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小编:

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拘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他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这与汉儒的态度很不相同。他赞扬孔子,但又有点将孔子道家化的倾向。他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诗文中有70篇用了《老》、《庄》的典故,共77处之多;魏晋玄学对他也有影响。但人并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他是一个很实际的、脚踏实地的人,做县吏就有劝农之举,做隐士又坚持力耕,与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玄学家很不同。他住在庐山脚下,距离慧远的东林寺很近,他的朋友刘遗民与慧远关系密切;陶渊明的诗中偶尔也可见到类似佛教的词语,但他决非佛教徒,并且与慧远保持着距离。佛教是对人生的一种参悟,陶渊明参悟人生而与佛教暗合的情形是有的,但他是从现实的人生中寻找乐趣,不相信来世,这与佛教迥异。在不惧怕死亡这一点上,他和一些高僧虽然近似,但思想底蕴仍有很大的差异。他是抱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的态度对等死亡,与佛教之间向往极乐世界大相径庭。他所思考的都是有关宇宙、历史、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什么才是真实的?历史上的贤良为什么往往没有好的结果?人生的价值何在?怎样的生活才完美?如何对待死亡?等等。他的思想既融会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又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和结论;而思考的结论又付诸实践身体力行。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其四)。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像疏广对疏受所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捱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的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支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他求为彭泽县令和辞去彭泽县令的过程,对江州刺史王弘的态度,抚弄无弦琴的故事,取头上葛巾漉酒的趣闻,也是其艺术化人生的表现。而酒,则是其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相关推荐

    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及其归隐思想研究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隐逸 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年谱 陶渊明简介 《饮酒》陶渊明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诗两首 陶渊明诗全集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及田园诗 读陶渊明的自画像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诗全集 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 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 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饮酒》三题|陶渊明 中国文学史·陶渊明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 陶渊明及东晋诗文 故事:陶渊明不折腰 归园田居三|陶渊明| 陶渊明故里在宜丰考探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 为什么陶渊明要隐居 陶渊明的生平、作品及影响 《归去来兮辞》:读陶渊明的宣言书 从《五柳先生传》解读陶渊明 陶渊明《饮酒》其一到其十七 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阅读 陶渊明诗两首(归园田居|饮酒).. 在官场和田园间游走的陶渊明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陶渊明的另一面:猛志常在,虽死无悔 鸟尽弓废:卞兰的人生命运——陶渊明《饮酒》诗 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 孔子思想品格 《木兰诗》的思想性 孔子思想品格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苏轼人格中的儒家思想 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孔子性格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彭德怀的性格特点: 《圆明园的毁灭》中心思想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构想及反思 祥林嫂的性格分析 《祝福》中的一条光明的尾巴──兼及祥林嫂的反抗性格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谈鲁侍萍的性格悖论 顺天致性——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陶校长的演讲》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没有思想就没有个性 陶行知“新师范教育”思想述评 「詩化」日常生活的陶淵明 陶淵明軼事三則 林黛玉性格分析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练习与测试:基础知识 阅读训练与语言运用 林黛玉性格分析 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 对非理性教师管理思想的认识与思考 清明随想 吟诵诗文 陶冶性情 吟诵诗文 陶冶性情 别具一格的想像幼儿园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香菱身世和性格探讨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说明性文章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江雪》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性格? 作者是怎样表现陈胜的性格特点的? 三写“游泳”表现雨来性格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之我见_语文论文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个性构建文本 如何诠释孔乙己性格的悲剧命运 践行思想 磨练个性──《蝙蝠和雷达》教后反思 陶行知思想与“后进生”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病态人生的性格亮点──孔乙己、范进艺术形象的美学思考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笛福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