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考语文试卷的反思

小编: :admin

2006年的高考硝烟已渐次消散。对于中国大陆的950万考生来说,人生的一次大拼搏已告结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将与这个宜人的初夏一起,载入他们的青春史册,成为记忆中或明亮或黯淡的一页。

但高考,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特殊现象,仍会成为一个道不尽的话题持续受到公众的评议。

笔者近年来有幸参加了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从而接触到大量上世纪前半叶及台湾地区有关母语教育的相关资料,对照今年全国及各省市的若干套语文高考试题,对当下语文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谈一些看法。

如果我们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充斥着这样一些低劣的的语言材料,那我们如何能测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力、欣赏力和想像力?

为了便于说明起见,这里仍以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语文高考试卷为例。

首先,笔者以为,语文试卷与其他学科的试卷不同,用来出卷的语言材料应该文质兼美,即应该反映出汉语本身的特质和美。出题者不能随便从哪本书中找一篇文章让学生分析,或者随便从哪篇文章中拎出一段话来出题,更不宜使用报纸语言。因为这种语言本身缺乏汉语的典范性,更缺乏汉语的美和生命力。

可是,很遗憾,仔细研究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大量充斥着这样一些语言。

请看第I卷第4题: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笔者看了足足5分钟,也没看出眉目。耐着性子再仔细拜读,终于发现是这段文字本身的问题:语意重复罗嗦,句子冗长累赘,本来就无须那么多话来表达,难怪判断不出答案。心里不禁替考生暗暗叫苦。

笔者后来在网上找到的“正确答案”是“C”。

像这样拙劣的语言材料,怎么能拿来当作高考语文试卷的题目呢?

同样,请看第II卷第18小题。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4分)

语言的形式①能是美的,②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⑤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⑥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__②__③__④__⑤__⑥__

笔者怎么也想不出第一个空格应该填什么:是填“可(能)”乎?好像不对;“只(能)”乎?也不像;那到底什么“能”?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待查了参考答案,更是瞠目结舌——居然是填“之所以”!如此一来,这句话就成了“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这算什么话呢?是中国话吗?是汉语吗?

显然,这句话本身违背了汉语通常的表述方式,它本身就是一个病句。而且,这段关于语言形式美的论述在理论上也有问题,此不赘言。

相似的问题还有。

笔者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充斥着这样一些低劣的语言材料,如何能测试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力、欣赏力和想像力?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说——就是阅读题中的“科技文阅读”。

在每年的高考语文卷子中都有一道名曰“科技文阅读”的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的所谓“说明文阅读能力”。

今年全国卷选了一篇《地球气候成因新说》,共820字。由于篇幅关系,笔者无法照引全文。总之,全篇充斥着数字和专业名词,读来枯燥乏味,单调平淡,毫无美感可言。而下面的三道阅读题都是要求学生判别其句子内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一共9分。

笔者真不知道出题者本人是否想过,为了对付这样一个题型,一个孩子从高中二年级的暑假开始,要阅读多少篇同样枯燥乏味的所谓“科技说明文”,究竟要做多少道“模拟试题”,才能拿下这9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丢失的是什么?当然是对汉语的领悟力、想像力和鉴赏力,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光。

现在,虽然名义上全国已有16个省市取得了高考自行命题的资格,可是,在出题思路上,各省市均视全国卷为范本,亦步亦趋,不敢有自己的创新。

与此相关的第二个问题是,卷子中大量的题目,实际上都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能力。我不禁要问,语言学习的规律是什么?是积累、感悟、想像,还是逻辑分析?这样做的结果是将考生引向逻辑分析的死胡同,还是阅读、背诵、涵咏的正道?语文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周考试卷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2011年高考语文山东试卷) 高三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反思 高二月考语文测试试卷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试题 高二月考语文测试试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西卷) 什么样的试卷才是理想的高考语文试卷?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四川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湖北卷) 2017高考语文试卷汇总 高一下周考语文试卷 2010年高中语文试卷:2010年高考试题:湖北语文卷 高二下语文4月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卷 2017年全国卷III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全国I卷高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考试试卷以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高二4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高考试卷改革问题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参考 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卷 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4月周考语文试卷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 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16年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关于高二4月周考的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湖北卷)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周考试卷 高二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4月统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上海卷) 上海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高二3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四川卷) 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及分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 高一语文考测试卷及答案 高三名校联考语文测试卷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下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卷 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3月份月考试卷 高三下3月语文月考试卷 高三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重庆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试卷 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下语文4月调研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7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周考语文试卷 高一月考测试试卷 高考语文试卷第二卷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试卷“科学性”的基本内涵 2017高考语文试卷整理的注意事项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II卷真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4月水平测试语文试卷参考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2017高二下4月统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2017延边州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7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