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纸船

小编: :admin

《金色花》《纸船》活动课例

活动目的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表达的是一个活泼顽皮的小孩对妈妈的爱,冰心的《纸船》表现的则是一个离开母亲去国外读书的学子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与思念。课前如何营造一种氛围,激起学生爱母亲的体验是学习这两首诗的一个前提。我的这一活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爱心,为导入新课作感情的铺垫的。

活动过程

师:大家还得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那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吗?

生:记得——“9·11”事件。

师:对!在“9·11”灾难中,共有2801人遇难,但其中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的故事。

学生一听说讲故事当然都很高兴,但因为故事与“9·11”事件有关,所以又有些严肃。

师: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

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楼顶忽然坍塌,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主意按下了第二个电话。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

我讲到这里,故作停顿,然后提出了第一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银行家爱德华拨打的这三个电话可能是给谁的呢?

学生沉思片刻,变得活跃起来。

生(1):第一个电话可能是打给他的妻子的,第二个电话可能是打给他的助手的,第三个电话可能是打给银行的。

师:理由呢?

生(1):因为妻子是他最亲的人,所以第一电话应打给她;打电话给他的助手是为了处理他的后事;第三个电话给银行是因为他是银行家,对他的遗产应有一个交待。

师:想象力很丰富,也很有道理。

生(2):我也认为第一个电话应打给他的妻子,因为她是他的最亲近的人;第二个电话可能是打给他的儿子的,因为儿子是他最爱的人;第三个电话可能是打给他的律师,请求他帮助处理后事。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有所不同,他想到爱德华的儿子与律师。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

生:有道理。

生(3):我认为他的第一个电话应打给的助手,在这关键时刻,最有必要吩咐助手处理好他的后事,包括遗产……

生(4):(打断前一同学的话)那第一个电话应打给他的律师,因为在外国大多是由律师处理这些事的。

师: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面分解。

师:爱德华的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后,亲朋好友沉痛地赶到现场,其中有两人收到过爱德华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可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前曾拨出三个电话。

学生听到这里都很高兴,特别是那几个猜到助手与律师的同学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同时又因为没有猜出第三个电话而有些诅丧。

师:那么那最关键最重要的第三个电话可能是打给谁的呢?

学生兴奋起来,有的猜是妻子,有的猜是儿子,有的猜是父母,甚至还有学生猜是爱德华的情人,引得学生笑了起来。

师:还是听我来讲给大家听吧。

师: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他俩推断,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银行或遗产归属权有关。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五年前结束了他失败的婚姻,如今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

当晚,迈克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恸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遗嘱。”可母亲摇摇头,说:“爱德华的遗言对你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师:大家想想: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这‘一句话’是怎样的一句话呢?

生(1):(抢着回答)肯定是告诉母亲他的遗产数目和银行密码。

生(2):不对,前面他的母亲已经说过爱德华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所以我认为可能是想叫母亲报警。

生(3):报警可以直接打110报警电话,没必要让他妈妈去报警,所以我认为也许是想告诉母亲他将不幸死去的消息。

生(4):(小声地)告诉他妈妈,他爱她。

师:(指着小声说话的同学)你能大声地说吗?

生(4):(大声地)告诉他妈妈,他爱她。

师:你怎么知道他要说的是这一句话?

生(4):不知道,猜的。

课堂里这时候已到达了一个小高潮。很多学生都在下面窃窃私语。我等到学生安静下来后接着讲……

师: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讲到这里,教室里突然变得一片寂静,仿佛空气凝固了一般。我的眼里已噙着泪花,我早已被故事中的真情所感动。学生也被深深地感动了。这个结局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同时更是震撼人心的。

活动效果这个摘自《知音》2003年第四期的小故事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独特的感染力。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特别是遗产的问题。在只可能打出一个电话而且说的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思考再三,最后把这唯一的电话打给了他的母亲。更感人的是在电话中他告诉给母亲的不是他的万贯家财如何处理,而是告诉母亲:“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却凝聚着对母亲的深情。万贯家财诚然可贵,但世上还有什么比真情更可贵的呢?母爱是无私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个故事的感染力就在于此。二是这个故事悬念迭起的结构特点。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银行家爱德华拨打的这三个电话可能是给谁的呢?2、最关键最重要的第三个电话可能是打给谁的呢?3、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一句话是怎样的一句话?这三个问题步步相扣,最后落到“妈妈,我爱你!”这一点上,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对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爱母亲的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虽然这个故事似乎不属课文内容,但对学生感情的培养却起到课文无法代替的作用。至此,引入对诗歌《金色花》与《纸船》的学习,教师对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已不用多作讲解了,学生读起这两首诗也一改以往随意、不严肃、有气无力的状态,而表现得非常认真,并有一种少有的肃穆,后来课堂上谈起自己对母亲的爱这一话题时大家都争相发言。

    相关推荐

    纸船和风筝 《纸船和风筝》 纸船──寄母亲 纸船──寄母亲 纸船和风筝 纸船和风筝 纸船和风筝 纸船与风筝 纸船和风筝 纸船──寄母亲 《纸船和风筝》 纸船和风筝 纸船和风筝 纸船和风筝 《纸船》课堂实录 20、纸船和风筝 《纸船》教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2 《烧纸船》教学设计 《烧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寄母亲》赏析 (习作训练)《烧纸船》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烧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学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 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课文 冰心《纸船——寄母亲》 纸船和风筝案例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七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纸船和风筝说课稿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纸船——寄母亲》说课稿 纸船和风筝教案四 纸船和风筝教案五 纸船和风筝教案六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探究活动 《纸船和风筝》词义辨析 《纸船和风筝》教学杂谈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整合案例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纸船和风筝》片断赏析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课文内容 《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泰戈尔《纸船》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课文内容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建议 《烧纸船》教学设计之一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纸船和风筝》片断赏析 《纸船和风筝》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