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小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掌握字词,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⑵ 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及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⑵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重点难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反复朗读课文,可以要求背诵其中部分段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在理解陈涉说的几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疏通课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领悟文意,切忌繁琐讲解词句用法,不要搞机械翻译,更不宜使用语法术语,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些古汉语现象,不宜讲得过多,凡学生根据注释能疏通文义的就不要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2、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3、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 “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 “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⑴ 它是纪传体的史书;

⑵ 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史记》的主体,此外还有书和表);

⑶ 它是通史(从黄帝一直写到汉武帝)。

二、整体感知

1、字词过关:

⑴ 字:

鹄(hú) 铚(zhì) 酂(cuó) 度已失期(duó)             稷(jì) 闾(lǚ)左 罾(zēng) 谪戍(zhé shù)             当行(háng) 柘(zhè) 间(jiàn) 以数谏(shuò jiàn)             忿恚(huì) 毋(wù) 祠(cí) 陈胜王(wàng)             以应(yìng) 蕲(qí) 笞(chī) 宁(nìng)有种乎             谯(qiáo) 会(huì)计事

⑵ 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① 鸿鹄之志

比喻远大志向。

② 篝火狐鸣

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③ 苟富贵,无相忘

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④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⑤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⑶ 通假字:

①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通“谪”,征发,调发

②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图,意思,用意

③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④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⑤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

⑷ 古今异义:

①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② 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

今义:怜惜,怜爱。

③ 夜篝火

古义:用竹笼罩着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④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是动词“会”与“计”的连用意为聚会商议。

今义:(kuài jì)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⑥ 借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设,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⑦ 今亡亦死

古义:逃亡。

今义:死。

⑸ 词类活用:

①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尉果笞广。

② 笞:用鞭、杖打

③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皆指目陈胜。

④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⑤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⑥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⑦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⑧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⑹ 省略句:

① 守丞死,乃入据陈

“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② 广以为然

“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③ 上使外将兵

“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④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⑺ 一词多义:

① 数:扶苏以数谏故(数:读shuò,副词,可译为“多次”“屡次”)

数言欲亡(数:读shù,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② 所: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名词,可译为“处所”)

③ 之:辍耕之垄上(之:动词,可译为“去”“到”)

怅恨久之(之:结构助词,无实义,附在时间副词后面,可译为“全”“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二世杀之(之:代词,“他”,指扶苏)

④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动词,“按顺序排列”的意思,可译为“编次”)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动词,指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⑤ 当: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介词,“应当,应该”的意思)

不当立(当:助动词,可译为“应当”)

当此时(当:介词,相当于“正在……的时候”)

⑥ 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读háng名词,可译为“行列”“队伍”)

乃行卜(行:读xíng,动词,可译为“往”“去”)

行收兵(行:读xíng,动词,可译为“行军”)

⑦ 以:扶苏以数谏故(以:介词,可译为“因为”)

或以为死(以:和“为”组成动词“以为”,可译为“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介词,可译为“用”“拿”“把”)

以激怒其众(以:连词,可译为“来”“以便”)

⑧ 为:若为佣耕(为:读wéi,动词,可译为“做”)

为天下唱(为:读wèi,介词,可译为“替”)

2、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时间:秦二世元年七月。

地点:大泽乡。

发起者:陈胜、吴广。

参加者及人数:“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

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秦朝酷法迫使戍卒揭竿而起

起义爆发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⑴ “……者……也”句式表判断。其变式有:“……,……也。”“……者,……。”

⑵ 文章是是从姓名、籍贯、身世、志向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陈胜的。

出身:“与人佣耕”,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画龙点睛,提挚下文。

⑶ 本传传主是陈涉,为什么一开头连吴广的籍贯也作了交代?

吴广与陈涉合谋举事,预伏下文线索。

⑷ 这里单说陈涉跟佣者谈话一事──引出陈涉的“鸿鹄之志”,提挈全文内容。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⑸ 起义的导火线是:戍卒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

⑹ 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⑺ 陈胜起义做舆论准备包括:

①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

第三段,记述陈胜起义的起事经过以及陈胜起义迅猛发展的概况。

⑻ 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⑼ 陈胜在起义初期做了哪几件事?这表明他有怎样的远略?

