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荒原的阅读附答案
①诗歌总是使人难忘。我已经很少阅读诗歌了,然而诗歌中的一些意象,比如日本俳句中的菊花与刀,前苏联诗歌中的路,英国诗歌里的夜莺与云雀,却无论如何挥之下去。
②类似的自然还有荒原。少年时读过的唐诗,诸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片孤城万仞山”、“远目不堪空际送”这样的句子,我至今耳熟能详;而T·S·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在荒原上/孕育出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搅动那些迟钝的根。/冬日使我们温暖,它以遗忘的雪/覆盖大地,用干枯的块茎/喂养弱小的生命……”十多年过后,我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
③是什么使荒原让我如此刻骨铭心?某年某月,当我在北京听到根据日本民歌改编的吉他曲《荒城之恋》时,竟禁不住潸然泪下———既感叹中日文化之间难以言说的千丝万缕,更为飘然逝去的岁月无限感伤。想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名篇所蕴含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精妙的语言,广阔的文化语境,对人类生活和文明的深邃的洞察;而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荒原意象带给我的强烈对比和无限想像———少年时居住在江南小镇,杏花春雨中感受荒原的粗犷、苍凉和沉寂,无法不怦然心动;读到艾略特,我正在喧嚣的上海,荒原的辽阔与地老天荒、荒原上那些卑贱的、渺小的生命之坚韧的律动,让我觉得在大都市所有的寻梦和挣扎都是在自寻烦恼———成为真正的大地之子,或许是当时潜意识的梦想。
④然而,认真想来,如果不考虑诗歌的审美,我所谓的想像和潜意识是否有点矫情?因为实际上,大概在五年前,我曾因一个项目来到了西部;我本有很多机会去看看荒原、直面荒原甚至走过荒原的,可是,总是因为怕错过一些所谓的商机而最终未能成行。扪心自问,即使经过诗歌无尽的洗礼,我是否依然俗不可耐?我的诗情画意是否仅仅耽于想象之中?而诸如荒原这样的景致,如果仅仅在想像中被人记起,如果记忆后仅仅是抒情、观赏或者把玩的对象,这是不是人类和自然的悲哀?可以没有荒原吗?
⑤这使我想起很多人对流浪歌曲的喜爱。大概是以三毛的《橄榄树》为滥觞,流浪的歌吟便充斥于华语歌坛,仿佛整个华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乡。时至今日,歌坛对于流浪的缠绵之情依然经久不散。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那些词曲作者,那些歌手,有多少像三毛一样羁旅天涯、浪迹世界的感受?又有多少愿意去真正地流浪?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过是在城市呆烦了之后,因为休闲以及一些商业目的,到另一座城市或乡村逍遥地作了一番“伪流浪”。
⑥荒原的情形与此并没有两样。荒原的确是粗犷的,但粗犷的另一面可能是严酷;荒原是苍凉的,但苍凉的背后隐藏着凄苦;荒原是沉寂的,但沉寂并不是宁静;荒原上生命在坚韧地律动,然而却又是如此孱弱;荒原上的爱情或许激烈奔放,但那爱情却绝对包涵着无奈;荒原有大美存焉,然而大美又怎么能替代人间烟火?所以,高适、岑参们的“边塞诗”究其实是远戍边地的无奈的宣泄;艾略特如果不是在慕尼黑隔岸观火,估计也没有抒写荒原的闲情;至于像我这一类修炼不到家的凡人俗子,无病呻吟是常有的事。因此,荒原经常是停留于艺术的虚幻和人们的想像中,走过荒原大多是一种形式,一种见证。有多少人抛弃了尘世的欢乐向荒原迁徙?所以,荒原似乎总是亘古不变,荒原似乎就这样一直在地老天荒。
⑦但是,追求平等与福祉应该是人类无法舍弃的权利和义务,我们有什么理由听任荒原一直荒芜下去?仅仅为了审美的满足,而后抱着某种优越感去俯视荒原上的同类,这是不是太不公平?由此,就分外觉得福利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贵:研究贫困的荒原,走进寂寥的荒原,然后去想办法改造荒原。这样,即使一片荒原都不存在了,所谓的艺术因之失去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却难道不是人类与自然一大真正的进步?所以,我渴望走过已经不再是荒原的“荒原”,企盼所有的荒原都像我的家乡一样山清水秀,也期待诗歌再现的荒原一片绿色。
⑧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写作本文的此刻,阿富汗南部的荒原正笼罩在战火之中,坎大哈和扎兰季在悲伤地哭泣。或许,我所有期待终归只是一种妄想,荒原,将可能永远无法逃脱荒原和寂寥的宿命。
阅读题:
1.(2分)第三段中“强烈对比”,从审美角度说,是指□□美和□□美的鲜明对比。(各填一个字或各填两个字)
2.(3分)用一句话概括第②③段的大意:_____。
3.(3分)为什么要写“很多人对流浪歌曲的喜爱”(第⑤段)这一段?
4.(3分)文章说:荒原和表观荒原的作品:能给人“审美的满足”,其美感具体体现在哪里?
5.(4分)根据文意,下列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A.“成为真正的大地之子”,是作者始终不渝的真挚愿望,也是他喜爱荒原作品的一个原因。
B.第⑥段加点的“隔岸观火”在这里指远离了荒原,用全新的视角思考荒原,才能真切地反映那里的严酷、凄苦和生命的孱弱而艰难以及爱情的无奈。
C.文末“也期待诗歌再现的荒原一片绿色”,寄托了作者打破艺术窠臼,期待创新之作的美好愿望。
D.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希望人们研究荒原:定进荒原,改造荒原,使荒原不再荒芜。
E.本文谈的是诗歌中的意象问题,重点分析了中外著名的荒原作品令人青睐的原因及其审美价值之所在。
F.作者反对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去描写人类的原始和落后状态。
6.(3分)第⑤段中有这么一个句子:“流浪歌吟便充斥于华语歌坛,仿佛整个华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乡。”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这句蕴含的感情。
7.(3分)第①段中说到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不少意象,常有较为周定的意义。请举其中的一个意象,并用一句话对其意义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阴柔(柔、优)阳刚(壮)(答“婉约”“豪放”、“纤细”“粗犷”、“温润”“苍凉”等亦可,不能形成对比关系的,酌情扣分)
2.我喜爱荒原以及喜爱的原因(荒原让我如此刻骨铭心及其原因)(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给3分)
3.是一种类比,拓宽和深化了文意,更有力地说明了人们喜爱荒原,只是停留在艺术的虚幻和人们的想象中,并不是真正的喜爱。(类比,1分;“拓宽……”可不答;“说明……”,2分)
4.令人感到粗犷、苍凉、沉寂,生命在坚韧地律动,爱情激烈奔放,给人一种大美之感。(最后一句可不答,其余少答的酌情扣分)
5.DF
6.用“充斥”这一贬义词和夸张手法,表现对这种现象的嘲讽。(“仿佛”含否定、讽刺之意)(“充斥”“仿佛”“夸张”选答两个,2分;“嘲讽”,1分)
7.举例: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写出意象名,1分;写出意义,2分;点到即可)
上一篇:读书的坎儿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