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登岳阳楼知识点

小编: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以下是查字典语文网整理的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登岳阳楼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作品原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⑴,今上岳阳楼⑵。

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

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白话译文

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这是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理解这两句应与前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这两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触动他的东西。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一脉相通的。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既然这后两句是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由此应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实际上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这里包含着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扰,国家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切都是杜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从杜甫一贯的优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也必定会想到这些。可以说没想到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就景象来说,上联展现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则画出了水面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尾联“戎马关山北。”“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作品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作品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登岳阳楼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同学们可以好好利用提高自己的成绩。

    相关推荐

    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客至知识点 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峨眉山月歌知识点 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旅夜书怀知识点 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春夜洛城闻笛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谈中国诗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孔孟知识点 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蜀道难知识点 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将进酒知识点 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兵车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登高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 归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总结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知识重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之弈秋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庄暴见孟子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变形记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孟子见梁襄王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五单元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过秦论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百年孤独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五课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之《登泰山记》 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等待戈多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之齐人有一妻一妾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集锦 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墙上的斑点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兰亭集序知识点 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阿Q正传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知识点:大道之行也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人教版) 归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点:第五单元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陈情表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人是什么作者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五单元) 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孔孟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蜀相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五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人生的境界原文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创作背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五单元 总结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石头城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锦瑟知识点 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人生的境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人生的境界作者简介 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要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人生的境界文章讲解 冀教版初一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三峡》 沪教版高一语文第五单元《登快阁》原文赏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点复习 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集锦--鲁教版 2014年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作者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字词解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作品鉴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山居秋暝知识点 鲁教版初一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集锦~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逍遥游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第五单元 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五单元愚溪诗序知识点 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鲁教版初一语文第五单元重点之《三峡》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要点汇总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知识点:咬文嚼字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陈情表 2016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总结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七单元 语文版初一第五单元语文知识点《黔之驴》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精编语文一年级上第五单元知识重点人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四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25课 词五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第五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