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寓议于喻的典型──浅析《劝学》中的比喻

小编:

高中语文第二册《劝学》一文,节选自古代思想家荀况的名著《劝学篇》。选文以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三段选文总共只有二百九十一个字,却用了二十个比喻,反复地、逐层深入地阐述了学习的重大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对读者起到了劝勉、鼓励其努力学习的重要作用。

选文开头,在突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之后,紧接着用了“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从科学道理和自然现象两个方面论证了人通过学习之后,必定是后可以胜前、今可以胜昔。这完全符合新事物(学习后的人)胜过旧事物(不学习的人)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这个道理,今天也仍然是正确的。因为学习实在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学问与修养,而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由旧变新的过程。

“輮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就利”三个比喻从事物经过加工、磨炼、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质这一特点来说明人们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可以改变人的才质和习性,自然得出人经过磨炼,不断地、广泛地学习,并且天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论、行动,就会使自己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这些比喻浅显易懂,说理明白,寓议于喻,议论在体,谁还愿意停止学习呢?结论自然是“学不可以已”。

为了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强调了“思不如学”这个观点。虽“终日而思”,但不学习,必定是闭门空想,会有什么收获呢?“登高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几个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跂而望”是利用提起脚跟增加高度看得远一点,但太有限了;于是“登高”,爬上更高的地方,境界就大不一样了。站在高处,见到的较“跂而望”就广泛多了;站在高处,再把手臂举起来,手臂没有增长,但很远的人都能看得见。顺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增大,但听的人却听得很明白、清晰。这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十分普通,但其寓义却说明学习的显著效果──通过学习接受前人知识,增长才干。学习就象人登上高处,见多识广;而知识渊博的人就如“登高而招”的人一样,很远的人都能看得见他,也象顺风呼喊一样,使听的人清楚明白。为了进一步强调学习的重大作用,作者又用了“假舆马”、“假舟楫”比喻来说明“善假于物”的妙用:“非利足”、“非能水”,却能“致千里”、“绝江河”,其原因就在于借助外物的作用来帮助自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君子之所以有学识、有修养,就在于能借助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使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善假于物”正是君子较常人高明的地方。学习既然有那么大的功用,谁还不愿意借助它来帮助自己呢?愿意借助学习丰富自己的人,谁又愿意停止学习呢?回答自然是“学不可以已”。

怎样才能通过学习使自己有所成就呢?这就涉及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问题。“积土”、“积水”和“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四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就达不到所谓“神明自得”的地步,当然也就达不到远大的目标。积累,特别是长期积累,既是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态度。

只讲“积”不讲坚持积,同样会学无所获或收获甚微的。因此,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是学习有所成就的关键所在。于是作者用“骐骥”、“驽马”设喻,暗示人的主观努力──“持恒”才是学好的决定因素。有了“持恒”的正确态度,“金石”般坚硬的事物都能镌刻成功,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如果没有吃苦耐劳、干到底的精神,就是“朽木”也难折断;不学,再容易的知识也难钻到人的脑子里去,学成更是“天方夜谭”了。

有了积累和持恒,还须专一。作者以“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和“蟹”“无可寄托”作喻,虽不能贴切地说明用心专一不专一的问题(因为这是动物的本能活动),但是作者的用意所在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要求人们在学习中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用心专一,不浮不躁,专心致志。上述十个比喻明确地提出了三点:积累、持恒、专一。使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融为一体,谁还有理由停止学习呢?回答仍然是肯定的:“学不可以已”!

《劝学》一文,在以大量比喻论证“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中,以喻设议,寓议于喻,十分典型突出,发人深省,值得借鉴。

    相关推荐

    关于比喻 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比喻的知识 比喻 《五彩池》中的比喻 《五彩池》中的比喻 如何学好比喻用好比喻 “螳螂捕蟑”比喻(),也比喻()。 山中访友的比喻句 课文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_______。这样比喻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试析《中国石拱桥》中的一处比喻 《春》资料:《春》的比喻 《威尼斯的小艇》比喻句解析 比喻和拟人 比喻和联想 <荷塘月色>中的比喻修辞格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四年级教案:《五彩池》中的比喻 《绿色蝈蝈》比喻修辞品析 人教七册选学:《五彩池》中的比喻 浅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的比喻说理 《荷塘月色》中的“事喻” 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 《寓言四则》典型例析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_语文论文 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 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在本文中,儿童先后被比喻为? 读《伊索寓言》——钱钟书在比喻理论与实践上的突破 《安塞腰鼓》中的四处妙喻 《记一辆纺车》的比喻艺术_语文论文 《春酒》善于设喻,平易蕴藉 借物喻人 比喻和联想 教案教学设计 《弈喻》教学案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备课资料 高考语文复习:比喻和拟人 “变色龙”比喻什么?类似的三字俗语有 借喻与借代 初中语文《弈喻》教学设计 “太阳是个大火球”是比喻句吗? “小艇像独木舟”为何是比喻句 “小艇像独木舟”为何是比喻句 《白杨》:借物喻人 谈《祝福》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初冬》一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_语文论文 让亲情在笔端流淌——比喻教学设计 《白杨》:借物喻人 庄子的薪火之喻与“悬解” 《在山的那边》典型例析 借物喻人学《白杨》 《白杨》:借物喻人 把“颐和园”比作____,用“小天使”比喻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_____。 “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三十六计”还有----- 《奇妙的克隆》典型例析 喻皓造塔传真经 《大自然的语言》典型例析 设喻阅读教学法(教师中心稿) 寓示的类型 《童趣》典型例析 《山市》典型例析 《信客》典型例析 《信客》典型例析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这个比喻什么意思? 《背影》典型例析 《三峡》典型例析 《观潮》典型例析 “偏正式暗喻”的富矿——《我有一个梦想》修辞赏析 《你一定会听见的》典型例析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 浅议模糊性理论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海洋是个聚宝盆。这个比喻句如何理解? 趣谈拆字喻人含义 浅析《师说》中的对比艺术与层递性 《化石吟》典型例析 关于寓言的寓言 “偏正式暗喻”的富矿──《我有一个梦想》修辞赏析 《核舟记》典型例析 《诗四首》典型例析 四年级教案:“小艇像独木舟”为何是比喻句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喻手法 借物喻人——境美意亦美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比喻仿写题答题技巧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技巧 让喻体站起来───《拿来主义》的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典型例析 《短文两篇》典型例析 《陈涉世家》典型例析 《桃花源记》典型例析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5 《社戏》典型例题解析 利用典型例句练写排比句 利用典型例句练写排比句 中考语文议论文题型解析 《生命 生命》典型例析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设计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4 气势充沛 喻理生动──《寡人之于国也》阅读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