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小读者》电子课文

小编:

小读者

我读着像春花船的一封封读者来信,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丝丝的。作为一个少年读物的编辑,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听到少年读者对刊物的赞美啦!

忽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我开门一看,顿时愣住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年纪不过八九岁。

“你找谁?”我诧异地问。

小姑娘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稿件,说:“您是编辑叔叔吗?”我点点头。“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面有两个字错了。”

“是吗?”我将信将疑。

“是的,我查过华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第9行,‘蓝天’的‘蓝’,应该是‘蓝色’的‘蓝’字,这里写成‘兰花’的‘兰’字;还有,70页第3行,把‘包公’写成了‘包么’,嘻嘻,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我仔细核对了一下原文,果然是我们错了,顿时,脸上火辣辣的。

小姑娘见我不说话,脸上显出不安的神情,小声地问我:“叔叔,我提得对吗?”

“对,对!谢谢!”我望着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哪儿上学?”

小姑娘回答:“我叫李真真,在春风小学上三年级。”

从春风小学到我们编辑部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我说:“你就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

“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

望着小姑娘渐渐远去的背影和那跳动着的蝴蝶结,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

    相关推荐

    小读者 《责任》电子课文 《打电话》电子课本 小读者教案 《“零”的突破》电子课文 画风电子课文精品 《看电视》作者简介 《生物入侵者》课文解读 《草原》电子课本 《在山的那边》电子课文 《小读者》教学设计 《小读者》教学设计 《小读者》探究感悟 《小读者》教材理解 《小读者》教学设计 小读者教案设计 《有趣的成语》电子课文 《白发的期盼》电子课文 《丑小鸭》电子教材 《小读者》教材理解 《小读者》教学札记 《小读者》教学设计 《鸿门宴》(司马迁)电子课文 《登泰山观日出》电子课文 7、小读者 教学设计 小读者的教学教案 《十八岁和其他》电子课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电子教案说课文稿 《寄小读者》(节选)鉴赏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课外拓展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说课设计 大量阅读 双轨并行——电子阅览课(方案) 《永远记住您,老师》电子课文 i u ü y w课文电子教材 语文A版《语文乐园四》电子课文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优质课教案 《影子》电子教材 《小熊住山洞》电子教材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林中小溪》课文原文(电子课文) 冰心系统散文——寄小读者(之一) 6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再寄小读者》教学建议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 《生物入侵者》课标解读 b p m f 课文内容电子教材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电子课文 《梦想的力量》电子课本 《小狮子爱尔莎》作者简介 浅谈2017高三语文阅读中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致青年读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文 督促孩子读课文 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原文阅读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小读者》教案 小学语文《看电视》说课稿 《雷电颂》课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电子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电子教案说课文稿 雪孩子电影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电子教案说课文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电子教案说课文稿 一株紫丁香电子课文教学实录 三年级上册语文《小读者》课后检测题:西师大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电子教案说课文稿 《看电视》课文 《我最好的老师》电子课本 《影子》作者简介 《燕子》作者介绍 《聪明的小白兔(二)》电子教材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小读者》练习题(2016年) 读出画面 读成电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冰心系列散文之 寄小读者(通讯二十) 《雷雨》电子教材 冰心系列散文之一 寄小读者(通讯十) 略读课文三步曲──《电脑住宅》教学谈 八年级下册课文:雷电颂阅读答案 《晏子使楚》电教整合课反思 《蜜蜂》电子教材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课文原文(电子课文) 《槐乡的孩子》电子教材 《纪念》电子教材 《打电话》课文原文 读《雷电颂》有感 小学语文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模式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32个未接电话 阅读答案 小学语文“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模式 《雷电颂》读后感 《电脑住宅》课文 《打电话》课文原文 《游子吟》作者简介 对编者编排此文的解读 小小邮电局 作者及燕子简介 一年级语文每课小练:看电视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文导读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指南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探究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