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新解质疑》教学片断实录

小编: :admin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文的第4段,因为用词的问题,某些字句容易引起误解。还发现该段“第三”处若从远近大小的角度来质疑效果会更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大胆地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可喜的是被激励起来的学生又对我的观点进行了质疑,进而修改、完善。这让我认识到:学生的创新潜力是超出我们的想像的。

师:同学们,咱们学了《怀疑与学问》,知道了怀疑的精神很重要,想不想试一试?

众生:想!

师:好!我在《〈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中发现了两个小问题,今天咱们就怀疑怀疑,看一看究竟是课文对还是老师对,好吗?

众生:好!

师:那就快读书,看谁能首先发现问题!(学生积极读书)

师:谁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1:就是有人对《枫桥夜泊》一诗提出了新的解释,刘金写了这篇文章对这些新解进行质疑。

师:谁能说一下本文质疑了对《枫桥夜泊》的哪几种新解?

生2:一是说“乌啼”不是指乌鸦叫,而是指一座叫“乌啼桥”的桥;二是说“江枫”不是指江边枫树,而是两座叫“江村桥”和“枫桥”的合称;三是说“愁眠”不是愁闷不眠,而是指一座叫“愁眠山”的山。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新解,作者是如何反驳的?

生3:在课文的第4段,是分三步反驳:“首先”、“其次”、“第三”。

生2:不对!“首先”这部分不是反驳新解的!

生4:对!“首先”这部分是新解而不是质疑:(读课文)“首先,‘乌啼’不是乌鸦叫。因为‘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那么‘乌啼’是什么呢?他们考证出,‘乌啼’者,‘乌啼桥’之谓也。说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处有一座乌啼桥。‘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这就是新解嘛!

生3:如果说“首先”不是对新解的质疑,那么“其次”和“第三”也不应该是。可是他们明明是嘛:(读课文)“其次,你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有何文献史料为证?……安知这乌啼桥不是在《枫桥夜泊》脍炙人口之后,由好事之徒命名的呢?……第三,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情度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了的印象……”这不是质疑吗?

生5:并且,“首先”这部分里也包括质疑:(读课文)“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大家都知道,乐府中就有《乌夜啼》的曲名……”这不是质疑吗?

生6:我看,“首先”一词主要指第一个新解,同时也表示第一次质疑。

众生:不对!“首先”只表示第一种新解!

众生:那么“首先”、“其次”和谁搭配?(无人应答)

师:“其次”、“第三”不和其他标志性词语配合使用行不行?(学生讨论)

生7:“其次”、“第三”不和其他词配合使用是可以的。比如:“对跑操不齐这个现象,全体同学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其次,体育委员的口令要响亮、规范。第三,其他班干部也要发挥作用。”(学生鼓掌)

师:这个句子的确精彩!同学们从“此种情况”往下读,看看如此理解通不通。(学生读书)

众生:只能这样理解!

众生:可是,在同一段落里出现“首先”、“其次”和“第三”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同一个系统的!师:怎样才能不使人误解呢?(学生讨论)

生8:在一般情况之前加“第一”,将“其次”改为“第二”。

师:对,这样一改就一目了然了。

生9:对,但是不好。因为这是文章,用“第一”、“第二”、“第三”太死板了。不如将“其次”改为“还有”,“第三”改为“再说”。

生7:其余两个新解也要改,第二个改为“其次,就是对‘江枫’的新解了,这个新解尤其牵强”,第三个改为……不改也行,有了“其次”和“第三”就能够顺下来了。

师:妙!这样改不但灵活自然,而且两套系统都一目了然了--咱们今天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有理有据地修改了课本!孟子说,尽信书--众生:不如无书!

师:这就是怀疑的精神,发问的精神,现代社会最宝贵的创新精神!同学们要再接再厉。我感觉到还有一处地方好像有问题,同学们再读第4段,注意“第三”那部分。(学生读书)

生9:是有点问题。

师:什么问题?(无言)

师:想像你就是张继,坐在黑暗的船舱中,一抹残月吊在西天,不远处有座小桥,那残月正向……

生10:作者只是从位置的高低论证……对不起,我还是说不清。

师:这位同学已经触摸到问题的关键部位了,我们描述太阳、月亮从何方升向何方落一般怎么说?有这样的诗句吗?众生先后回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出东海”,“日薄西山”,“日落西山红霞飞”。师:还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花月夜》)等。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诗句中的星座、大山、大海都有什么特征?

众生:又大又远!

生10:我知道了,乌啼桥又小又近,当然不能使人产生月向那儿落的感觉。作者若从大小远近的角度来论证,就更能证明“乌啼”不是指桥了。(众生表示支持)

师:真聪明!我也是这么想的。

生11:老师,您怎样解释“月上柳梢头”?(课堂气氛为一变)

师:问得好!精彩!谁替我反驳?(学生热烈讨论,老师也恍然大悟)

生7:可以这样解释:当眼、物、月三点基本一线时,才会有“月上柳梢头”的说法。难道诗人是在乌啼桥下吗?(老师用目光鼓励生11)生11:当然不是在乌啼桥下。但如果乌啼桥能高到东山那样,不就可以三点一线了吗?所以作者从高低的角度来论证“乌啼”不是指桥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再加上远近大小的角度会更好:“桥在河上,位置较低,又远没有足够的体积和距离,不可能使人产生月向那儿落的感觉,所以‘乌啼’不是指桥。”

众生(竖起大拇指):棒!

师(也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比老师想得更细致、更全面。这位同学是我们班的创新之星!他有自己的思想,会冷静地思考。这种品质难能可贵,我们要向他学习。

    相关推荐

    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草船借箭》片断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质疑:你您之争教学实录 《草》教学片断实录 《草》教学片断实录 《草》教学片断实录 五册13《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公输》词解质疑 《欢庆》教学片断实录 《水》教学实录3(片断)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备课笔记 质疑“逐段分析”──《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荷花》教学片断与实录 《手》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鹅》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钱学森》教学实录2(片断) 引疑,生疑,质疑,解疑──《金色的鱼钩》课后反思 《钱学森》教学实录3(片断)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繁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骆驼和羊》教学片断实录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片断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片断 《兰亭集序》教学实录片断 坐井观天(实录片断) 坐井观天(实录片断) 《夜晚的实验》教学实录2(片断)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片断 《鸬鹚》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夜晚的实验》教学实录3(片断) 《夜晚的实验》教学实录1(片断)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片断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称象》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避雨》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实录 白杨课堂实录教学片断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片断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鸬鹚》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夸父逐日教学实录片断 苏教版《燕子》教学片断实录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春风吹》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春风吹》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黄河象》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5(片断) 《小山羊》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赵州桥》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2(片断) 鲁班和橹板教学实录片断 《画》课堂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想象感悟 质疑引悟 ——《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教学片断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在仙台》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画鸡蛋》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春雨》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我爱这土地教学实录片断 《阳光》教学片断实录及点评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阳光》教学片断实录及点评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质疑:“曹冲称象”史无实据最新精品 欢庆教学片断教学实录欣赏 想象感悟,质疑引悟──《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想象感悟 质疑引悟 ——《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群鸟学艺》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群鸟学艺》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解析:家长质疑试题超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