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布素的信使 安石榴阅读附答案

小编:

萨布素的信使

安石榴

杨阿福接过公文套封,上面赫然写着“马上飞递,600里加急”。杨阿福从上司的眼睛里读到了不容置疑的肃穆,他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肩膀。

这正是北中国最寒冷的时候。“大烟炮”轰隆隆一阵紧似一阵地冲撞着驿站的窗户,它们从西伯利亚来,裹挟着野蛮霸气的寒流,一路横扫贝加尔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可以在不到一个时辰里把人畜冻成冰坨。而且……这些都不算什么。

杨阿福两只穿着厚重靰鞡的脚摆成八字,皮腰带深深煞进腰间,把臃肿的驿服整饬得威武,公文套封扎实地捆在背上,他目光沉静地望着等待他的马。

这时候,“大烟炮”骤然停止。

那是一匹蒙古马,通体闪着枣红色缎子般光泽的儿马。它鼻孔喷出两股白气,忧郁的眸子对视杨阿福黑亮的眼睛。杨阿福一边的嘴角挑了一下,轻声说:“伙计,这一次是600里加急,换马不换人。我阿福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了,第一程怎么跑,你看着办吧。”枣红马立刻嘶鸣起来,健硕的肌肉水波纹般涌动。杨阿福飞身而上,高喊一声,马像离弦之箭飞出。

“大烟炮”重新刮起,四只矫健的马蹄在暴虐的疾风中酝酿一股神奇的铁流,滚涌着向南,一直向南。

官道上没有人车的影子,杨阿福在沉寂的莽林中疾驰。孤寂和恐惧随着耳边的风纷纷退去,他的心紧跟眼睛死死盯住前方,他不断地策马,奔向下一个驿站。

远远的,驿站的屋檐在杨阿福的眼睛里起伏摇曳,杨阿福吞了一口唾沫,把前倾的身子挺直,声嘶力竭的喊声震颤着在寒冷的空气里传播:“600里加急,换马不换人!”立刻,驿站里跑出几个人,一名高大的驿卒挺身迎上,双手牢牢攥住缰绳,整个身体倾斜着向后压下去,枣红马蹄下拖起一团雪雾,驯服地停下来,稳稳站住。四名驿卒迅速站到枣红马两侧,麻利地解开马鞍的种种绊扣,连同杨阿福一起高高举起,枣红马立即被牵走,一匹驿马随后补上,杨阿福重新落座马背。此时,他刚好吃完驿站送上的两块酱牛肉、一壶滚烫的烧酒。杨阿福心中的血气重新燃烧起来,他紧紧腰带,双腿猛的一夹,马儿飞奔而去。

杨阿福继续在沉寂的莽林中、险峻的高岗上疾驰。对于他,黑夜和白昼没有分别,虎狼的吼声和暴躁的风声没有分别,他的心紧跟眼睛死死盯住前方。过几个驿站,喝几壶烧酒,杨阿福没有记忆,他只牢记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现在,他的眉毛结了厚厚的霜花,脸上一层透明的冰晶,驿服成了冰雪的铠甲。他的双脚铁钎般插在马镫里,两条腿没有任何知觉,持着缰绳的左手一点一点僵硬,右臂却异常灵活,他目视前方,不断地扬鞭策马。

第七天。

天际呈现一片雄伟的红云,浩瀚而庄重的紫气弥漫了整个东方。杨阿福长叹一声:“到了!”北京城已然在望,最后一个驿站映入杨阿福的眼帘,他看着驿卒奔向自己。在驿卒的眼里,杨阿福像一座大理石雕像凝固在高高的马背上,顷刻之后,又像一座冰山一样轰然倒塌下去。

史料:康熙25年(1686年)3月6日康熙下旨,命萨布素迅速攻取雅克萨城,经过三年浴血奋战,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最后胜利。康熙28年(1689年),萨布素作为清政府谈判代表参加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字仪式,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使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

他没有留下名字。“杨阿福”是我杜撰的。

他可能是云南人。

他一定是吴三桂的兵。“三藩之乱”失败后,吴三桂的部下全部流徙到黑龙江驿站充当“站人”。

他可能很年轻、很强壮。

他一定思念家乡、想念父母和他的细妹子。

他是萨布素的信使。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送信”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向我们讲述萨布素信使的英雄事迹,塑造出一个崇高的英雄形象。