① “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为未来的指挥中心建立一个战略后方;

② 自己率兵攻占陈作为西进攻秦的指挥中心;

③ 建立政权,提出复兴楚国的战略口号。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战略目标是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⑽ 起义的性质是:“伐无道,诛暴秦”

3、人物欣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⑴ 陈胜──从课文内容看,陈胜表达志向、谋划起义、发动起义等都是透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志向远大,足智多谋。

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⑵ 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① 苟富贵,无相忘”。

②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④ “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①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②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名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④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⑶ 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① 抓住时机;

② 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

③ 激怒众人。

4、注意本文叙史的脉络,找出跟下面两句话相照应的上下文加以体会:

⑴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上文);“陈胜自立为将军”“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下文)。

5、作者选材有详有略:

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来,才能突出地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

三、课堂小结

1、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2、杜牧《阿房宫赋》(节选):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资料阅读】

1、秦灭六国靠的就是战无不胜的大军。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秦朝的政策,服徭役先征发富强人家(闾右──富强人家住在里的右边),然后再征发贫穷人家(闾左──贫穷人家住在里的左边),这种政策使贫富人家相对得到了调济,不致很快出现社会的倾斜。

到了秦二世时期,胡亥、赵高一伙人利用先人余威,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财,尽情挥霍。他们在秦始皇的繁重徭役基础上,再加上大修八百里阿房宫的巨大工程,勿论闾右闾左一律征伐,赋税增加到人民无法生存的地步,仅田租一项,就规定征收出产的三分之二。

从秦简中还可以看出,秦的刑法是极为残醋的。仅刑法的名称就有赀、笞、迁(流放)、耐(剃去须鬓)、髡(剃去头发)、黥(在面上刺字)、劓(割鼻子)、鋈(断足)、斩左趾(砍左脚)、宫或腐(男子阉割,女子幽闭)、戮、磔(分裂肢体)、弃市,等等。《秦律》中有不少条文是针对“隶臣”的,可见由犯罪而沦为奴隶的人是非常多的。

2、胡亥勾结宦官赵高、权臣李斯,矫诏杀掉哥哥扶苏,篡夺了皇位。扶苏为人仁厚,“百姓多闻其贤”。

秦灭六国中,楚人性格刚硬,民风强悍,反抗最为激烈。秦灭楚后,有民谣传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果是楚将项燕之侄项羽巨鹿一战破釜沉舟消灭了秦军主力,成就亡秦大业。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老疙瘩胡亥最得宠爱。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不甘寂寞,再次巡行天下。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随从,留右丞相冯去疾守摊,处理朝廷政务。胡亥觉得好玩,非要跟去不可,始皇拗不过,只好把他带上,其他的儿子一概帕斯。

当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行进到平原(治所在今山东乎原县西南)的渡口时,秦始皇突然发病。什么病,史书上没有记载,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好像得的是胸膜炎。这病搁现在不算啥,那时可不得了。秦始皇总奢望永远活下去,一世、二世、万万世地传流不息,便派方士到处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可想而知。因此,秦始皇最讨厌别人说“死”字,大臣们也不敢提“死”这个茬儿。

秦始皇的病日甚一日,约觉着自己不行了,便让赵高代为起草玺书(皇帝遗嘱)给公子扶苏(当时扶苏率兵在塞北防御匈奴),意思是叫他到咸阳(秦的都城所在地。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主持参与父皇的葬礼。玺书已写好加封,暂放在赵高掌管的行符玺事所,尚未交给使者传送。

这年七月的某一天,秦始皇终于没有熬过去,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了。丞相李斯以为皇上死在外边,怕诸公子闹事,天下陡生变乱,便严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叫人把秦始皇的棺木载在辒凉车(帝王或权臣的卧车。有窗户,关上则温,打开则凉),由秦始皇生前得幸的宦官陪乘,其他人一律不许靠前,象平时一样给秦始皇送吃送喝。百官奏事如故,宦官从辒凉车中准其奏事。因此,众多人中只有胡亥、赵高及受宠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皇上已不在人世了。

秦始皇在世时,格外尊崇蒙氏兄弟。哥哥蒙恬在外为将,独挡一面;弟弟蒙毅在内廷,经常参与要事的谋划。哥俩对秦始皇忠诚不二。赵高是个私生子。他父亲因罪被处以宫刑,割掉生殖器,从此不能人道。母亲被没为官奴,与人私通生下赵高,即所谓的奴产子,照例也要去掉那活儿,永世不得生育。秦始皇听说赵高长得膀大腰圆,臂力过人,又熟知法律,就任命他为中书令,并让他教胡亥学习律令,二人非常要好。赵高曾经触犯刑律,秦始皇责成蒙毅处理。按照法律应处以极刑,但秦始皇舍不得,破例赦免了他,又官复原职。因此,赵高对蒙氏兄弟恨之入骨,伺机挟嫌报复。

