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韩愈)阅读附答案

小编:

(节选)祭十二郎文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 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有删改,2016/2/13)

4.对划线部分的文字进行断句,最为恰当的是( )

A、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B、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C、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D、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5.结合全文,有关下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B、汝即你,多用于后辈。古汉语中表示你的称呼还有尔、公、君、卿、足下等。

C、矣、呜呼语气助词的运用强化了这一段情感发展变化的节奏,也准确地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不愿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失去亲人的悲痛感情。

D、殁在殡葬中的区别: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禄,士死称不卒,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6、阅读全文,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B、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虽没有铺排,但隐露出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C、由于作者情绪的激动以及生活经历的坎坷,所要书写的内容很多,所以文章往复重叠、散漫错综。

D、全文构思巧妙。文章结尾叙写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身世之悲再次衬托了内心的悲痛心情。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B(结合译文和语感可知B项为最佳项)

5.D(D项表述错误,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6.A(B项理解不当,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C项表述错误,由于作者情绪的激动以及生活经历的坎坷,所要书写的内容很多,所以文章乍看起来似乎往复重叠、散漫错综,实际上却是气脉不断,一种骨肉至情充塞全文,贯串始终;D项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开头即点出。)

7.(1)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

(2)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

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对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家乡,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身体越来越衰弱,精神也越来越差了,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我死后无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 如此而已。

    相关推荐

    祭十二郎文 (节选)韩愈阅读答案附翻译 韩愈《祭鳄鱼文》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文言文《上兵部李侍郎书 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答张十一》阅读答案附赏析 《答张十一 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感二鸟赋》阅读答案翻译 “答张十一 韩愈”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送穷文 韩愈阅读附答案 韩愈“答张十一”阅读试题及答案 《韩愈传》翻译 《文章千古说韩愈》阅读附答案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答案 聪明的韩愈阅读及答案2021 聪明的韩愈阅读短文答案 韩愈“马说”教案 答李翊书 韩愈 韩愈“师说”翻译 韩愈“马说”教案 韩愈《讳辩》阅读 韩愈《晚春》阅读答案 《医说 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晚春》阅读答案 讳辩 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唐书·韩愈传 阅读附答案 韩愈《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 读韩愈梁衡阅读附答案 《讳辩 韩愈》阅读答案 《原性 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晚春》阅读答案 《春雪 韩愈》阅读答案 “争 臣 论”韩 愈 阅读答案 宿龙宫滩 韩愈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答刘正夫书 韩愈》阅读答案 乌氏庙碑铭(韩愈)阅读附答案 韩愈《讳辩》阅读答案 韩愈《马说》阅读答案 送董邵南序 (唐)韩愈 原文及译文 《祭田横墓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答李翊书 韩愈》阅读答案及译文 《晚春 韩愈》阅读答案 春雪(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晚春》阅读答案 《韩愈论道德修养》语文阅读答案 《争臣论(韩愈)》阅读答案 聪明的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进学解》阅读答案 《春游曲》 韩愈阅读答案 聪明的韩愈...阅读答案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答案附译文 聪明的韩愈阅读答案 聪明的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传(节选)》阅读答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阅读答案(201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 《与于襄阳书 韩愈》阅读答案 春雪( 韩愈)诗词鉴赏答案 初中韩愈作品阅读练习(附答案) 送区册序 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晚春 韩愈》阅读训练及答案 与卫中行书(韩愈) 阅读答案 (2012年·成都)《春雪 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与孟尚书书》阅读答案 韩愈《送石处士序》原文、注释、翻译与练习(附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韩愈退之由来 千年一叹读韩愈 阅读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韩愈的《春雪》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韩愈《原毁》阅读训练及答案 韩愈“讳辩”阅读试题及答案 乌氏庙碑铭 韩愈阅读答案 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 阅读附答案 《梁书·二十七卷·列传第二十一》阅读附答案 《三国志·魏书二十二》原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解析 春雪(唐·韩愈) 阅读鉴赏及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争臣论》阅读训练及答案 “韩愈传(节选)”阅读试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韩愈《晚春》阅读答案 诗歌赏析 韩愈《晚春》阅读答案 韩愈《听颖师弹琴》阅读赏析 “春雪(唐·韩愈)”阅读鉴赏及答案 韩愈《春雪》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聪明的韩愈阅读训练及答案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朴阅读附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阅读附答案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阅读附答案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乙】崇祯五年十二月阅读附答案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阅读答案 太学生何蕃传(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 春雪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韩愈《答张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阅读附答案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阅读附答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韩愈 阅读答案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训练 诗歌鉴赏《春雪——韩愈》参考答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阅读答案 《晋书列传第二十二》阅读附答案 柳絮二阕 韩琦阅读附答案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乙)崇祯五年十二月,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