B.面对寒流的肆虐、路途的孤寂漫长以及虎狼嚎叫,杨阿福毫无畏惧,一往无前,内心充满着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C.从结尾作者的猜测来看,杨阿福拼死完成送信任务,既是出于一名信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为了将功赎罪,希望尽早回到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

D.作者在小说结尾承认杨阿福是作者杜撰的,实际上是在提醒读者小说只是艺术的虚构,历史上并无杨阿福其人。

E.身为“站人”的杨阿福带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勇为直前,使命完成后轰然倒地,其英雄壮举诠释了家国之重不以个人境遇为转移的价值观。

8.小说开头三次写“大烟炮”,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每处描写的艺术效果。(4分)

9.小说最后插叙史料,补叙自己对人物身份的猜测,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7.AE

(B.“毫无畏惧”错。他的内心也有孤寂和恐惧。但是一心只想完成任务的信念迅速驱散了内心的孤寂和恐惧。C.“将功赎罪”一说错。D.作者杜撰的只是“杨阿福”这个名字,这并不妨碍杨阿福这一形象的真实性。)

8.①第一处对“大烟炮”肆虐的描写,渲染中国北部气候的苦寒、恶劣,预示着杨阿福此次任务的艰苦凶险。②第二处描写“大烟炮”骤然停止,与蒙古马的出场相映衬,烘托蒙古马威武刚健的形象。③第三处描写“大烟炮”重新刮起,衬托蒙古马载着主人公疾步飞奔、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

9.①插叙的史料,交代出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使故事更真实感人;②作者对人物身份的猜测,突出了“杨阿福”的平凡普通、身份卑微、命运悲惨,使其恪尽职守、忠勇坚韧的品格更加悲壮感人;③升华了小说的主旨,照应标题,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敬仰、同情。

    相关推荐

    《萨布素》阅读答案及翻译 《萨布素》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树》》阅读附答案 《诚实的红石榴》阅读附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 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树阅读答案 石榴树 阅读附答案 石榴花 阅读附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树》阅读答案 小院石榴阅读答案 石榴花阅读答案 诚实的红石榴阅读短文及答案2021 诚实的红石榴阅读理解 石榴树阅读题答案 石榴树阅读理解原文及答案 《题山石榴花》 阅读附答案 《石榴树》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石榴(莫怀戚)阅读答案 石榴(郭沫若)阅读答案 “石榴”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答案:莫怀戚《石榴》 故乡石榴红阅读答案 上运使孙司谏书(王安石)阅读答案 题山石榴花诗词阅读答案 《给雅各布神父的信》阅读附答案 《石榴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的要素王安忆......阅读附答案 希梅内斯《石榴》阅读及答案 题山石榴花诗词阅读答案 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阅读附答案 阅读。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 给布特勒的信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石榴》选段,完成1—5题阅读答案 阅读郭沫若《石榴》选段,完成 8—12题 2017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石榴 送元二使安西阅读附答案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阅读附答案 中学生课外阅读训练与答案:《石榴》 白居易《题山石榴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断句试题翻译译文 《王安石待客》阅读附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附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附答案 州桥 王安石阅读附答案 《江上 王安石》阅读附答案 王安石辞妾阅读附答案 王安石的《人才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马班邮路上的忠诚信使阅读答案 从安妮的自信谈起阅读答案 王安石的《人才论》阅读答案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阅读附答案 《谢安,字安石》阅读答案及翻译 葛溪驿 王安石阅读附答案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阅读附答案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阅读附答案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原文与翻译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信仰(邓石岭)阅读答案 王安石《孤桐》赏析 《诚信——成功的基石(16分)》阅读答案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送元二使安西阅读答案 《石榴》是郭沫若写的一篇优美的状物抒情散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8分)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 《壬辰寒食 王安石》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王安石论》阅读附答案 去年年底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阅读附答案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阅读附答案 《永安石林》阅读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阅读附答案 《壬辰寒食 王安石》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阅读附答案 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 即事王安石表达了什么情感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王安石《即事》阅读答案 江上(王安石)阅读答案 《定林 王安石》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江上(王安石)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 王安石《人才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 阅读附答案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阅读答案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