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诗第十二

小编: :admin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教李延年作协律都尉,负责整理那些歌辞和谱子,以备传习唱奏。当时乐 府里养着多地的乐工好几百人,大约便是演奏这些乐歌的。歌谣采来以后,他们先审查一下。没有谱子的,便给制谱;有谱子的,也得看看合式不合式,不合式的地方,便给改动一些。这就是“协律”的工作。歌谣的“木辞”合乐时,有的保存原来的样子,有的删节,有的加进些复沓的甚至不相干的章句。“协律”以乐为主,只要合调;歌辞通不通,他们是不大在乎的。他们有时还在歌辞里夹进些泛声;“辞”写大字,“声”写小字。但流传久了,声辞混杂起来,后世便不容易看懂了。这种种乐歌,后地濳 为“乐 府诗”,简称就叫“乐府”。北宋太原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歌谣,以及模拟之作,成为一书,题作《乐 府诗集》;他所谓“乐府诗”,范围是很广的。就中汉乐府,沈约《宋书·乐志》特称为“古辞”。

汉乐府的声调和当时称为“雅乐”的三百篇不同,所采取的是新调子。这种新调子有两种:“楚声”和“新声”。屈原的辞可为楚声的代表。汉高祖是楚人,喜欢楚声;楚声比雅乐 好听。一般人不用说也是喜欢楚声的。楚声便成了风气。武帝时乐 府所采的歌谣,楚以外虽然还有代、赵秦各地的,但声调也许差不很多。那时却又输入了新声;新声出于西域和北狄的军歌。李延年多采这种调子唱奏歌谣,从此大行,楚声让压下去了。楚声的句调比较雅乐参差很多,新声的更比楚声参差很多。可是楚声里也有整齐的五言,楚调曲里各篇更全然如此,像著名的《白头吟》、《梁甫吟》、《怨歌行》都是的[1]。这就是五言诗的源头。

汉乐府以叙事为主。所叙的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历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分。此外便是男女相思和离别之作,格言式的教训,人生的概叹等等。这些都是一般人所喜欢的题材,自然可以风靡一世。哀帝即位,却以为这些都是不正经的乐歌,他废了乐府,裁了一多半乐工——共四百四十一人,——大概都是唱奏各地乐歌的。当时颇想恢复雅乐,但没人懂得,只好罢了。不过一般人还是爱好那些乐歌。这风气直到到东汉末不变。东汉时候,这些乐歌已经普通化,文人仿作的渐多;就中也有仿作整齐的五言的,像班固《咏史》。但这种五言的拟作极少;而班固那一首也末成熟,钟嵘在《诗品序》里评为“质木无文”,是不错的。直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试验这五言体的便多起来;而最高的成就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

旧传最早的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和苏武、李陵诗;说“十九首”里有七首是枚乘作的,和苏、李诗都出现于汉武帝时代。但据近来的研究,这十九首古诗实在都是汉末的作品,苏、李虽题了苏、李的名字,却不合于他们的事迹,从风格上看,大约也和“十九首”出现在差不多的时候。这十九首古诗并非一人之作,也非一时之作,但都模拟言情的乐府。歌咏的多是相思离别,以及人生无常、当及时行乐的意思;也有对于邪臣当道、贤人放逐、朋友富贵相忘、知音难得等事的概叹。这些都算是普遍的题材;但后一类是所谓“失志”之作,自然兼受了《楚辞》的影响。钟嵘评古诗,“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因为所咏的几乎是人人心中国所要说的,却不是人人口中、笔下所能说的,而又能够那样平平说出,曲曲说出,所以是好。“十九首”只像对朋友说家常话,并不在字面上用工夫,而自然达意,委婉尽情,合于所谓“温柔郭厚”的诗教[2]。到唐为止,这是五言诗的标准。

汉献帝建安年间9西元一九六——二一九——,文学极盛,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两兄弟是文坛的主持人;而曹植更是个大诗家。这时乐府声调已多失传,他们却用乐府旧题,改作新词;曹丕、曹植兄弟尤其努力在五言体上。他们一班人也作独立的五言诗。叙游宴,述恩荣,开后来应酬一派。但只求明白诚恳,还是歌谣木色。就中曹植在曹丕作了皇帝之后,颇受猜忌,忧患的情感,当时流露在他的作品里。诗中有了“我”,所以独成大家。这时候五言作者既多,开始有了工拙的评论;曹丕说刘桢“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3],便是例子。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他是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诗的人。

阮籍是老、庄和屈原的信徒。他生在魏、晋交替的时代,眼见司马氏三代专权,欺负曹家,压迫名士,一肚皮牢骚只得发泄在酒和诗里。他作了《咏怀诗》八十多首,述神话,引史事,叙艳情,托于鸟兽草木之名,主旨不外说富贵不能常保,祸患随时可至,年岁有限,一般人钻在利禄的圈子里,不知放怀远大,真是可怜之极。他的诗充满了这种悲悯的情感,“忧思独伤心”[4]一句可以表见。这里《楚辞》的影响很大;钟嵘说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谈。本来五言诗自始就脱不了《楚辞》的影响,不过他尤其如此。他还没有用心琢句;但语既浑括,譬喻又多,旨趣更往往难详。这许是当时的不得已,却因此增加了五言诗文人像的程度。他是这样扩大了诗的范围,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就中左思的《咏史》诗,郭璞的《游仙诗》,也取法《楚辞》,借古人及神仙抒写自己的怀抱,为后世所宗。郭璞是东晋初人。跟着就流行了一派玄言语言。孙绰、许询是领袖。他们作诗,只是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所以钟嵘说像“道德论”[5]。这种诗千篇一律,没有“我”;《兰亭集诗》各人所作四言、五言各一首,都是一个味儿,正是好例。但在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个大诗人。陶渊明,浔阳柴桑人,作了几回小官,觉得作官不自由,终于回到田园,躬耕自话。他也是老、庄的信徒,从躬耕里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他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的躬耕免祸的哲学也许是不是新的,可都是他从实生活里体验得来的,与口头的玄理不同,所以亲切有味。诗也不妨说理,但须有理趣,他是诗能够作到这一步。他件诗也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他的诗是散文化的。这违反了当时的趋势,所以《诗品》只将他放在中品里。但他后来确成了千古“隐逸诗人之宗“[6]。