秦始皇一死,赵高认为此乃天赐良机,便与胡亥一起密谋,准备假借始皇的命令,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对赵高的阴谋举双手赞成。但赵高又说:“不拽上李斯,这事难办成。”于是赵高去找李斯,对李斯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书信和符玺,现都攥在胡亥手里,皇上已死,无法活转过来,要定谁是太子,就凭你我两人的嘴往哪边歪歪了。你看这事怎么办好?”但李斯并不买帐,说:“你怎么说出亡国丧家的话呢!这不是为人臣的所能说三道四的!”赵高见李斯一本正经,就先给他戴高帽:“丞相才能出众,考虑问题周到,劳苦功高,而又没有怨言。”接下便挑拨说:“我看你哪方面都不能和蒙恬比。你自己琢磨,长子扶苏是信任你,还是信任蒙恬呢?”李斯也认了,说:“我比不了蒙恬。”赵高又进一步引李斯上道,说:“长子扶苏登上皇帝宝座后,我敢肯定,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最终不过怀揣徒有虚名的通侯之印荣归故里罢了。胡亥为人仁慈宽厚,轻财重士,嘴上不会说,但心里有数,我看秦的诸子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做皇帝的接班人毫无问题。你好好考虑考虑,把这件大事早点定夺下来。”

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活了。于是,二人合谋伪造秦始皇给丞相的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太子。并篡改始皇给长子扶苏的信,斥责扶苏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屡次上书诽谤皇上,蒙恬失职,不能及时规劝扶苏改邪归正,二人一并赐死。

扶苏接读诏书,内心十分悲痛,泣不成声,欲自杀以了事。蒙恬头脑比较清醒,觉得享有蹊跷,劝止扶苏说:“陛下在外巡行,未闻立过太子,派臣蒙恬率三十万人守卫边防;公子您为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如今,只来了一位使者,您就想自杀,怎么能够知道其中没有诈伪?请让我们再次向皇上请示,如果是真的,再死也不晚。”这时,使者等得不耐烦了,一个劲儿催按圣旨说的办。扶苏为人老实厚道,不愿多想,因而对蒙恬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还请示什么呢!”说完,便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了。蒙恬却不肯做冤死鬼,便把他囚禁在阳周的监狱里。

使者回去交差,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听了,为除掉心腹大患而高兴得手舞足蹈。急忙起驾赶回都城咸阳,公开为始皇帝发丧,少子胡亥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的秦二世。赵高由管理宫中车马的中车府令升为郎中令,全权掌管宫中警卫,成为最高决策者的一员。李斯白忙一场,啥也没捞着,仅保住了他的丞相职位。不久也被赵高找了个借口处以“腰斩”之刑,并诛九族。李斯临刑前对儿子说:“你还记得我们一起牵着黄犬出东门打猎的事吗?可惜再也不能了。”

    相关推荐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1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3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 21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4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5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 《陈涉世家》赏读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简案) 《陈涉世家》赏析 《陈涉世家》教案4 《陈涉世家》讲学稿 《陈涉世家》导学案 陈涉世家导学案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 《陈涉世家》反思 《陈涉世家》教案1 《陈涉世家》教案2 《陈涉世家》教案7 《陈涉世家》教案8 《陈涉世家》教案3 读《陈涉世家》有感 《陈涉世家》读后感 《陈涉世家》教案6 《陈涉世家》教案9 《陈涉世家》省略句 《陈涉世家》多音字 《陈涉世家》通假字 《陈涉世家》通假字 《陈涉世家》测试题 《陈涉世家》人教版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学习要点 《陈涉世家》教学说课稿 《陈涉世家》自学评估 人教版《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初二教案《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说课稿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3 陈涉世家第一课时 陈涉世家主要内容 《陈涉世家》有关资料 《陈涉世家》典型例析 《陈涉世家》课文赏析 《陈涉世家》选材特点 《陈涉世家》词语解释 陈涉世家 第二课时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陈涉世家》同步训练 《陈涉世家》综合练习 《陈涉世家》优化测控 《陈涉世家》难句解析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 第一课时 《陈涉世家》复习资料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备课资料 《陈涉世家》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学习要点(2) 陈涉世家 第三课时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基础训练 《陈涉世家》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