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话:“蛮”中的亲切 阅读附答案
南京话:“蛮”中的亲切
南京历史上是个著名的移民城市,特别是富于藏龙卧虎的隐士之气,无论才子商贾都愿以此为居。加上这座城历次毁于战火,使得各地移民每个时代都源源不断地涌入,也带来了各地方言。这就造成了南京话“不纯”的特点,既不像吴侬软语,又不完全似江淮方言,在江南这一地区颇为特殊。
其实说起南京话,倒是中国话的正统之一。南京话自古受北方影响较大,刘宋王朝入主南京就带来了洛阳的方言。到了明成祖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南京话随着迁去的官员百姓一度在北京大行其风。北京话和南京话发音上极为接近,只是声调完全不同。无怪乎20世纪初确定中国普通话时,北京话和南京话是最热门的方言竞争者。
外地人对南京话的印象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南京话的发音比较“蛮”,而且南京方言里有不少的说法不够文雅,有骂街之嫌。记得余秋雨一次在南京讲学时就曾半开玩笑地说过南京有两点不好:夏天太热,南京话不太好听。
但南京人可是丝毫也不介意,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方言,除非是工作或生意上的需要,一般的南京人无论在什么场合开口都是一连串的南京话,本地的一些电视电台的娱乐节目里也经常可以听到主持人用有些夸张的南京话插科打诨。
南京话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从语言学上讲并不意味着它就比普通话低下。所有的语言在根本上都是平等的,只是表达特质各有千秋。举南京话为例,如果我们想表达一些南京特有的事物、风俗和南京人的世界观,用南京话是最合适的了。南京方言虽“蛮”,但直白易懂让人一听就明白,具有良好的交流性,而且南京方言里有些词非常地形象生动,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十里八达”“硬正”等,南京人把谈恋爱称做“处对象”,一个“处”字把那种试探、亲近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勾勒了出来,可谓一字尽得风流。
毋庸置疑,南京话正在逐渐地消亡,这虽然有点让南京人感到难以接受和无奈,但强势语言吞并弱势语言,就如同自然界里的弱肉强食一般,是不可避免的。
一种语言的变迁往往能折射出很多耐人寻味的话题来。南京话的衰落,除了上面提到的发音问题以及人口变迁等原因,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可能和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则它的语言也相应地会成为强势语言。比如说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就与美国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密不可分的;80年代后许多人开始学广东话,那是因为广东自身的经济发达,而且作为国际都市的香港说的也是广东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南不北,南京的经济不温不火,南京话的命运自然也就不尴不尬。
现在讲老南京话的主要是聚集在城南及城西一带的老南京人,他们大多已经垂垂老矣,加之近几年来老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成片的新住宅群使得人口成分剧烈变化,老南京话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作为一种正在消失的方言,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们只有在舞台上才能听到正宗的老南京话了。
(选自苏凌、蔡文进编著《带一本书去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有删改)
11.为什么说南京话“蛮”中带着亲切?(3分)
12.阅读第7段,回答问题。(4分)
(1)段中所举事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列举两种语言?(2分)
(2)加点词“这个意义”指什么?(2分)
13.具体说说作者对南京话寄寓了哪些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1.(3分)南京话的发音比较“蛮”,而且南京方言里有不少的说法不够文雅,有骂街之嫌。(1分)但是南京话直白易懂,具有良好的交流性,而且南京方言中不少词形象生动,令人忍俊不禁,因此说南京白话“蛮”中带着亲切。(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2.(4分)
(1)(2分)列举英语和广东话是为了具体说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则它的语言也相应地会成为强势语言。(1分)与前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相照应,这样写更有针对性。(1分)
(2)(2分)“这个意义”是指语言的盛衰与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13.(4分)作者喜爱“蛮”中带着亲切的南京话,并对南京话曾与北京话竞争普通话感到骄傲,同时也表达了对南京话逐渐消亡的无奈和遗憾,以及对南京话未来命运的忧虑之情。(每点1分)
上一篇:后生可畏 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