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李持正 明月逐人来

小编:

明月逐人来

李持正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李持正是南北宋之交的人,此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录存,云得苏东坡叹赏,则当作于徽宗朝以前。

词写的是汴京上元之夜灯节的情况。北宋时代,“太平日久,人物繁阜”,“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元宵就成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尤其是在京师汴梁。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北宋的著名词人柳永、欧阳修、周邦彦等都写过词来加以歌咏。

词采取由远而近的写法,从天空景象和季节入手。“星河明淡”二句,上句写夜空,下句写季节感。上元之夜,明月正圆,故“星河“(银河)显得明而淡。此时春虽已至,但余寒犹厉,时有反复,故春意忽深忽浅。这二句写出了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

“红莲”句转入写灯。“红莲”即扎成莲花状的灯。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上元灯槊之制,以竹一本,其上破之为二十条,或十六条;每二条以麻合系其梢,而弯屈其中,以纸糊之,则成莲花一叶;每二叶相压,则成莲花盛开之状。灯其中,旁插蒲捧荷剪刀草于花之下。”这就是它的形状和制作方法。说“红莲满城开遍”,“开”字又从莲花本身生出,花与灯两意相关,给人以欢快的美感。

“禁街行乐”二句,写京城观灯者之众,场面之热闹。“禁街”指京城街道,元宵夜,老百姓几乎倾城出动,涌到街上去行乐看热闹,弄得到处灰尘滚滚;而仕女们的兰麝细香,却不时扑入鼻中,使人欲醉。“暗尘香拂面”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云:“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周邦彦《解语花·上元》词云:“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作者把苏诗上句与周词意思糅为一句,加大了句子的容量,但词意的酣畅则有所逊色。“皓月随人近远”句,即苏诗的“明月逐人来”。此时作者把视线移向天上,只见一轮皓月,似多情的伴侣,“随人近远”。这种现象,常人亦有所感觉,但经作者灌入主观感情,出以新巧之笔,便见不凡。苏东坡读到这句时曾说:“好个‘皓月随人近远’!”大概就是欣赏它笔意之妙。它与上句“暗尘香拂面”结合起来,写出兼有人间天上之美的元夕之夜的丰富色彩。上片用此一句结束,使词境有所开拓、对比,确是成功的一笔。

下片又转回写灯节的热闹。而笔墨集中于君王的游赏。“天半鳌山”三句,写皇帝坐在御楼上看灯。“鳌山”是元宵灯景的一种,把成千上万的灯彩,堆叠成一座像传说中的巨鳌那样的大山(“天半”形容其高),也叫“山棚”、“彩山”。《东京梦华录》载:“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皇帝就在楼上观看。“凤楼两观”即指宣德楼建筑,那是大内(皇宫)的正门楼。《东京梦华录》“大内”一节云:“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因此,“凤楼”就是宣德楼,“两观”就是它的东西两“阙亭”。皇帝坐在楼上观看,鳌山上千万盏熠熠发光的彩灯,璀璨辉煌,使他感到十分悦目赏心,故曰“光动凤楼两观”。皇帝是垂下帘子来观灯的,《东京梦华录》又云:“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东风静、朱帘不卷”句,就是说的这种情况。而有了“东风静”三字,则自然与人事相融洽的境界全出。

“玉辇将归”三句,写皇帝回宫。《东京梦华录》又云:“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球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返内矣。”这时候,楼上乐队高奏管弦,乐声鼎沸,仿佛从云外传来。这就是“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的意思。“认得宫花影转”,是说臣僚跟着皇帝回去。《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节说:“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僚,百司仪卫,悉赐花。”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也说:“国朝宴集,赐臣僚花有三品:……凡大礼后恭谢,上元节游春,或幸金明池、琼林苑,从臣扈跸而随车驾,有小宴谓之对御(赐群臣宴),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极其珍巧矣。”因此皇帝回宫时,臣僚们帽上簪着宫花,在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了。这样写臣僚跟着归去,是很生动的。此风至南宋犹存。《武林旧事》卷一“恭谢”节:“御筵毕,百官侍卫吏卒等并赐簪花从驾,缕翠滴金,各竞华丽,望之如锦绣。……姜白石有诗云:‘万数簪花满御街,圣人先自景灵回;不知后面花多少,但见红云冉冉来。’”可与此词互证。

