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小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解】

1、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最热闹的一个时代,要说还有孤独的诗人,人们大概都会想到贾岛和孟郊。“郊寒岛瘦”,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踽踽独步,苦苦行吟。然而千秋中华,历代文人雅士们各有其群落,贾岛孟郊亦不例外。孟郊不过是日子过得寒酸些,文朋诗友间唱和不绝,谈不上孤独。而若说贾岛孤单,便不会有“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的神奇经历。他偶得一句“落叶满长安”,正骑在驴背上苦思下一联,不意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队伍。如果说刘栖楚算不得好诗人的话,那么他为了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那个“敲”字是用“推”还是用“敲”更合适,因此冲撞的吏部侍郎韩愈,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贯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诗人。至于唐宣宗微服出游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诗稿,被他一把夺过,还加上句“你也懂这个?”气得这个爱写诗的皇帝一辈子都没给他个象样的官做。贾岛孟郊在那个时代有的是良师益友,绝不会真正孤独。而孤独的诗人也确曾有过,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驱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二十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几年之后陈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随左仆射乔知之北征并结为密友,牵连进乔知之一案,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当时东北边境上住着契丹人,虽然势力并不强大,却是潜在威胁。武则天时,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武攸宜根本就不懂军事,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在这蓟北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沉迷惨淡、生气寂然的时代,初唐四杰在诗坛上吵闹了一阵,什么也没留下就悄然离去;与他同代的张若虚留下一篇《春江花月夜》后也悄无声息,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创作进行任何的探讨;盛唐群星璀璨的诗国胜景他又无法看见,李杜元白以及王维、高适、岑参等诗坛梁柱那时还一个都未曾出生。而眼下宋之问与沈佺期之流都干了些什么?都写了些什么诗?不过是些吟风弄月邀媚取宠的应景之作。在盛唐与初唐之间,只有他陈子昂一人为改变萎靡诗风冲冲杀杀,只有他一人在单枪匹马地鏖战,“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诗人只有雄心和宏愿,没有盖世神功,他不是独孤求败,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与堕落的宫廷诗的斗争中多少有点显得力不从心。“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怆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阵云深拥、万幕不哗,是何等的深沉抑郁!复如千林振响、万马奔腾,又是何等的悲愤激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孤高一世、上下求索的独行者,也看到了一个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伤者。毫无疑问,陈子昂是诗坛上的孤独大侠,他一人一剑,在初唐与盛唐之间继往开来,依靠挚著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战斗激情,终于用理论和实践清除了宫体诗的浑浊污垢,开辟了通往盛唐的路。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遭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意思是: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我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 ,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楼台高耸 ,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元,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仓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1.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这首诗是在作《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后,"乃泫然流涕而歌此诗"。幽州台即蓟丘,战国时代为燕国旧都(今北京大兴县内)。《蓟》诗序云:"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览燕之旧都,其城池霸业,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言志,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七诗题为:《轩辕台》、《燕昭王》、《乐生》、《燕太子》、《田光先生》、《邹衍》、《郭隗》。七诗成而意未尽,因又泫然而作《登幽州台歌》。

2.唐孟棨《本事诗·嘲戏》载:"宋武帝尝吟谢庆《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楚辞·远游》:"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文学常识】

体裁:诗

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作者小传: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相关推荐

    杜甫《登楼 》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曹操《短歌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晏殊《破阵子》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杜牧《赤壁》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北朝民歌《敕勒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王维《西施咏》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曹植《七步诗》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商隐《锦瑟》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陶渊明《咏荆轲》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韦庄《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秦观《鹊桥仙》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王维《终南山》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曹操《观沧海》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晏殊《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于谦《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清照《点绛唇》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白《月下独酌 》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晏几道《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冯延巳《蝶恋花》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杜审言《渡湘江》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林逋《山园小梅》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韦庄《菩萨蛮》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 刘邦《大风歌》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阅读附答案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虞世南《蝉》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林杰《乞巧》原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岳飞《满江红》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杜甫《望岳》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王勃《山中》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谢眺《玉阶怨》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陆凯《赠范晔》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杜牧《江南春》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崔颢《长干曲》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宋之问《渡汉江》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陶渊明《读山海经》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原文、注释、解说、译文及作者简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辛笛《航》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洛夫《长恨歌》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周作人《苍蝇》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鲁藜《泥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薛道衡《人日思归》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现代诗:歌德《绿蒂与维特》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卞之琳《断章》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蔡伸《苏武慢》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徐迟《江南》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陈毅《梅岭三章》原文阅读、写作背景、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注释、解说及作者简介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现代诗:雪莱《给》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戴望舒《雨巷》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汪国真《热爱生命》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李白《子夜秋歌》原文、译文及评析 现代诗:胡适《鸽子》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胡风《为祖国而歌》原文欣赏与作者简介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 闻一多《一句话》原文阅读、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注释及翻译 秦观《画堂春》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小传 方志敏《同情心》原文阅读、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闻捷《苹果树下》原文阅读与、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李白《子夜吴歌》原文、注释及解说 沈尹默《月夜》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出色的恋歌——《关雎》原文、注释、译文与赏析 朱德《纪念“八一”》原文阅读、作品赏析与作者简介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现代诗:海子《日记》原文、作者介绍及赏析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文阅读、作品欣赏及作者简介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阅读、作品赏析与作者简介 汪静之《过伊家门外》原文、赏析与作者简介 董必武《舌战群魔》原文阅读、作品赏析与作者简介 王亚平《灯塔守者》原文欣赏与作者简介 徐特立《题南昌纪念馆》原文阅读、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原文、注释及解说 光未然《五月的鲜花》原文、鉴赏及作者简介 蔡伸《柳梢青·数声鶗鴂》原文欣赏、作者简介及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