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编出结构图,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3、欣赏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修辞的应用及词语的妙用。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的希望和力量。在几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用了许多确切、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句子,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阅读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学到写景状物和抒情的方法。

〖重点分析〗

“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可在课件模块“课文欣赏”中突破,那风柔柔、草青青、花灿灿、雨绵绵的画面,那伴着欢快的音乐、充满感情的朗读,有声有味,有情有感,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春的活力、春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力量以及作者对春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难点分析〗

“比较阅读”是本课的难点,属于课文的拓展。学生在分析了“春雨图”的基础上,再放映电视散文《雨》的录像。学生看电视散文《雨》,那神奇的画面、感情充沛的朗读让他们精神为之一振,精力会更集中,教师再提示“抓住比较点分析”,学生就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讲课时旁征博引,但教学效果不佳,原因何在?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早已习惯了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授课方式,而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所以对于没有新意的课,他们就会不感兴趣,精力不集中,课堂效率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其中的音乐、录像、文字、背景都让学生觉得新鲜,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发挥作用,如同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分外热烈──促进了“乐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多媒体的应用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点拨分析同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如“三遍式读书法”、“抓住比较点分析”等,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及方法】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著名的散文,上好这节课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本课件贯穿于课的始终,先用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春》,欢快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偷快的学习状态;用课件列示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作者简介”让学生掌握文学常识,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完成目标1;“课文欣赏”用了录像,内容为课文朗读及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体会感情,突出重点;“阅读指导”、“段落层次”、“思考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思路、分析用词及语言特点,完成目标2、3、4,并进行学法指导;“比较阅读”使用了录像,用电视散文《雨》与《春雨图》对比阅读,是对课文的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突破难点;“布置作业”的内容为写作训练,是学习课文后能力的提高。

【教学媒体设计】

《春》课件贯穿于课的始终,所用媒体主要由录像、图片、文本组成。“歌曲导入”、“课文欣赏”、“比较阅读”用了录像,激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作者简介”用了朱自清先生的照片及“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的题词”的图片,在开讲后介绍作者时运用,辅助学生掌握文学常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阅读指导”、“段落层次”等用了文本形式,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录音。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春》。

二、展示本节课要点

课件演示:文本。

本课的十大模块:

歌曲导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作者简介、课文欣赏、阅读指导、段落层次、思考讨论、比较阅读、布置作业。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课件演示:录像。

1、教学目标:

⑴ 了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 编出结构图,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⑶ 欣赏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⑷ 修辞的应用及词语的妙用。

2、重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3、难点:培养比较阅读的能力。

四、作者简介

课件演示:图片。

(放映朱自清的照片及江主席的题词)

请几名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课件演示:文本。

⑴ 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的音、形、义。

⑵ 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体会美在哪儿。

⑶ 课文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节,说说各节主要讲什么?

⑷ 提出自己在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第⑴、⑵个要求学生能自行解决,教师可稍加点拨。

第⑶个要求师生共同分析。

课件演示:文本。

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结构图为:

3、重点段落欣赏分析。

课件演示:录像。

放映“春花图”一节的朗读及春天的各种形象,学生欣赏并思考,在写景中渗透了什么感情?

4、学生独立分析,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要抓住整体特征,不要把这篇美文分析得支离破碎。

六、分析本文的语言及词语的妙用

语言特点;用了大量的精彩动人的比喻、拟人句,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课件演示:文本。

1、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其作用。

教师点拨:

⑴ 比喻:写春雨“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分别形容雨丝的紧密、闪光、细长,三个比喻从不同的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⑵ 拟人: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活,栩栩如生。

学生找出其他的比喻、拟人句,仿照示例分析。

2、经过锤炼的词语,表达准确。

课件演示:文本。

课堂练习:

比较下边句中画线的词和括号中的词,说说用哪个好,为什么?

⑴ 水涨(高)起来了。

⑵ 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

⑶ 野花散(开)在草丛里。

⑷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教师指导:春水用“涨”表明春天水多,再现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其他的由学生分析。

七、比较阅读

课件演示:录像。

教师:比较文中的“春雨图”和电视散文《雨》在语言、表达方式及感情基调上的不同。

你是姗姗而至的春的使者,无声地洒遍浅黄青绿的大地,那样温柔,这般细腻,凭栏望去,你似银杏串成的珍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深情地投入大地的怀抱。

有时你也会任性,缠缠绵绵似无休止,但这仅仅是偶尔,你奉献的大多是真诚和执著。你没有阳光的炽热与奔放,不似雷暴的激烈与喧嚣,大地母亲已将你化成甘甜乳汁,于淡泊里孕育着伟大,在平凡中迸发出浩气!

教师指导:“比较阅读”要抓住比较点,“春雨图”与电视散文《雨》的共同点是都写春雨,都是散文。那不同之处呢?

指名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不同点:

八、布置作业

课件演示:文本。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并用到写作中去。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古语说:启其蒙而激其趣。在开讲时,用歌曲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欢快的歌曲将学生拉回童年的美好回忆,活跃了课堂气氛,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点击“歌曲导入”,用歌曲导入新课,欢快的音乐让课堂气氛活跃,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明确本课要点。

十大模块的设计交互性强,都设有“超级链接”,字变成小手后即可进入,点击“按钮”即可返回。如鼠标划过“课文欣赏”四个字变成小手时双击,则放映录像,点击“动作按钮”则返回第三张幻灯片。

让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及重点、难点。

设计成文本形式,用于辅助教学。

朱自清照片、生平及江主席的题词,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文学常识,了解朱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了解朱自清其人及其作品,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更肯定了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此时再简述朱先生宁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的伟大人格。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会更加开动脑筋,并养成边读边画的好习惯。

学法指导:三遍式读书法。

指导分层:让学生自编结构图,教师巡回指导。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更重要,此题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成文本形式,用于辅助教学,点击“阅读指导”、“思考讨论”,即投影出问题,便于师生共同分析。

设计成文本形式,用于辅助教学。点击“段落层次”,先出题目,再出本课的三部分,后出五幅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编出结构图,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

优美的音乐、绚丽的春光、感情充沛的朗读,能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春花的赞美、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处应用突出了重点。

本课共写了五幅图,每幅图画都很美,如果一一分析则不能突出重点。所以教师重点分析“春花图”,其余的由学生独立分析。

用文本形式列示比喻、拟人句及其作用,用来辅助教师讲解。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完成目标4,学习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给学生方法,正是“授之以渔”。

“比较阅读”是本课的难点,属于课文的拓展。学生在分析了“春雨图”的基础上,再观看电视散文《雨》的录像,与之作对比阅读,可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突破本课难点。

学生看电视散文《雨》,那神奇的画面、感情充沛的朗读让他们精神为之一振,精力会更集中,教师再提示“抓住比较点分析”,学生就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突破难点。

指导学生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相关推荐

    《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春》 长春版《春芽》教学设计 春笋教学设计 春笋教学教案设计 长春版《送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长春版《送春》教学设计 古诗春雨春晓 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10 11.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2 《春酒》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春笋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春蚕》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3 《春》教学设计16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一 《春望》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春日- 教学设计 《春蚕》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雨》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初春 教学设计 春 笋 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9 《春》教学设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