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名家名篇,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将随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感受不同节日的无穷乐趣,从而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社戏》:小说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详写部分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对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对社戏的怀念起着点旨作用。“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本文题目是“社戏”,但为何还要写到“乐土”中的其它三“乐”?

2、简述去赵庄看戏的过程。

3、请你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可在课后完成)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少年朋友和哪位成年人?为什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小组交流)

5、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论,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小组讨论)

6、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或课后写出来)。

7、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

《端午日》:散文描写了端午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本文可以略读,一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2、作者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文中重点写的是哪种?(或为何不以“赛龙舟”为题?)

3、假如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将如何策划呢?(如赛前准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奖励形式、注意事项等等)(小组讨论)

4、如果你是文中插图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愿意当哪一处的哪一种或哪一个人物?如何当好这个角色?(可涵盖文中描写的各种细节,引导学生明确“同舟共济”精神的重要)(小组交流)

5、你家乡的端午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寓意吗?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别的习俗吗?

《我的本命年》:散文回忆了作者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从腊月预热,后一天比一天增温、火热、发烧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年”的传说吗?

2、作者小时候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何寓意?

3、挑选文中的几个习俗,为它们做几个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剪纸或年画。

4、现在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与文中比较,消失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由此,你明白了什么?(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小组讨论)

5、你最向往以何种方式过春节?

6、收集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如何度过一年中其它隆重的节日的(如圣诞节、感恩节、泼水节、庙会等等),并了解共寓意。

7、在课后开展辩论,主题围绕习俗与时尚的不同意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尽管作者朝代不同,诗词体裁不同,但反映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中秋咏月抒怀。中秋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月圆之时,人们渴望国家统一,家人团聚。(可精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教时)

《十五望月》:在唐代咏中秋诗篇中,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久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由月光的转移照着“无眠”的人自然引出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怅恨与亲人久别,而又无可奈何,于是自叹自哀,得出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的结论,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战胜了“遁世”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借中秋之月抒发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不是一般的低呤浅唱,表面的是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期待。

三首诗词建议以诵读为主,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课文,从而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去体会、去欣赏。课后可让学生去收集各地的中秋习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如安徽农村的“舞草龙”、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浙江山区的“抢瓜”、台湾地区的“抛帕招亲”等等),也可让学生竞赛背诵咏月名句或创作咏月诗歌。

诵读欣赏:可让学生利用注释及说明自己读背领会。

写作:生活中到处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将自己精彩的见闻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写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

1、到图书馆亲自借阅本学期涉及过的名家著作,如冰心、巴金、鲁迅、艾青等,从而熟悉借书的有关程序。

2、查阅有关书籍的目录或名言警句等。

3、查阅与单元相关的资料,制作读书卡片,如各地重大节日的风俗习惯,相关传说等内容。

4、交流各自制作的各类卡片,并按内容分类、展览、评比。

5、结合微机课学会网上检索有关信息。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中华民风民俗专题 风筝与民俗文化 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画──《祝福》的风俗描写及其作用 第三单元感受真情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数字》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三下) 八下第四单元教案5《俗世奇人》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十三单元《风》教案 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指要 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指要 [初五册]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指要 民俗中的土地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指要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科学与发现》单元教材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三单元亲情与友爱 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 三单元教学设计 泰国风俗习惯 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单元目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单元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感受温情》导学案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 《中国风 民族韵》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解读 德国风俗习惯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苏教版三上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三)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1 三上第一单元说明 下册第三单元指要 第二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 教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建议 《俗语》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初一) 第六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第四单元单元复习 十二生肖与中国民俗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词语大盘点(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 苏教版八年级《至爱亲情——走进第三单元》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目标 汉语拼音第三单元教案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 第八册三、四单元试卷 一上第三单元测验卷 二年级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 第六单元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护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六册第三单元课文简析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解读 [初五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第十二单元 过 年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