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附答案

小编: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从1950年到1959年,我八岁到十七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十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立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喷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以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那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到了。我感到“不幸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如故”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①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亲迁离北京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那张上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②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彷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啧啧称奇( ) 污渍( ) 憬悟( ) 挖掘( )

2、阅读2、3段,说说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育子”之道是什么?

答: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次“放飞”的内容。

4、文中两次出现“丝毫没有犹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想法?

答:

5、从文中找出作者受到母亲人生启示的两句话。

6、说说文中画线句子①的含义。

答:

7、“放飞”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8、本文段中画线语句②中词“刺心” 改成“刺痛”好不好?为什么?

答: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选自哪首诗?作者是谁?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参考答案:

1、zé zì jǐng jué

2、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庭的摆设不讲究。

反对孩子吃零食,却十分重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3、①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本可在家住,她却让儿子去学校住。

②举家外迁,却不给儿子留一间做为“家”的房子。

③把给孩子做被套当作“义务劳动”

4、表现了母亲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放飞”的决心。

5、①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食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

②自己的事情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6、母亲有意创造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条件。

7、“放飞”就是对孩子生活能力和处世能力的锻炼 比喻

8、不好,“刺心”说明母亲话的尖刻深深触动了我的思想。

“刺痛”说明母亲话的尖刻使我感到痛苦。改动与文意不符。

9、《游子吟》孟郊 (学生发挥)

    相关推荐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最新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理解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母亲的手机》阅读附答案 (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手阅读答案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 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手阅读答案及解析 母亲的手阅读理解答案 永远的母亲阅读答案 《母亲的金手表》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手机阅读答案 《母亲的手巾》阅读答案 母亲的金手表 阅读答案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母亲的手艺 侯发山》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母亲的金手表》[附答案] 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阅读附答案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阅读答案 《永远的母亲》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远去的邮驿》阅读附答案 《远去的乡村》阅读附答案 远去的乡村 阅读附答案 赵畅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阅读附答案 《远去的乡村》阅读附答案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阅读答案 “母亲的手巾,天热的时候”阅读理解答案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阅读答案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阅读理解答案 1949年,余光中随父母去香港,后又去了台阅读附答案 远去的风琴声阅读附答案 《去远方》阅读附答案 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 阅读附答案 “(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阅读理解答案 “母亲的来信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阅读理解答案 《蝴蝶喜欢飞来飞去》阅读附答案 远去的乡村阅读答案 去远方 阅读附答案 《远去的歌声》阅读答案 《父亲的手》阅读附答案 父亲的手阅读答案2021 父亲的手阅读理解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附答案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 阅读附答案 父亲的手阅读答案2021 父亲的手阅读及答案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阅读附答案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阅读附答案 远去的乡村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阅读附答案 放飞心情阅读答案 远去的乡村阅读题答案 《我只给了母亲一头白发》阅读附答案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失去了的书桌》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拓展阅读“母亲,我心中的灯”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心》阅读附答案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去远方》的阅读理解答案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阅读附答案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 阅读附答案 放下手机阅读答案 《母亲的心》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心 》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诗》阅读附答案 《去远方》阅读答案 灵魂远去的村庄阅读答案 《远去的乡村》阅读习题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桥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心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诗 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1906年,美国人安娜·贾维丝小姐在母亲去世后,首先提出了设立母亲节的设想,并为此四处奔走阅读答案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六年级阅读和答案 “母亲的鞋架澜涛夜深了”阅读理解答案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阅读附答案 去远方阅读答案 《灵魂远去的村庄》阅读答案 牵手母爱的阅读答案 《亲吻母亲》阅读附答案 灵魂远去的村庄 阅读答案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阅读答案 《窗前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目光》阅读附答案 《牵手母爱》阅读附答案 牵手母爱阅读附答案 永远不知疲倦的母亲—儿子眼里的林秀贞 阅读答案 母亲的遗画的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