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山歌盛会 沈安娜阅读附答案
别样的山歌盛会 沈安娜
①阳春三月,万物苏醒,草木新绿,黄莺树上鸣叫,泥土里蚯蚓在翻身,一切都显得格外美好。春光明媚的日子,是出门旅行的最佳时机,我只身来到了浙江景宁。景宁是 畲族人的聚集地,他们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明天即将举行,我很庆幸自己正好赶上了。
②第二天一大早,前往畲乡,途中遇到了不少畲族女子。这些女子身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装,我立马被她们的行头给吸引住了。只见衣裳、围裙上绣着各种颜色的花鸟龙凤图案,腰后扎着一条金色的腰带,全身佩着各种银饰,走起路来叮叮当当直作响。至于头饰,一些年纪较轻的女孩用红绳缠住头发,编成长辫,高高地盘在头上。其他年长的妇女则戴着状似凤冠的头饰。
③我十分好奇这装扮,询问畲族妇女后得知,这套装束叫作“凤凰装”,系红头绳的是未出嫁的女孩子,戴凤冠的是已婚女子。“凤凰装”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畲族的祖先盘瓠王平番有功,高辛帝把女儿三公主嫁于他。出嫁时,帝后将凤冠、凤衣给三公主作嫁衣,祝福她的生活像凤凰一样吉祥如意。三公主生女后,也将女儿做同样打扮。女儿出嫁时,凤凰还特地从凤凰山衔来凤凰嫁衣。从此,畲族女子便有着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的习俗。
④到达景宁畲乡时,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附近十里内外同宗祠的畲族人,云集在歌场上,男男女女的对起歌来。“郎在那边娘在这边,你郎唱歌我来回。”一个漂亮的畲族妹子在含情脉脉地唱歌。甜美的歌声刚落音,对面的畲族男人中一个俊小伙子站了出来,大声回唱道:“娘在那边郎这边,你娘唱歌我来回……”一首首婉转悠扬的山歌唱得整个在场的游客和畲族人都沉醉了。
⑤歌会进行到一个阶段后,畲族的姑娘们突然将手中的彩带扔给围观的游客。根据习俗,接到彩带的游客要与畲族姑娘互赠小礼物,当作定情信物。我身边的一个青年游客也接到了彩带,小伙子略有害羞,在众人的鼓掌起哄下,他大胆地上前,赠给畲族姑娘一个银手镯,畲族姑娘回赠他一块手帕。畲族姑娘便成了青年游客的“新娘”,青年游客抱着“新娘”围着篝火跑一圈,接着双双坐上“鸳鸯椅”。然后青年游客“新郎”与畲族“新娘”一同唱起歌来,身边的畲族人告诉我歌词大意是“日月成双在天空,鲤鱼成双在水中。鸳鸯成双交颈睡,花烛成双满堂红”。
⑥畲族人擅长唱歌,平时无论是操劳家里,还是在田间山头劳作,只要有畲族人的地方,都会听到他们唱歌的声音,更不用说婚丧嫁娶、传统民族节日这些重大的日子。畲族人的歌来自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把自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生活编成美妙的山歌,唱出来祝福着。此刻,我在畲乡,亲眼见到这群身着绚丽服装的畲族人,亲耳听着畲族男女唱的山歌,感受着这热闹非凡、民族气息浓厚的画面,不禁心身都陶醉起来。
⑦山歌从清早一直唱到了太阳下山。日暮后,我受到畲族老乡的邀请,前去他们家吃乌米饭。“三月三”吃乌米饭是畲族人的习俗。相传唐代时,畲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率领畲族百姓起义,反抗压迫他们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大山上。众将士粮草绝尽,饥饿难忍,后靠吃一种叫“乌饭”的野果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他们突破包围,获得胜利。为纪念祖先 的功劳,畲族人把三月三日定为节日,并吃“乌米饭”以示缅怀。
⑧畲族老乡边给我盛了一大碗乌米饭,边告诉我乌米饭的做法。畲族人从野外山林里采集野生乌稔树的嫩叶,在石臼中捣烂,取出用布包好,放入锅中熬煮出一锅汤汁来,然后捞出布包,把糯米倒入汤里烧熟成饭。我尝了一口乌米饭,味道清香,细腻爽口,吃完后发现碗筷都乌黑了,估计自己的牙齿也黑了。
⑨离开畲族老乡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我踏上归途,路过畲族人家时,间或还能听到几句婉转悠扬的歌声……
9.“三月三”是景宁畲族人的传统节日,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景宁畲族人有哪些习俗。
①畲族女子都身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装;②山歌对唱;③吃乌米饭。
10.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了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氛围,衬托作者内心的喜悦兴奋之情。
11.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点的“人山人海”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人山人海”突出歌场的人多,从侧面表现畲族“三月三”山歌对唱的隆重、热闹。
12.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在第⑨段省略号处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示例:“三月三”的盛会,我不虚此行。我真舍不得离开这里。我喜爱这里的山山水水,我喜爱畲族的山歌艺术。他们用歌声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真是歌美、人美、情更美。
13.本文与《云南的歌会》都描绘了唱歌的情景,试说说本文与课文中“金满斗会”描绘的内容有何异同。
相同:参加的人多,盛妆参加,都是盛况空前,唱歌的内容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
不同:“金满斗会”演唱时间长,一连三天才散场,本文是唱一天;演唱的内容不同:“金满斗会”是传歌,传承民族文化,而本文则是即兴自由歌唱;演唱地点 不同:本文是云集在歌场上对歌,而“金满斗会”则是在住处院子的两楼和那道长长的屋廊下。
上一篇:老北京之吆喝 张桂婷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