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多余的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小编: :admin

自《荷塘月色》问世以来,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使多少人空耗精力去探究那“不宁静”中的内涵,大有循此即可获全文主旨之意。在多元的当下,更有人自觉不自觉地从非文学的视角进行解读,以致影响了对全文的整体关注。

如果回到文本,尽可能摒弃“写作背景”情结,笔者以为《荷塘月色》的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一句可有可无的话,甚至可以说是一句多余的话,我们不必在它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理由如次。

一、并非必要交代的借口

一直以来,此语被当做“文眼”,近年有人以为是“关于写作缘起”的交代。事实上,它虽是全文的第一句,但也是第一小节的第一句。我们可以把它放回到这一节中看,这一句实际上只是交代“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的一个理由,而“出去”的理由不止这一个,而紧接着第一句写的今晚是“满月”,圆月之夜,荷塘“总该另有一番样子”,是吸引“我”“出去”这一行为发生的真正动因,这也是扣住“荷塘月色”这一题旨的。今晚月亮很好,心情也应该不是太差,有“雅兴”赏月,去荷塘也该是“欣然前往”的。

从全文看,绝大部分论者都说“我”去荷塘的目的是为了消解“不宁静”。这实际上只是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出发所作的不无武断的揣测而已。虽然我们从全文可以看出“我”在赏月观景过程中,心里是有所波动的,但那更多的是由景引起的。换言之,“我”神往于今晚满月的荷塘,而满月的荷塘虽事实上给“我”以心理影响,但“我”并不是要受影响而去荷塘。这话说得有些别扭,但事实上“不宁静”仅仅是一个让自己“出去”的借口之一,在后文中再也没有交代。

退一步说,这“不宁静”是相对于“宁静”来说的,相对于“宁静”,心中有愁、有怨、有恨、有愤是一种不宁静,而心中有喜、有乐、有牵挂,同样是一种不宁静。如果真要如不少论者所说的“颇不宁静”是因为政治或家庭的大事,在这月圆之夜,怎么有心思去荷塘,怎么能够这样“静静”地赏景呢?或许有人会说,“我”是在赏景中慢慢“平静”下来的,但笔者认为,真要是“颇不宁静”的话,是很难“宁静下来的”,更不可能如有人说的后面还有“出静”,这是把人的心理过程简单化的理解。

在程度上,“颇不宁静”自然是非常不宁静了,但这颇不宁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联系后文看,如果这“颇不宁静”也如参考书所言是“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喜悦”,这不矛盾吗?程度如此之深,还用了“颇不”。可见,从全文看,并非“颇不”,它只是从自己心里感受上说今晚“出去”的一个借口而己,而这,读者读完全文自然明白,因而作者不必这样明白地交代,它是可有可无的。

二、太过直白的硬伤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 这→点上该是公认的。此文景物描写细腻、精致,这是→种典雅而沉醉式的描写,内中之情无论是什么,给人的印象倒是“淡淡”的。但是被武断地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却是理性立场上的清醒表达,与“荷塘月色”的描写乃至全文的氛围极不协调。虽然我们常常对应考的中学生强调“应试作文要在开头就点题”这样的说法,但对一位散文名家来说是不适宜的。怪不得余光中先生在评朱自清散文时,特别提到《荷塘月色》第三节,说“这一段无论在文字上或思想上,都平庸无趣,里面的道理,一般中学生都说得出来”,对于“一般中学生都说得出来”的东西,就用不着“交代太明”。

一般来说,所谓经典,除了能经受文学史时间的考验,也在于能为阅读提供多种可能。读完《荷塘月色》全文,对其赏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一般读者都能感觉得到,也就不用点明是否“宁静”这样的话,这样“定调”还限制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无疑是一处硬伤。

三、首尾圆合的赘余

对《荷塘月色》的结构,多有称颂,说其回环照应,首尾圆合,天衣无缝。这样评说,

大致是可以接受的。

问题是,当我们读至“尾”而回顾“首”时,即可发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其实是多余的。

结尾“……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己睡熟好久了”。这一结尾照应的是第一节第一句话以外的语句,同时,在“叙述”中文章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想,耐人寻味。前后对比,显得文章的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很突兀,心里怎样,赏景前怎样,赏景后怎样,没有必要向别人“交代太明”。

