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阅读题答案

小编:

  试题内容: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所必备的、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情境”。下面谈“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两点。

  学术情境就是用求真的心态去认知经典。如何理解与营造阅读经典的学术情境,传统智慧依然启迪无穷,可从如下学术关系来考察。

  一是“博与精”。学习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人们说“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读《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结合《诗经·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其学术背景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与博对应的是精,杜甫对作诗的要求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可谓精益求精。这种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是我们学习经典中应汲取的精神力量。二是“渐与顿”。古代经典示求实、求知、求真之法,分渐悟与顿悟两类。孔子授学以“时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均是渐习而求知。与渐习对应的是顿悟。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弟子神秀最为优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柴房小僧惠能以为不佳,复作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前者明“渐”,后则倡“顿”,由此而被弘忍激赏,传衣钵予惠能,成为六祖。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揭示了一种在求知求实之上的精神超越。三谈“得与失”。学习经典,获得容易,舍得难,舍得就是舍去获得,即“失”。老子是大智慧者,他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有一句情人节的话:你如果爱一个人,不要给她九十九朵玫瑰,而给她喜欢吃的饱饱吃一顿。这或许是故意歪曲老子原意,但这种求“失”,与孔子的“安贫乐道”、孟子的“舍利取义”思想是默契的。

  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经典、理解经典,在阅读经典时得到审美的趣味,这种互为,是艺术情境。有人借用古代的“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谈诗学中的执着、感逝与向往,非常形象而精彩。这三段故事也能借助阅读经典而达致艺术情境的进阶程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本是一首情诗,但其所表现的对美好事物之永恒追求,却对我们认识经典并付之实践,以倡扬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是有所启迪的。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写了一段情事,表现出一种对和美世界的回忆与反思,同样可以引喻为某种反省精神。《北梦琐言》记载一名宫女题写在红叶上的诗:“流水何太急,宫中尽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来这诗表现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与人身自由的追求,而古人又将此加以演化,成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艺术情境与学术情境的不同,在于创“形象”为“象征”。例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喻指一位戍卒背井离乡的情境。“杨柳”已由一种植物形象化成“别情”的象征。

  (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

  6.下列有关“学术情境”“艺术情境”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是指阅读古典作品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时所具有的人同其心其情的人文情境。

  B.“学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求真认知,而“艺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审美趣味。

  C.艺术情境不同于学术情境的特点是创造“形象”为“象征”,如“红叶题诗”由表现对人身自由的追求演化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D.《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此即艺术情境。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反映了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有着共同的学术背景。

  B.阅读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境界。

  C.我们学习经典汲取的精神力量是阅读经典时应具有的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

  D.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故意歪曲老子原意所说的情人节的话,是为了表明阅读经典要敢于舍去获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强调阅读经典要“博”,“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五载,增删五次”体现了作者的精品意识。

  B.渐习积累知识,增进学养;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惠能替代神秀被传衣钵,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

  C.人们在用审美心态阅读经典时,可以获得“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已成为“别情”的象征。

  参考答案: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D(应为“学术情境”。)

  7.A(B.“‘通’才能达到‘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境界”,文中无依据。C.判断失当,因果错置。D.文中说“这或许是”,或然成必然。)

  8.B(“惠能替代神秀被传衣钵,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文中无依据。)

    相关推荐

    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人文情境...阅读附答案 经典离我们有多远阅读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阅读附答案 经典和我们......阅读附答案 《经典和我们》阅读附答案 《经典和我们》阅读附答案 经典和我们 周国平阅读答案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阅读试题及答案 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阅读答案 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阅读答案 《经典和我们》周国平......阅读附答案 《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为什么要提倡经典人文阅读》阅读附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乡情绵绵游名园》 (2015浙江台州)阅读,让我们触摸经典,对话智者。我们在书海中遨游 要有点人情味......阅读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有答案 生活中我们要多一些忍让阅读与答案 《红楼梦》经典故事情节梗概 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 阅读附答案(2019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试题) 《我们是一家人》阅读参考答案 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附答案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阅读试题及答案 《要有点人情味》阅读附答案 “我的古典情怀”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漫漫古典情让我陶醉 2017中考语文 经典美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纪元旦》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阅读试题及答案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阅读附答案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阅读附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秋雨》 杨文会《片山有致 寸石生情——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的审美意境》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山湖草原》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阅读附答案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南京》 议论文①生活中,待人接物有很多细节,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细节阅读 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初访古隆中》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飞雪岩》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朝“武当”》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车窗外》 《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山中生明月》 《我们需要反省现在的中国文学》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长白镜湖记》 重读经典与现代化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哈尔滨》 202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过关训练(二)从经典到经验 《语文教材的经典性与当代性》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西湖秋意》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佛国初旅》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漂泊京都》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滇行短记》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伊犁河谷》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大理漫记》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啊,塞罕坝》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翠湖心影》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登蓬莱阁》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漫游小五台》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妙峰山琐记》 2017中考语文备考:经典美文 阅读附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一朵小花》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黄山秋行》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在赣江上》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沧海日出》 我们要有敬业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 中国经典十种·序言 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扬子江恋歌》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外东消夏录》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城隍庙礼赞》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长江源头行》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观莲拙政园》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阅读答案 ①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阅读附答案 《我眼中的刘文典》阅读答案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阅读答案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阅读答案 有人情味的机器人阅读答案2021 有人情味的机器人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6分)“孔子评价管仲”有答案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 阅读答案 读不下去的经典还要读吗阅读附答案 最是“经典”润人心 阅读附答案(2019湖北咸宁中考试题)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滇西北踏金》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鼎湖山游记》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阅读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阅读理解 人,要有五识 阅读答案(2015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我们需要信仰阅读答案 《我们需要承受》阅读答案 我们需要出走阅读答案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 阅读答案 2017中考语文经典美文阅读:《签名》阅读附答案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流放者的土地》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漫游日记两则》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