这是一首写节序风物的词。这类词比较难写,南宋的张炎已慨叹:“昔人咏节序,不唯不多,付之歌喉者,类是率俗。”(《词源》)这首词也难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因为它留有苏味道诗和周邦彦词较多的影响痕迹。但它提供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元宵风俗画面,特别是皇帝观灯的画面,可以与史籍相印证,富于认识价值。继承前人处亦能有所变化,描写也比较生动。还应该指出,用此调填词是作者的首创(见《能改斋漫录》),平仄声韵,都很顺溜妥帖,创调之功,不应埋没。

    相关推荐

    宋词赏析 贺铸 愁风月·风清月正圆 宋词赏析 李石 临江仙·佳人 宋词赏析 李邴 木兰花 美人书字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殢人娇·玉瘦香浓 宋词赏析 李吕 鹧鸪天·寄情 宋词赏析 李从周 清平乐·美人娇小 宋词赏析 黄孝迈 湘春夜月 宋词赏析 游次公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多丽·小楼寒 宋词赏析 李廌 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宋词赏析 萧泰来 霜天晓角·梅 宋词赏析 宋江 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宋词赏析 杨炎正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词赏析 刘辰翁 宝鼎现·春月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忆秦娥·咏桐 宋词赏析 杨炎正 满江红·典尽春衣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 宋词赏析 贺铸 子夜歌·三更月 宋词赏析 贺铸 捣练子·斜月下 宋词赏析 李纲 念奴娇·晚唐姑息 宋词赏析 苏过 点绛唇·新月娟娟 宋词赏析 李甲 帝台春·芳草碧色 宋词赏析 姜夔 满江红·仙姥来时 宋词赏析 姜夔 琵琶仙·双桨来时 宋词赏析 谢薖 鹊桥仙·月胧星淡 宋词赏析 向子湮 秦楼月·芳菲歇 宋词赏析 陆游 鹊桥仙·一竿风月 宋词赏析 李纲 六么令·长江千里 宋词赏析 李纲 苏武令·塞上风高 宋词赏析 李好古 谒金门·怀故居 宋词赏析 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新荷叶·薄雾初零 宋词赏析 吴潜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词赏析 李钰 击梧桐·别西湖社友 宋词赏析 周邦彦 四园竹·浮云护月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念奴娇·萧条庭院 宋词赏析 刘辰翁 永遇乐·璧月初晴 宋词赏析 刘辰翁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词赏析 李清照 行香子·草际鸣蛩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芭蕉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词赏析 李彭老 祝英台近·杏花初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踏莎行·夜月楼台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沁园春·杯汝来前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念奴娇·倘来轩冕 宋词赏析 周邦彦 六丑·正单衣试酒 落花 宋词赏析 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宋词赏析 张绍文 酹江月·淮城感兴 宋词赏析 杨炎正 水调歌头·寒眼乱空阔 宋词赏析 李彭老 四字令·兰汤晚凉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满庭芳·小阁藏春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词赏析 李曾伯 沁园春·天下奇观 宋词赏析 李曾伯 沁园春·饯税巽甫 宋词赏析 李清照 点绛唇·寂寞深闺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词赏析 周邦彦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宋词赏析 张孝祥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宋词赏析 杨万里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宋词赏析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词赏析 吴淑贞 霜天晓角·塞门桂月 宋词赏析 郑域 昭君怨·道是花来春未 宋词赏析 李清照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宋词赏析 孙惟信 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宋词赏析 吕渭老 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宋词赏析 徐伸 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鹊 宋词赏析 吕本中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宋词赏析 贺铸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宋词赏析 杨无咎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宋词赏析 李亿 菩萨蛮·画楼酒醒春心悄 宋词赏析 李光 水调歌头·兵气暗吴楚 宋词赏析 李莱老 浪淘沙·宝押绣帘斜 宋词赏析 张孝祥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词赏析 赵崇嶓 清平乐·怀人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宋词赏析 周邦彦 长相思慢·夜色澄明 宋词赏析 向滈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 宋词赏析 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词赏析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赏析 贺铸 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词赏析 吴泳 上西平·送陈舍人 宋词赏析 姜夔 疏影 宋词赏析 秦湛 卜算子·春透水波明 春情 宋词赏析 李清照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宋词赏析 李清照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宋词赏析 李清照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宋词赏析 宋自逊 蓦山溪·自述 宋词赏析 侯置 四犯令 宋词赏析 吴渊 念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