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阅读附答案

小编: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以各得其所释“正”。“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只有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对外,中华民族始终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

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是求“万物各于其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其所是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选自钱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三: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为贵”是根本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二者都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B.因为以和为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C.以和为贵是在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和”为最高价值的观念。

D.孔子主张为政者当“正名”,“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而他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也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参考答案:1.B(强加因果,二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程子认为万事万物无不是各得其所,圣人之所以能使天下顺治,也是因为能使天下苍生各得其所,而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唯中而已。

B.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盲目地取消差别求统一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君子都会承认差别,并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和谐。

C.只要坚持中庸、中道的基本方法,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就会实现整体的和,达到和谐。

D.要想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就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走中庸、中道的途径。和是总体的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

参考答案:2.C(“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原文是必要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才会使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

B.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指示了方向。

C.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为了达到“万物各于其所”的目的。

D.如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各得其所,就可以改革、调整好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就可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3.D(两个“就可以”表示的假设关系有误。从原文看,有前者未必“就可以”实现后者。)

    相关推荐

    《和为贵》阅读附答案 《和为贵》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以和为贵 阅读附答案 《和为贵》阅读答案(2015年龙岩市中考语文) 人贵敢说吾不如的中心论点 人贵敢说吾不如阅读答案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阅读答案 和谐诚为先阅读答案最新 和谐诚为先的论证过程 珍贵的礼物阅读答案 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的“礼运”篇中...阅读附答案 论礼貌阅读答案 《论礼貌》阅读答案 概括及评价《论语》和《圣经》在为人处事上的观点。 《不比为贵》阅读附答案 《珍贵的礼物》四年级阅读附答案 淳熙中,张说颇用事,为都承旨阅读附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二“克己复礼”(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说明方法作用 “论语·乡党”“贵人贱马”阅读试题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笑说蟹文之灾》语文阅读答案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文言文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阅读附答案 腹语真的是用肚子说话吗阅读附答案 免费而珍贵的礼物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 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 阅读附答案 《用药如用兵论 徐大椿》阅读答案附翻译 淳熙中,张说颇用事,为都承旨阅读答案 《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阅读答案 儒学大致可分为以礼为基础的伦理规范和以仁阅读答案 柳宗元《捕蛇者说》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韩愈《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议论文论证 《一件珍贵的生日礼物》阅读答案 《为朝廷用人》阅读附答案 论贵粟疏 晁错阅读答案 《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比较阅读及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最美好的礼物 不问用不用,只说知不知 阅读附答案 (乙)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阅读附答案 “动物小说之所以能够作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存在”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之说明文语言品析 父亲和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父亲和苦瓜阅读理解及答案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阅读附答案 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附答案) 小小说《礼物》阅读答案 文学评论“小小说”语文阅读答案 《说知论智》阅读附答案 艺术也需无用之用的阅读附答案 《绘画之用》阅读附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材料—论述文本阅读训练4:“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 《腹语真的是用肚子说话吗》阅读答案 说知论智......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常用名词 文学评论《官场小说》语文阅读答案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语文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技巧一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附答案 《字为书之基》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语境作用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阅读附答案 培根《论礼貌》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蔡声子论晋用楚材》阅读附答案 贵生书院说阅读题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人贵有知人之明》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阅读之惑:人文何用?》语文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论语》阅读附答案 用典,也叫用事,是指人们在行文中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言论...阅读附答案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阅读附答案 有关新词和语言发展的说明文(附阅读答案) 小学议论文阅读《文贵新、曲、真》 小学议论文阅读“文贵新、曲、真”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使用典故法 《扇子的起源和功用》阅读附答案 艺术也需无用之用 阅读答案 《说说“外语热”》阅读附答案 身为女孩 阅读答案(2010年贵州毕节中考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论点分析 大道之行也《礼记》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解题技巧之细心用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用原文答题法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表格分析 古人说“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能 阅读附答案 人贵敢说“吾不如”......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