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

小编: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答案]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参考译文】

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名师教你解题

三、看修辞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真、排比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特点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明修辞,巧判断。如《愚公移山》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如[例6]中的句式“可以……不可以……”结构相对,“能……而不能……”三个分句又构成排比句式,这些都可作为断句的标志。

第方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领①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改)

【注】①领:通“岭”。②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答案:B 解析:答题时,首先,疏通语句句意,初步排除任意点断语意紧密相连的词语的选项,“其”不能放在句末,“其俗”衔接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C两项。其次,根据固定句式“为……所……”和对举形式“上……下……”,可排除D项。故选B。

【参考译文】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

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相关推荐

    文言文子断句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 文言文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阅读答案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文言文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文言文《予以罪废,无所归》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阅读答案 文言文《荣累之辨》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201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盂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周人不遇 初中文言文阅读《荣累之辨》答案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附加题分析: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比较文言选段,回答问题。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 文言文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阅读附答案 “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阅读答案附译文 语文阅读: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阅读理解。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人当有所畏惧阅读答案 人当有所畏惧议论文阅读答案 《人不可以无耻》阅读答案及翻译 作文素材之一的名言警句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阅读答案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阅读答案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阅读附答案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盂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阅读附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黄盖传阅读附答案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 文言文阅读。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阅读答案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阅读答案(2010北京中考语文阅读题) 阅读议论文《输不丢人,怕才丢人》附答案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阅读答案 《辨奸论》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1—5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阅读答案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阅读答案 文言文《王羲之尝诣门生家》阅读答案 锡饧不辨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阅读附答案 【甲文】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阅读附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试题答案 无言之美 语文阅读答案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0北京中考语文阅读题)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阅读附答案 无言之美 语文阅读答案 《无言之美》语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阅读附答案 王敦有废明帝意,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3所说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日:“猿猴错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阅读答案 文言文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 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邪正辨 曾巩》阅读答案 《针对宋人以文字、以才学、以议论入诗的倾向》阅读题和答案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自见之谓明》附答案及译文 “不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休物。”语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阅读附答案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自昔词人琢磨之苦》 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名句简析 自古,文人恃文墨为生,所以传统文房四宝中的砚...阅读附答案 中国画之所以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阅读附答案 “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语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病句解题技巧之用词不当 初中语文病句解题技巧之搭配不当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文言文阅读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杞人忧天》附答案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阅读附答案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尝试观上古记,三王之佐....阅读附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自见之谓明”附答案及译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阅读附答案 [甲]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乙]杞国有人,忧天崩坠 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阅读答案(2013重庆高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