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院的精神阅读附答案

小编: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 “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的书院传统。 传统书院里所有的老师同学同学习、同探讨、同游乐,现在还有多少地方能这样做呢?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教育和西方的教育传统完全不一样,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就是开启了一个误区。

B.朱熹的六条读书方法,从学习到实践都提到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

C.只要一个人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就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

D.已有的教育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新思维都会影响我们对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答案:D。 A项错在“完全不一样”,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是“西方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B项错在以偏概全,“朱熹的六条读书”是为学之方,而不是为人之道。C项错在说法绝对,“只要……就”根据原文应改为“如果……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多个维度审视书院的传统精神,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传统书院的师生关系。

B.文章围绕着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展开,并由此指出了中国当代教育界所存在的问题。

C.文章在叙述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书院教育的精神,彰显了立足中国当代教育的立场。

D.对于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文章先交代理念和宗旨,接着逐层分析,最后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答案:C。 文章是立足于传统教育的立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学子没有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启发也没有用。因此,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

B.如果当代教育能够践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那么每个学生的才华就可以保证得到施展。

C.只有同窗、师生之间相互切磋,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才能自由讲学,避免灌输。

D.家国同构是很复杂的问题,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答案:B。 “保证得到实展”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六段只强调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相关推荐

    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阅读答案最新 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阅读理解 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阅读答案 《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阅读附答案 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阅读附答案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阅读附答案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 阅读答案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阅读及答案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附答案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含答案) 中国传统法的民族精神与现代转化阅读答案解析 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阅读附答案(2020福建中考试题)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阅读附答案 乡情里的“精神家传” 阅读答案 “几天前,在精神病医院的院子里”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精神贵族”钱钟书》阅读附答案 大传统与小传统阅读附答案 乡情里的“精神家传”阅读及答案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阅读附答案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乡情里的“精神家传”》(含答案)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阅读附答案 “精神贵族”钱钟书 阅读答案 精神的树,神幻的树 阅读答案 精神的树,神幻的树阅读答案 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阅读附答案 “精神贵族”钱钟书 张建术阅读附答案 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阅读答案 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阅读答案 《田埂上的精神》阅读附答案 《精神的故乡》阅读附答案 《发问的精神》阅读附答案 《精神的殿堂》阅读附答案 传统的礼教阅读附答案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阅读答案 书院阅读附答案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 阅读答案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阅读答案2021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阅读理解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阅读答案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阅读附答案 苦难的精神价值的阅读附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答案 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阅读附答案 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阅读答案 精神的殿堂 阅读答案 《精神手杖》阅读附答案 (2015湖南娄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四合院的行与神》阅读附答案 《精神》阅读答案 武侠精神阅读附答案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阅读附答案 中国的“德治”传统阅读附答案 阅读传记《“五院院士”张立纲》附答案 阅读《新时期的雷锋精神》附答案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阅读附答案 《精神与肉体的抗衡》阅读附答案 精神的殿堂阅读答案 花店的传统阅读答案 中国人的精神 阅读答案 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的阅读附答案 《成舍我的几种精神》阅读 神奇的书签阅读附答案 阅读“和谐的文化传统”附答案 《“脊梁精神”赞》阅读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 构建我们精神的庙宇阅读附答案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阅读附答案 《书院清池》阅读附答案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阅读附答案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阅读附答案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阅读附答案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阅读附答案 精神栖身于茅屋的阅读附答案 《传统中医里的“五味”》阅读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北京四合院的形与神 阅读答案 《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阅读附答案 《传承联大精神,找寻回归之路》阅读答案 《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阅读答案 田埂上的精神 阅读答案 奥林匹克精神永传扬(苏金茂)阅读答案 大学的三种精神 阅读答案 重拾阅读精神......阅读附答案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的语文阅读附答案 庞统传三国志•蜀书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茶道之精神》阅读附答案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阅读理解答案2021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阅读答案 传统曲艺的文化空间与传承阅读附答案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阅读附答案 守候精神家园 阅读附答案 《呼唤“工匠精神”》阅读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附答案 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附答案)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阅读附答案 《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附答案 《书院二小松》阅读附答案 精神拐杖阅读答案 小说《精神》阅读答案 《道口·书院·秋声》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