谢灵运,宋时作到临川太守。他是有政治野心的,可是不得志。他不但是老、庄的信徒,也是佛的信徒。他最爱游山玩水,常常领了一群人到处探奇访胜;他的自然的哲学和出世的哲学教他沉溺在山水的清幽里。他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他也可以说是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他用排偶,用典故,却能创造新鲜的时候,也常悟到一些隐遁的、超旷的人生哲理;但写到诗里,不能和那精巧的描写打成一片,像硬装进去似的。这便不如陶渊明的理趣足,但比那些“道德论”自然高妙得多。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出现自然的诗人。陶是写意,谢是工笔。谢诗从制题到造句,无一不是工笔。他开了后世诗人着意描写的路子;他所以成为大家一半也在这里。

齐武帝永明年间(西元四八三——四九三),“声律说”大盛。四声的分别,平仄的性质,双声叠韵的作用,都有人指出,让诗文作家注意。从前只着重句末的韵,这时更着重句中的“和”;“和”就是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从此诗文都力求谐调,远于语言的自然。这时的诗,一面讲究用典,一面讲究声律,不免侧重技巧的毛病。到了梁简文帝,又加新变,专咏艳情,称为“宫体”,诗的境界更狭窄了。这种形式与题材的新变,一直影响到唐初的诗。这时候七言的乐歌渐渐发展。汉、魏文士仿作乐府,已经有七言的,但只零星偶见,后来舞曲里常有七言之作。到了宋代,鲍照有《行中难》十八首,人生的感概颇多,和舞曲描写声容的不一样,影响唐代的李白、杜甫很大。但是梁以来七言的发展,却还跟着舞曲的路子,不跟着鲍照的路子。这些都是宫体的谐调。

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这些都是划时代的。初唐的时候,大体上还继续着南朝的风气,辗转在艳情的圈子里。但是就在这时候,沈佺期、宋之问奠定了律诗的体制。南朝论声律,只就一联两句说:沈、宋却能看出谐调有四种句式。两联四句才是谐调的单位,可以称为周朝。这单位后来写成“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的谱。沈、宋在一首诗里用两个周期,就是重叠一次;这样,声调便谐和富厚,又不致单调。这就是八句的律诗。律有“声律”、“法律”两义。律诗体制短小,组织必须经济,才能发挥它的效力;“法律”便是这个意思。但沈、宋的成就只在声律上,“法律”上的进展,还等待后来的作家。

    相关推荐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人教第十二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二十四 散文诗两首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人教第十二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教科版第十一册《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十七 郭沫若诗两首 语文A版第十一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十二册练习1》 《第十二册练习1》 《第十二册练习1》 唐诗鉴赏: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诗歌鉴赏 第十册《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第十册《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第十册《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第三十一课《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 第十册《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第十二册《秦兵马俑》 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出塞》 看雪教案十二(第二课时) 第十二册《秦兵马俑》 第十二册《秦兵马俑》 第二十课 《山市》教案 六年级教案:人教第十二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秦兵马俑》 第十二册《秦兵马俑》 第二十三课劝学(节选).. 第二十四课秋水(节选) 小语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10课-论语十则(第二课时). 第二十四课《海豚救人》 第六册十二课变色龙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二十首 人教第十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十二册《海伦.凯勒》资料(一)(二) 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 第二十三课劝学(节选) 人教第十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唐诗鉴赏: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诗歌鉴赏 《古诗二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十 教科版第十一册快乐读书屋四《诗二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二单元 第十二册《海伦.凯勒》资料(一)(二) 唐诗鉴赏: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诗歌鉴赏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第十二块纱布习题设计 第十二册《海伦.凯勒》资料(一)(二) 唐诗鉴赏: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诗歌鉴赏 咏雪诗十首分享 古典诗词选讲——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选读 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第十二块纱布》教学设计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第二十课 虽有嘉肴》教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二十二)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 第十二册《烟台的海》资料(一)(二)(三) 第十二册《烟台的海》资料(一)(二)(三)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三、十四单元试题 第十二册《烟台的海》资料(一)(二)(三)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十二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十二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十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教案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小测卷 古诗词鉴赏十“注意” 最经典五十首唐诗 教科版第十一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科版第十一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十二单元 过 年 教学设计 文第十三 《秋浦歌(其十四)》诗文 小学第十二册:为人民服务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十 第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小学第十二册:为人民服务 第二十课《有的人》教学设计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英英学古诗》第二课时 诸子第十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十二(第二课时) 二十 山市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十五 古代诗歌四首 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重点教学建议_语文论文 猫教案十二(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反思 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块纱布》教学设计 第十册《练习3》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