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李充传 阅读附答案

小编:

  后汉书李充传

  李充字大逊,陈留人也。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 衣。妻窃谓充曰:今贫居如此,难以久安,妾有私财,愿思分异。充伪酬之曰:如欲别居,当酝酒具会,请呼乡里内外,共议其事。妇从充置酒晏.。客。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坐中惊肃,因遂罢散。充后遭母丧,行服墓次,人有盗其墓树者,充手自杀之。服阕.,立精舍讲授。

  太守鲁平请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援充以捐沟中,因鼟署县都亭长。不得已,起亲职役。后和帝公车征,不行。延平中,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特征充为博士。时鲁平亦为博士 ,每与集会,常叹服焉。

  充迁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尝置酒请充,宾客满堂,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 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骘欲绝其说,以肉啖之。充抵肉于地,曰:说士犹甘于肉!遂出,径去。骘甚望之。同坐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一日闻足下与邓将军说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责,非所以光祚子孙者也。充曰: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由是见非于贵戚。

  迁左中郎将,年八十八,为国三老。安帝常特进见,赐以几杖。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兄弟六人同食递衣 递:传递

  B.妇从充置酒晏客 晏:宴请

  C.服阕立精舍讲授 阕:停止

  D.同坐 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 让:责备

  1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B.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C.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D.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充家境贫寒。虽已娶妻成家,但仍与母亲兄弟居住在一起。妻子不堪忍受贫困,主动分家,自立门户,遭到李充的数落和休弃。

  B.鲁平很佩服李充,曾经强令李充出来做官。朝廷征召天下名士,鲁平力荐李充入朝担任博士。每有集会,鲁平便要赞赏李充。

  C.李充遭遇母亲离逝的不幸,十分哀伤。服丧期间,李充住在母亲墓旁守丧;有人偷盗母亲墓上的树,他怒不可遏,竟然亲手将其杀死。

  D.李充曾为大将军邓骘列数天下高士,因为其中有人不合邓骘口味,邓骘不想让他再说,拿肉给他吃,李充将肉扔到地上,扬长而去。

  21、(1)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答案:

  18、A (A 项递在文中应解释为交替)

  19、D

  20 、B (鲁平力荐李充入朝担任博士的说法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文中只说了天子下诏选取品行高尚的人,用来鼓励后辈,特地征召李充担任博士;但并没有明确说明是由于鲁平的力荐。)

  21、(1)大丈夫活在世上,贵在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哪里能够考虑子孙长远的事情呢?

  (2)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22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 尤使我耳不忍闻

  【 参考译文】

  李充,字太逊,陈留人。李充家中贫困,弟兄六人同在一块吃饭,交替穿一套衣服。妻子私下对李充说: 现在生活贫困到如此地步,很难长期安定,我个人有些财物,希望你考虑分家。李充表面应酬说:如果想分开来过,应当酿酒准备宴会,请来同乡人和亲戚,一同商量此事。妻子照着他的话准备酒宴请客人。李充在酒席上跪在母亲面前禀告说:这妇人行为不端 ,竟然教我离开母亲和兄弟,她的罪够得上休弃了。 接着大声呵斥妻子,(把她)逐出家门,妻子含着泪水走了。酒席上的人全都震惊肃然,因而罢席散去。李充后来遭遇母亲去世,他住在墓旁服丧,有人偷盗他母亲坟上的树,李充亲手杀了他。服丧期满以后,李充 建讲堂讲学。

  太守鲁平请他暂任功曹,他不去。鲁平发怒,就抓来李充把他丢到水沟里面,接着将他降为县里的都亭长。李充迫不得已,出来理事。后来孝和帝公车征召他,他不去。延平年间,天子下诏要公卿和中二千石官员各自举荐隐士和学问高深的儒者,一定要选取品行高尚的人,用来鼓励后辈,特地征召李充担任博士。这时鲁平也任博士,每次与他集会,经常赞赏佩服他。

  李充升任侍中。大将军邓骘身为贵戚,权倾当代,无需有所凭藉,但因为李充节操高,总是对他卑下恭敬。邓骘曾经设酒宴请李充,满堂都是宾客,酒喝得正兴,邓骘跪着说:有幸凭借后妃,当上大将军,将军府刚刚设置,想用天下奇异杰出的人,用以匡正不到之处,希望各位广泛寻求这样的人才。李充于是为邓骘列举天下隐居而又身怀道术的人,其中不少人不投合邓骘的口味。邓骘不想让他说下去,拿肉给他吃。李充将肉扔到地上,说:游说之士还会满足于吃肉!接着走出门,径直离去。邓骘对他很怨恨。当时也在座的汝南人张孟举去责备李充说:昨天听到足下与邓将军谈论士人没说完,就当面激烈指责,不遵循中庸 平和之道,说出口的话所造成的后果,不能用来为子孙增辉造福。李充说:大丈夫活在世上,贵在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哪里能够考虑子孙长远的事情呢!自此李充受到贵戚的非议。

  李充调任左中郎将,八十八岁时,为国三老。安帝经常特意召见他,赐给他几案和手杖。李充在家中去世。

    相关推荐

    《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李恂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吴汉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李恂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汉书·李陵传 阅读附答案 《蔡茂传 后汉书》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张纯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邓禹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铫期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冯异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杨震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郑玄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耿秉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刘宠传 阅读附答案 《马融传 后汉书》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冯绲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班固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杨琁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刘矩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马援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郑玄传》阅读附答案 《第五伦传 后汉书·》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杨震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后汉书·杨震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 卢坦传 阅读答案 《后汉书·黄琼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吴汉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赵咨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邓训传 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班梁列传 阅读答案 《后汉书·黄埔嵩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羊续传》节选阅读附答案 《陈球传 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 乐恢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后汉书·马融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刘矩传 后汉书》阅读练习附答案 《后汉书·朱祐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马融列传 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桓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王梁传》阅读附答案与翻译 《后汉书·李固传》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与答案 《后汉书·邓寇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马援传》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 《后汉书•王霸传》阅读答案翻译 《后汉书•张纲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汉书李陵传》阅读附答案解析及译文 《王世充传 唐书》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桓谭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吴祐传》阅读附答案解析及译文 《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列传第十二》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赵广汉传 汉书》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李膺传》“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明史·李充嗣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耿秉传》阅读附答案与解析(带译文) 阴兴字君陵《后汉书·阴兴传》,阅读答案 《汉书·赵广汉传》阅读答案 《朱晖传 后汉书》阅读试题答案与翻译 《后汉书﹒卢坦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后汉书•皇甫规传》阅读试题答案与翻译 《张敞传 汉书》阅读附答案 《汉书萧何传》阅读附答案 汉书·石奋传 阅读附答案 汉书·何并传 阅读附答案 《汉书·丙吉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郑玄传|郑玄对应劭》阅读答案翻译 《后汉书·窦融列传》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 钟离意字子阿《后汉书.钟离意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阅读附答案解析及译文 《何并传 汉书》阅读附答案 汉书·张骞传 阅读附答案 汉书·韩延寿传 阅读附答案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附答案 汉书·冯奉世传 阅读附答案 汉书胡建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汉书·货殖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王涣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附翻译(语文全国卷2) 汉书孔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汉书孔光传原文及翻译 《李澄传 新唐书》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李暠传 阅读附答案 新唐书·李绛传 阅读附答案 新唐书·李绅传 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卫青传 汉书》阅读附答案 《汉书•傅介子传》阅读答案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李逊传 阅读附答案 新唐书·李乂传 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