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阅读附答案

小编: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道出的不仅仅是凋零的劳动力、解体的乡规民约、高昂的娶亲负担这些表面现象,浓郁的乡愁背后,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集体面临的现代化困境。一篇又一篇的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残留的小农经济形态解体过程中的乡村巨变和个人蜕变。而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文化的深层推力。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处事风格,而这些都可以在历史回溯中窥探其奥秘。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饱经沧桑战火,但没有像其他任何一个古文明发源地那样分崩离析。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寻常百姓家,得到代际传承。中华文明能够躲过岁月的刀斧、能够抗击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其答案就在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中。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农耕文明早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人们逐水而居,春播秋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从肥沃的土地中收获上天的馈赠,过着与游牧民族饥饱不定、奔走疲惫的迁徙生涯截然不同的富足生活。当农耕经济逐渐推广到整个中原大地,儒家文化也日渐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充,并由上至下推行,深深渗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外化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从而演绎出数千年来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所以说,天人合一、尊老敬上、友善勤劳、守旧谨慎、善恶报应、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是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都是由农耕经济形态决定的。农耕经济形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也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

然而,社会意识观念必须适应社会存在,否则就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农耕经济形态下的中国,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已经席卷着我们进入现代化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宜传统农耕经济形态的中华文明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而文化的滞后性必然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当代中国人不得不遭受从传统文化观念和生活样态中撕离出去的苦痛,在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新观念尚未形成确立之际,难免陷入传统性与现代性所构成的两难境地。

因此,如何审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锋,不仅关系个人的安身立命,更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如果固守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的“遗老”不仅难以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也难以在新旧价值观念的现实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如果全盘抛弃传统文明,生搬硬套西方国家在他们的传统文明基础上生发演绎的现代文明,那不啻于邯郸学步,会使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我们成为无根浮萍,随波逐流,沦为附庸。

所以,理性清晰地思考传统文化,慎思明辨地融入现代发展,做出恰当的判断和抉择,我们才有可能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织而成的圈牢。

(摘编自2016年2月24日光明网《光明时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村庄的沦落和个人的乡愁,但这种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着文化的深层推力。

B.中华大地饱经风霜却没有分崩离析,是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并代代相传。

C.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巨变宣告了小农经济形态的彻底瓦解。

D.农耕经济形态从根本上决定了友善勤劳、善恶报应、天人合一、守旧谨慎、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中华文明躲过了岁月的刀斧、抗击了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绵延发展了几千年。

B.儒家文化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自上而下的推行,从此开始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并形成了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C.浓浓的乡愁背后,是当代中国人集体性的现代化困境:传统的中华文明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D.社会的意识观念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存在,不仅会对个人的安身立命造成阻碍,也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形成制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文化的滞后,在现代化背景下演进的传统中华文明,让当代中国人陷入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的两难境地。

B.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已制约了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C.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乃至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归根到底都受制于农耕经济形态。

D.只有抛弃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才能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并在新旧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

试题答案:

1.C

2.B

3.D


    相关推荐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 阅读答案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阅读及答案 社交网络里的文化软实力阅读答案 《唐代乡村社会的权力网络》阅读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社交网络里的文化软实力》附答案 《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阅读 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阅读答案 “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阅读附答案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阅读答案 《未来网络用灯光》阅读附答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阅读题 未来网络用灯光阅读答案 博客,即网络日志 阅读与答案 现在的网络,蒸蒸日上,颇得人心,想来它最受...阅读附答案 网络用语拉低了社会格调吗?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含答案解析) 材料一 【中国新闻网(记者 彭大伟)】中新社记者13日..阅读附答案.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阅读附答案 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交通便利阅读答案 “用“疯长”来形容网络文学十年间的发展”阅读理解答案 《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写作》节选 阅读附答案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阅读答案 《网络文学》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齐刷刷的目光》的阅读附答案 《网络红包潮》阅读附答案 《网络文学》阅读附答案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阅读附答案 春节的来历阅读答案 博客,即“网络日志”......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人民日报论“网络热词”语文阅读答案 网络的利大于弊阅读附答案 说明文《未来网络用灯光》阅读答案(2014年南宁市中考语文) 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德育关切 阅读答案 《网络和文学》阅读附答案 《网络文学的新贡献》阅读附答案 “网络文化”阅读答案 网络暴力 阅读答案 网络文化阅读答案 近些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阅读附答案 《2014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答案 年三十夜的爆竹阅读答案 年三十夜的爆竹阅读理解 网络真的这么神奇? 阅读附答案 “2008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第十个年头”阅读理解答案 这以后,每逢经过 阅读附答案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阅读试题及答案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 阅读附答案 《网络的利大于弊》阅读答案 《童年的春节》阅读答案 《网络暴力》阅读答案 《网络电影》阅读答案 网络文学 阅读答案 网络文学阅读理解答案2021 网络文学阅读题答案 《网络改变大脑》阅读附答案 网络与文学阅读答案 《网络暴力》阅读及答案 博客,即“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阅读答案 清除网络管理中的“木马” 阅读附答案 “最近,“轻小说的概念频频出现于网络媒体上”阅读理解答案 《网络文学的价值》语文阅读答案 寒节日寄乡友 齐己阅读附答案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阅读 你以为看的是网络文学阅读附答案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爆竹的记忆”阅读理解答案 怀念乡村春节阅读答案 网络文学的新贡献 阅读答案 春节的来历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春节与过年》附答案 年三十夜的爆竹阅读附答案 “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增大”阅读理解答案 对在节日中燃放烟花爆竹,你有什么看法?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阅读附答案 那年春节阅读答案 那年春节黄咚咚阅读答案 揭开网络正能量谣言的画皮阅读附答案 《社日》阅读附答案 《网络亚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网络“国风”的历史时刻》阅读答案 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近日肆虐阅读答案 《他乡遇故交》阅读附答案 网络文体,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阅读附答案 网络并不完美 阅读答案 《网络围观》语文阅读答案 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答案 5月4日,一个光荣的日子,一个青年人的节日......阅读附答案 古今节日"社会文化背景" 阅读答案 爆米花飘香的童年 阅读附答案 《论网络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 阅读答案 齐刷刷的目光 阅读训练及答案 网络暴力 语文阅读答案 《网络广告》语文阅读答案 《网络电影》语文阅读答案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 阅读附答案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阅读答案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黄集伟 《社戏(节选)》阅读附答案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 阅读附答案 Wi-Fi引领网络无线时代 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