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吃透”教材:语文教师必修的基本功

小编: :admin

在新课程背景下谈吃透教材备好课,也许有好多教师不以为然,觉得话题太老,不够时尚,有老生常谈之嫌。确实,这不是个时髦的话题,不够吸引人的眼球,在人们的意识中随着教师学历达标问题的基本解决,每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都应该具备了对教材的解读 能力。但是事实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走进课掌还能见到教师疏于对文本解读而出现的尴尬局面,请看一例•

一位教师执教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结束之前,教师安排了质疑的环节。有一学生站起来好奇地问:“文中说‘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作者小时候究竟得的是什么病?”那位教师略一思忖,果断地说:我也不知道,文中没有作交代,这个问题无须讨论,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接着那位教师就转向其他学生了,提问题的那位学生低着头,很不情愿地挫了下去,显然他对教师的解答不太满意。听完课,我总觉得这位教师的解答很别扭。我怀疑其安排质疑这个环节的真实意图,无非就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而做给人看的。

那位教师实话实说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对问题所作的判断似乎过于武断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虽然时隔五十七年,作者依然记忆犹新。仔细阅读文本不难看出,作者小时候正是由于身体孱弱,八年来一直有病,而且一直牢 记着母亲叫他不要冒险的训诫,才会在遇到情况时拿不定主意,面对困难失去信心,充满恐惧。作者幼年时的疾病实际上已成了阻碍他行动的一种心理暗示。虽然他父亲完全可以上岩石架把他救下来,但他父亲没有那样做,他对自己的孩子是了解的,于是引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让孩子找回信心,使作者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次经历也成了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怎能说是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呢?可以说作者小时候的病是解读文本的一个关键信息,但那位教师没有注意到,显然对文本的把握还不够细致。

无独有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故乡》时,也曾遇到一学生问:“少年闰土所说的‘跳鱼儿’是什么样子的?”钱老师在连问几个学生说不知道后,转问:“你们说,谁看见过‘跳鱼儿’?”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少年闰土”。于是钱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了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的形象。尽管钱老师没有实质性地解决跳鱼儿是什么样的生物性问题,但把学生的提问引向了文章的主旨,化尴尬为神奇。

上述两则案例看似是课堂上教师教学机智的不同显现,其实深究下去,是两位教师对教材钻研程度有差异所致。假如钱梦龙老师没有对教材作细研深钻的探索,没有对文中人物少年闰土的透辟理解和对文本主题的深刻把握,就不可能化险为夷,创造出令人叹服的奇迹。而前一位上课教师的轻率解答说到底就是没有注意到作者小时候的病对表现文本主题的作用,没有充分吃透教材备好课。

其实,吃透教材备好课,没有一个教师不知道,但在实际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非常自觉地去独立研究教材呢?不少教师常常是通读课文,搬来教参,在教参的辅助下完成备课,很少有教师做到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一字未宣忽, 语语悟其神。没有细研深钻,怎么能换来课堂教学的游刃有余?没有细研深钻,怎么能拥有学生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以其昏昏,断难使人昭昭。〈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个连自己都没有个性化解读能力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有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学生呢?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解读是份内之事,是必修的基本功,但一段时间来有些教师忽视了、缺失了,课是上得热热闹闹,可就是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没有显现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和多姿多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教师远离了文本,在文本的边缘上踯躅?

笔者认为,一是语文教学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在目前的情况下,在唯有考试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今天,语文教师势所必然地把目光锁定在考试的试卷上,考什么就教什么,而试题的命制有时有失科学,常常考查学生对课内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其阅读试题的参考答案大多是教学参考书上的原话,缺少生成性和开放性。这样的试题能起什么引导作用。无非是让教师教教参。为了让学生得高分,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大讲特讲教学参考书,甚至要求学生把对文本上某句话的意思抄下来背下来,就是不肯在课文的具体语言上作些把玩和推敲,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教师上课不敢越雷池半步,越教,学生的视野就越窄。二是语文教师自身的解读能力呈下降趋势。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埋头于拼题、阅卷、讲评,周而复始,很少进行深度 阅读、深层思考、深入钻研。让他们 写一篇就某一作品的赏析文章很 难说有十分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要求学生阅读的诗歌散文小说十部,真不敢问教师自己读了几本!教师的敏锐和智慧就在仅有的教科书、教参书、辅导书的翻阅中逐渐磨灭,解读文本的能力也随之消失殆尽,碰到陌生文本就束手无策了。听说课改刚开始,新教参没有及时跟上,一开学,有些教师都不敢教现代文,只好把教材后面的文言文拿出来上。

因此,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师吃透教材这一基本功曰益衰退的现象,从外部上讲,要从考试评价抓起,以评价为导向引领教师研究教材,用好教材,增强自身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唯有读懂、吃透教材,后续所做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寻找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启发思想的方法才会发生效益。从内部上讲,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自己一种生活的方式和习惯。唯有如此,才能锤炼出内功,吃透教材,才会引来源头活水。

    相关推荐

    教师仍需夯实基本功 高考语文复习从吃透教材开始 背诵:学习语文的基本功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复习从吃透教材开始 文本细读,吃透教材──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反思 中考重中之重:语文基本功 参加课内比教学,锤炼教师基本功 教师随笔 师爱 教育成功的基石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文言诗文基本功”综合训练 动笔之前先练基本功 高考语文课本必修文本的几点复习建议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简介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目录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简介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简介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语文教育的基本原理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点:修辞 抓好语文的基本功──贾志敏《给予树》案例分析 必修教材总体介绍3 必修教材总体介绍1 六年级教案: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必修教材总体介绍3 必修教材总体介绍3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苏教版必修五语文读本《与妻书》译文 必修5教材内容解析 必修教材总体介绍1 必修教材总体介绍2 必修教材总体介绍2 必修4教材内容解析 必修教材总体介绍2 苏教版必修五语文读本《梅花岭记》译文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_语文论文 苏教版必修一读本《回答》 必修3教材内容解析2 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译文 熟记断句口诀才能练好文言文基本功 必修2教材内容解析1 文本与人本 ──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文本与人本──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必修2教材内容解析2 必修3教材内容解析1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苏教版必修一读本《回旋舞》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导以最基本的语文规律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高二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张衡传》复习课案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读本:《田单列传》(节选)译文 苏教版必修五语文读本《左忠毅公逸事》译文 人教版一册语文教材透视 人教版一册语文教材透视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性训练 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_语文论文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材梳理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材解读一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读本:《肥水之战》(节选)译文 语文单元教学基本程式 《师说》教案21(苏教版必修一) 《师说》教案19(苏教版必修一) 《我的老师》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论语》中的基本概念 你是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吗? 小学语文说课的基本模式 高考备考:高中语文必修书本字音复习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烛之武退秦师》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及基本类型 苏教版必修一读本《再别康桥》教案 《师说》学案11(苏教版必修一) 高二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基础训练题2016(人教版) 苏教版必修一读本《生命幻想曲》 七年级语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家庭作业练习与答案 苏教版必修一读本《错误》教学设计 《记辜鸿铭》教案(苏教版必修二读本) 教材研究:浅析鲁迅作品中修辞的润饰功能 必修一读本《湖心亭看雪》教案1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的教案 苏教版必修一读本《雨巷》教案设计 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总复习(小学语文教材必背内容) 教师随笔 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2017年中考语文名师辅导: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 浅谈实验教材人文教育的渗透 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Ⅱ《故都的秋》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我的四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