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咏荆轲》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小编:

咏荆轲

[东晋]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注释>

1.燕丹:战国末年燕王喜太子,名丹。

2.强嬴:指秦国。

3.百夫良:能敌百人的勇士。

4.荆卿:即荆轲。

5.渐离:高渐离,与荆轲友善。易水送别时,荆轲唱歌,高渐离击筑。筑:乐器,似筝,十三弦,颈细而弯 曲。

6.宋意:燕国勇士。

7.商、羽:都是古代音乐五声之一。商音主悲,羽声慷慨。

8.盖:车盖。飞盖:指车行如飞。

9.图穷:荆轲刺秦王时,先把燕国督亢地图献上,秦王打开地图,现出匕首,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袖子,右手 持匕首刺之。秦王扯断衣袖,绕柱而走,荆轲没有刺成,被秦王及左右所杀。

10.豪主:指秦始皇。怔营:惊慌失措的样子。

<韵译>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自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衰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评析>

《咏荆轲》是较长的一首诗,全诗30句,诗云:“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义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大意是“燕太子丹善于收养门客,志向是到嬴姓的秦国报仇。要从招募的壮士中百里挑一选杰出的,年深日久后选中了荆轲。君子汉愿为知己者死,荆轲决定离燕国京都赴秦为太子丹报仇。荆轲启程前随行的白色骏马在路上嘶鸣,周围都是一片为其送行的慷慨激昂之气。荆轲的怒发撑起了高高的帽子,豪猛之气冲击着系帽的长丝带。在易水河边为荆轲摆酒设宴以壮行色,周围坐席上都是英雄壮士。琴师高渐离以名为‘筑’的乐器奏出悲壮的乐曲,勇士宋意则高唱激人的歌声。岸边上哀风萧萧,易水中寒波淡淡。乐声中的‘商’调使人悲痛流涕,‘羽’调的高亢激越则使壮士动容。心中清楚这是一去不归的征程,但会将英明流传于后世。荆轲登车的时候果敢得没有回头后看,高速奔腾的马车朝秦国而去。快速行驶了万里之遥的路程,途中漫长曲折经历上千座城池。当向秦王晋献燕国地图时匕首一现就自然暴露出了刺杀一事,这使秦王嬴政大吃一惊而怔在那里。可惜荆轲的剑术不够精熟,这一举世奇功没能实现。荆轲这个人虽然死去了,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却会千载流传。”

本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 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这是颇具眼力的。

<文学常识>

体裁:诗

年代:东晋

作者:陶渊明

作者小传: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 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63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63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

    相关推荐

    王维《西施咏》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杜甫《登楼 》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杜牧《赤壁》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陶渊明《读山海经》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曹植《七步诗》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晏殊《破阵子》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商隐《锦瑟》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韦庄《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秦观《鹊桥仙》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王维《终南山》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曹操《观沧海》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晏殊《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曹操《短歌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于谦《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清照《点绛唇》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白《月下独酌 》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晏几道《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冯延巳《蝶恋花》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杜审言《渡湘江》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林逋《山园小梅》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北朝民歌《敕勒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韦庄《菩萨蛮》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虞世南《蝉》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林杰《乞巧》原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岳飞《满江红》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杜甫《望岳》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王勃《山中》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谢眺《玉阶怨》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陆凯《赠范晔》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杜牧《江南春》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崔颢《长干曲》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刘邦《大风歌》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宋之问《渡汉江》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注释及解说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原文、注释、解说、译文及作者简介 辛笛《航》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周作人《苍蝇》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鲁藜《泥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薛道衡《人日思归》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卞之琳《断章》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蔡伸《苏武慢》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徐迟《江南》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现代诗:雪莱《给》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戴望舒《雨巷》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汪国真《热爱生命》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文阅读、作品欣赏及作者简介 闻一多《一句话》原文阅读、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秦观《画堂春》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小传 方志敏《同情心》原文阅读、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闻捷《苹果树下》原文阅读与、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洛夫《长恨歌》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沈尹默《月夜》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朱德《纪念“八一”》原文阅读、作品赏析与作者简介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现代诗:歌德《绿蒂与维特》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陈毅《梅岭三章》原文阅读、写作背景、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阅读、作品赏析与作者简介 现代诗:胡适《鸽子》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汪静之《过伊家门外》原文、赏析与作者简介 董必武《舌战群魔》原文阅读、作品赏析与作者简介 王亚平《灯塔守者》原文欣赏与作者简介 徐特立《题南昌纪念馆》原文阅读、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光未然《五月的鲜花》原文、鉴赏及作者简介 蔡伸《柳梢青·数声鶗鴂》原文欣赏、作者简介及赏析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席慕容《无悔的青春》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逍遥游》原文注释及翻译 《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注释及翻译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张寒晖《松花江上》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鉴赏 胡风《为祖国而歌》原文欣赏与作者简介 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原文阅读、作品赏析与作者简介 现代诗:汪静之《蕙的风》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