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阅读附答案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1分)
【答案】(1分)我最初打算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经过多次的情感洗礼,最后我改变主意,接父亲到北京养老。(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照题目中的提示,先找到所示的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的相关性,以情节中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要素概括另两个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他们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3分)①第一次潸然泪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怜悯和爱。 ②第二次泪如泉涌,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③第三次失声痛哭,表达了我深深的自责、悔恨之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三次流泪,原因不同,流露的情感也不同,潸然泪下、泪如泉涌、失声痛哭,感情逐渐加深,以至于情不能自已,突然爆发。对父亲的怜悯、愧疚和爱以及自己深深的自责、悔恨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应放在“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2分)
【答案】(2分)不可以。①因为原文使用插叙,将“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插入在“我送父亲到养老院的路途”中来写,两者恰好形成对比; ②这样安排,使父亲形象更感人,“我”更渺小,对“我”的思想触动更大,从而改变了我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的做法。(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并不会改变全文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作用:
(1)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 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 使文章脉络清晰。
(4) 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 突出主题。
(6) 为下文作铺垫。
(7)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8)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
(9) 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10) 使结构紧凑。
(11)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考点定位】理解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选文在⑰自然段,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说说作者这样改的原因。(2分)
【答案】(2分)① 男人在人们习惯印象中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改换称谓后,更能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感激、敬爱之情,尽孝之道;因为能给我生命、给我家的男人就是我的大恩人,我理应感恩,涌泉相报。②作为父亲的“这个男人”,我更应“有始无终”地感恩于他,赡养好他,不能让他受半点委屈。(每点1分,意思近即可)
【解析】如何分析词语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中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 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看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许多分析词语含义的试题都需要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这一方法尤其要认真掌握。
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则需要我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还须从修辞的角度、从限定的角度去考虑。
“反复”的表层含义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深层含义是: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请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悟。(2分)
【答案】①父母在,不远游,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 ②“友情”等感恩可能有始有终,但亲情的感恩是有始无终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主题分析,亲情和感恩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良好基因。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就如作者所言亲情的感恩是有始无终的。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