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氏

小编: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
  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姓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字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名 中国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 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中国姓氏的的形成 姓氏用字古读音 “姓氏”解释 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中国古人姓名中“号”的来源 全国最大三姓氏:李、王、张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姓氏歌笔记一年级下册课文 姓氏歌笔记图片 容易读错的姓氏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传说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名称来历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 蔡姓起源 韩国人与“难”姓村的渊源 无名氏诗鉴赏—水调歌 中国古代文学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花蕊夫人徐氏《述国亡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附录2 “走近姓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 《送杨氏女》原文及翻译 中国有多少个姓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古代谚语集锦 中国古代谚语大全 古代对老百姓的35种称呼 高三重点语文知识点:花蕊夫人徐氏《述国亡诗》 初三文言文:和氏璧作品鉴赏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季氏将伐颛臾 中考文言文《冉氏烹狗记》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和氏》全文详细翻译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最 中考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全文详细翻译 中国古代健康养生谚语 布衣——古代对百姓的称谓解说一 中国古代帝王家族称谓 中国古代重要节日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一“文化中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歇后语 中国古代的门簪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伯仲叔季排行介绍 清明节的来源 文学常识积累—中国古代十圣 中国古代地理特殊称谓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 中国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简) 我国古代文章体例 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中国古代的地理特殊称谓常识 中国古代大门的颜色有何讲究 我国古代三种纪月法 我国古代四种纪日法 知音的来源典故 2016年年语文高三必修一知识点:无名氏《杂诗》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11~20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51~54 歌谣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高考) 高考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总结 2016年年语文高三必修一知识:无名氏《金缕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 我国古代两种纪时法 我国古代四种纪日法 我国古代四种纪年法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七篇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41~50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1~10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1~10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31~40 四象与分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小学语文常识: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高三语文必修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词的定义、词的来源 三不知的来源典故 愚人节的由来 起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赋的来源 盘点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高三语文必修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结的来历 中有千千结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与天人之辩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2016年年语文高三必修一知识点:无名氏《初渡汉江》 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中国结的来历 服饰之结 来源的同义词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六“节庆民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九“图书典籍” 高考语文一览复习中国古代诗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