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09寓言两则之教材分析案例教学反思

小编: :admin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9寓言两则之教材分析_课堂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9 寓 言 两 则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是如何学会的,并与同学交流。预习课文时,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教材在“亡羊补牢”课题的旁边,编排了学习伙伴的一句话:“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也是落实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平时读书能运用这样的方法,弄懂课文中其他这样的词语。如,“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有些词语,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如,“辕”“辙”“把式”“盘缠”,老师可在课堂上稍加解释。鼓励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寓言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可按以下两个步骤教学:(1)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2)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3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学习《亡羊补牢》,可以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再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说明了有错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学习《南辕北辙》,要重点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进行理解,“硬要”体现了这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越……越……越……”“越……越……”的句式,强调了这个人最后的结局。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进行比较和体会。教材在课后编排了学习伙伴的话语:“我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楚国人的朋友身份对他进行劝说。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这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4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寓意。教学时要注重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不同意思读出来。如,学习《亡羊补牢》,可以通过分角色表演朗读对话部分,体会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对丢羊这件事的态度,最后一段要读出养羊人后悔的心情。又如,学习《南辕北辙》,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琢磨,看看短文中的人物是怎么问话又怎么答话的。同学间可以相互试讲这个故事,也可以两、三个人一组分角色读。在学生读中悟出寓意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与这两个寓言故事相类似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5本课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也同时要求会写。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记住这些字音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要根据认写中的难点给予重点指导。“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quān”。“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这两个字的字形比较复杂,教学中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屈”—“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要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笔;“缠”是翘舌音,右边容易写成“厘”,要提醒学生注意。“叼”字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不要写成“撇”。“悔”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6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寓言故事,注意这里不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并加上动作、表情,边演边说。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师要尽量拓宽学生的思路,结合实际谈,讲的例子要多一些,广一些。思考练习题的最后,有三个学习伙伴在一起交流的情景,目的是引导鼓励学生课后多读寓言故事,并组织召开寓言故事会,把自己阅读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也可以在学习本篇课文前布置学生收集寓言故事,课文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寓言故事。

四、参考资料

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戒的性质。中国古代寓言大量见于诸子和史书里,最早载有完整寓言故事的书是《墨子》。诸子散文中,《庄子》寓言最多,全书共三十三篇,寓言占了很大部分。在史传文学中,《战国策》寓言最多,完整的寓言有三四十篇。除这两部书外,《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等书,也有不少流传久远的著名寓言。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它先按国家来分类,在一国之中,再按着事件的先后加以编排。其中所记的事情,都没有具体年代,各篇之间也互不连贯。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自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9寓言两则之教材分析,预言两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推荐

    29 寓言两则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材分析 09寓言两则练习题案例教学反思 09寓言两则练习题二案例教学反思 0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一案例教学反思 27寓言两则之教材分析公开课 《寓言两则》教学分析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句子分析 《寓言两则》句子分析 01文言文两则之教材分析 24.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二案例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材简说 29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材简说 29寓言两则教案B案教学反思 21古诗两首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29寓言两则教案A案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电子教材 05古诗两首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20 古 诗 两 首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09自然之道之教材分析教学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材解读二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教案 15 猫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材解读一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二教学案例反思 29寓言两则教学建议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29古诗两首之教材分析案例课文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案二 《寓言两则》教案一 10风筝之教材分析案例反思教学 27乌塔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13花钟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4蜜蜂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6* 母鸡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29掌声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3 白鹅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寓言四则》典型例析 05灰雀之教材分析案例反思教学 17长城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21 搭石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近反义词 24“东方之珠”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0惊弓之鸟之教材分析案例教学反思 猫教材分析二教学案例反思 31给予树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9赵州桥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16找骆驼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4* 白公鹅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1画杨桃之教材分析案例教学反思 4* 火烧云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23* 卡罗纳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惊弓之鸟教材分析二案例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 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09鲸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27《寓言两则》 寓言四则 教案示例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三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二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二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13《寓言两则》 17古诗两首之教材分析案例 29寓言两则一课一练(附答案)教学反思 03爬天都峰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28狮子和鹿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比尾巴之教材分析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06小摄影师之教材分析案例反思教学 16*绝招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课文案例 19秦兵马俑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7孔子拜师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32好汉查理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