜迁莺·晓光催角 晓行 宋词赏析 李纲 苏武令·塞上风高 宋词赏析 章文虎妻 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宋词赏析 李纲 念奴娇·晚唐姑息 宋词赏析 秦观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宋词赏析 葛长庚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宋词赏析 秦观 调笑令·春梦 莺莺 宋词赏析 李石 临江仙·佳人 宋词赏析 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 喜迁莺|晓行|刘一止|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刘一止《喜迁莺·晓行·晓光催角》诗歌赏析 晏殊《喜迁莺 ·(花不尽,柳无穷)》阅读答案及赏析 宋词赏析 葛胜仲 江神子·昏昏雪意惨云容 宋词赏析 吴潜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词赏析 江开 商妇怨·春时江上帘纤雨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诗词鉴赏|宋词赏析|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宋词赏析 杨万里 昭君怨·赋松上鸥 宋词赏析 周晋 柳梢春·杨花 宋词赏析 聂胜琼 鹧鸪天·别情 宋词赏析 贺铸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 宋词赏析 杨万里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词赏析 叶梦得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词赏析 方千里 菩萨蛮·黄鸡晓唱玲珑曲 宋词赏析 朱敦儒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宋词赏析 李廌 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宋词赏析 毛滂 南歌子·绿暗藏城市 席上和衢守李师文 宋词赏析 赵汝迕 清平乐·初莺细雨 宋词赏析 李清照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词赏析 宋江 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宋词赏析 李清照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词赏析 王千秋 鹧鸪天·煮茧 宋词赏析 惠洪 千秋岁·半身屏外 宋词赏析 李吕 鹧鸪天·寄情 宋词赏析 黄机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词赏析 秦观 千秋岁·水边沙外 宋词赏析 司马槱 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 宋词赏析 晁冲之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宋词赏析 李清照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多丽·小楼寒 宋词赏析 刘克庄 长相思·惜梅 宋词赏析 蒋捷 贺新郎·吴江 宋词赏析 贺铸 凌歊·控沧江 宋词赏析 李持正 明月逐人来 宋词赏析 朱敦儒 柳枝·江南岸 《送隐者一绝》《喜迁莺》对比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忆秦娥·咏桐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喜李翰自越至(刘长卿)鉴赏阅读答案与赏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 宋词赏析 无名氏 长相思·去年秋 宋词赏析 姜夔 长亭怨慢·渐吹尽 宋词赏析 康与之 长相思·南高峰 宋词赏析 赵长卿 潇湘夜雨·灯花 宋词赏析 葛长庚 行香子·题罗浮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 宋词赏析 淮上女 减字木兰花 宋词赏析 谢逸 千秋岁·楝花飘砌 夏景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宋词赏析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词赏析 李甲 帝台春·芳草碧色 宋词赏析 辛弃疾 粉蝶儿·和晋赋落花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宋词赏析 王炎 江城子·癸酉春社 宋词赏析 黄机 满江红·万灶貔貅 宋词赏析 陈东甫 长相思·花深深 宋词赏析 毛滂 临江仙·闻道长安灯夜好 都城元夕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蝶恋花·谁向椒盘簪綵胜 宋词赏析 张孝祥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宋词赏析 周邦彦 芳草渡·昨夜里 宋词赏析 姜夔 满江红·仙姥来时 宋词赏析 周邦彦 望江南·游妓散 宋词赏析 李好古 谒金门·怀故居 宋词赏析 李邴 木兰花 美人书字 宋词赏析 吴淑姬 长相思令·烟霏霏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新荷叶·薄雾初零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词赏析 李钰 击梧桐·别西湖社友 宋词赏析 贺铸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宋词赏析 岳珂 满江红·小院深深 宋词赏析 向子湮 水龙吟 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念奴娇·萧条庭院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倦客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