我们还可以用巴金先生的《灯》之结构来比较。

巴金先生在开头没有“定调”的话,虽然我们在文中倒似乎可以读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意味。《灯》的开头第一句即是“我半夜在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于是看见对面“傍山建筑的几号房间里射出来几点灯光”,然后作家想起了许多灯的传说和往事。结尾写道: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也微笑了。”

虽然文章的写法可以多种多样,我们也大可不必厚此薄彼,何况在大师之间。但我们又大可不必放弃在比较中品评、在品评中提高自我的权利。

综上,“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可以看作可有可无的话,虽然我们大可不必把它删去,但我们在读解或教学时,大可不必把它当作探究的核心。

在教学中,笔者曾做过不同的尝试。一是去掉文末的写作年代且不向学生提供“写作背景”,学生潜心文本,读解也较顺利;二是去掉第三段,学生把握的主旨更多地倾向于“悠闲”之类的感觉;三是把“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去掉,学生的读解几乎不受影响,这也算是一个此句可有可无的一个佐证吧。

    相关推荐

    人类心灵栖居的三个世界——读《荷塘月色》兼究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之由 春天话题作文: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 也说《荷塘月色》的“不宁静”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这句话怎么理解? 宁静的契诃夫 宁静的史铁生 表达 我的心里话 宁静的《瓦尔登湖》 从“不多不少”、“刚好”、“几乎没有”这些词中,感受到什么?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春天在这里》 宁静湿润的五月黄昏 《我的心里话》教学设计 第七小节里出现了几个“笑”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笑? 8 追求日的赤诚,月的宁静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的“好不得意”意思是? “包身工”余话 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这里为什么不用问号 清丽明快宁静简约 永远的"合欢树",炽热而宁静的心空——《合欢树》教学记 《说说心里话》教学设计 《我们这里的冬天》教学设计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引出的话题 动物的尾巴是多余的吗? 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对话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冰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原文阅读 成分残缺或多余 成分赘余专题——主、谓、宾语多余 白岩松与余光中的对话 不宁静些许是为了爱情——《荷塘月色》情感再思考 不留余地的狼教材解读 《习作·说说心里话》教学设计 玉琢冰雕、迫不及待、惹人喜爱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19、院子里的悄悄话》多媒体教学教案 春天话题作文:我心目中的春 快乐生活读中写 心里的话说中写 《19 、院子里的悄悄话》多媒体教学教案 《19 、院子里的悄悄话》多媒体教学教案 心灵之花在这里盛开──《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你如何理解“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句话。 《习作·说说心里话》教学设计1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关于女娲出生地古城纪(静宁)的考证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 春天话题作文:我心目中的春(3) 《荒岛余生》中心思想 课改从这里起步,掌声在这里响起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几句话质疑 院子里的悄悄话 《院子里的悄悄话》 《寂静的春天》学案 列宁在理发室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院子里的悄悄话 院子里的悄悄话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不是小事! 这样做不好 院子里的悄悄话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2 一本不说话的书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4 谨防容易挫伤学生的几种话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6 《湖心亭看雪》备课心得几则 静下心来学语文 “多疑”“多虑”“多心”──《桃花心木》教学案例 “不甘心”的快乐 天下奇观——海宁潮 追求日的赤诚,月的宁静──巴金散文诗《日》《月》的教学 这里就是战场 秋天的童话 闲话“点心” “我们赞美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写的作用是? 19※院子里的悄悄话 天下奇观——海宁潮 文摘:试析《项链》中的几处对话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这句诗的出处 不应忽视的几种宾语前置 院子里的对话(片断) 多彩的春天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教科版第五册《写一写你的心里话》教学设计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 多彩的夏天 说说心里话──《语文园地:习作》教学随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词多义 《不自由,毋宁死》导学案2 《不自由,毋宁死》课堂实录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读出什么? 课后练习4:“访问”与“拜访”、“即时”与“即兴”、“安静”与“宁静”辨析 把“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一句换一种说法。 不平静的课堂——《离骚》课堂实录 “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 长春版《不留余地的狼》教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