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

小编: :admin

——我的阅读教学观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材(文本)对教与学的制约是不容否定的客观存在。因为教材文本是一种特殊读物,是“基于一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发展阶段,经过选择的、编排好的,适于教学的语文用书,是简化了的系统反映语文科内容的教学用书”。(见朱绍禹主编《语文教育辞典》)“课本课本,一课之本”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阅读教学毕竟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阅读课文决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在阅读中,学生一方面从课文中汲取信息,习练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从新世纪对未来人才的挑战和素质教育对阅读教学深化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着眼,既“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见《新大纲》)的大阅读策略,应当是 21 世纪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其主要理由是:

——学习的主体特征。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个体的一种自主活动,别人无法代替,也不是由教师单向可以决定的。阅读教学当然也不能背离了学习的这种主体性特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明白,课文一经印成为文本,便凝固不变,它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学生即使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不甚一致。这是因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他集中了生理的和心理的、智力的和行为的,认知策略的和操作的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往往会使读解课文各有千秋,不完全为文本所囿。

——教材的客观局限。虽然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见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小学语文教学法》( 1955 年版)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传统教学坚持以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与多年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有着不可低估的相关性。所以说,既看重文本又超越文本对阅读教学改革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的存在问题。我们还不能不看到,长年来应试教育的扭曲,使”以本为本”已变“本”加厉为死抱课本读死书。死读书,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课文中抠出的所谓“标准答案”成了考试得分的“命根子”。重结论而轻过程,重死记而轻感悟,重照搬而轻发现,已严重地损害了创新精神的弘扬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 21 世纪对人才品性的要求和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都显得格格不入。

——阅读教学的规律使然。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关键在于使阅读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这就必然引导学生能带着疑问去读书。“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遵循这种高效的阅读教学规律,对课文质疑,就必然会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凭借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就必须要求沟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实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条腿走路;施以不局限于课本的“大阅读”策略。

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超文本”理念和实施“大阅读”策略呢?

一、在阅读的目标上“超文本”

学生阅读课文,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见曾详芹、韩雪屏主编《国外阅读研究》)学生总是利用个体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的情感去推断、感受课文的新意义,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应有较大的“弹性”,不可能绝对精确和清晰。其下限目标可以是要求人人能达到的,而上限目标则鼓励学生去自由超越,做到“上不封顶,下要包底”。在阅读教学目标上的这种超文本状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并不鲜见。如一位优秀教师教《跳水》一课,在讨论“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时,学生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说,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小孩不好,太任性;有的说,开玩笑要有分寸,不可过头;有的说,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到甲板上来寻开心,麻痹大意就要出乱子;当然也有的学生说,船长了不起,又机智又果断才救了孩子。对照课文编选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可能包容如此丰富,主要是认识、赞赏船长机智、果断的精神,但前面一些孩子的感受也是很有道理的,这种富有个性色彩又无大错的理解,正是在教学目标上超越了文本的具体表现。

二、在阅读的想象中“超文本”

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阅读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往往会留下较多的空白和不确定性,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主动想象,以从中获得思想营养和美的享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再造想象,一方面是以课文语词为触媒,从中生发生活的情境;另一方面是以课文的空白处为契机,以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这种阅读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蕴,超越了文本。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教师针对课文中第二次赛马后的一句话“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提问:“齐威王为什么会目瞪口呆,他可能会想些什么?”于是,课堂中出现了热烈的讨论:

——“齐威王很惊奇,明明我的马比他的马跑得快,怎么第二次会失败了!”

——“齐威王会想:田忌没多大能耐,肯定是狗头军师孙膑在搞鬼。他气得说不出话来。”

——“齐威王已经识破了田忌调换出场顺序的把戏,他想我也可以调换出场顺序,还能赢。这时,他正在想怎样引田忌再赛一场。”

——“齐威王准是气坏了,他在想不如派两个杀手,把田忌和孙膑宰了!”

三、在阅读的同化时“超文本”

阅 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双向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批判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养成学生遇事、遇理都能分清良莠、明辨是非的良好思维习惯。在《落花生》这篇课文的“预习”提示中有这样的句子:“落花生这种植物有个有趣的特点,它的花落了,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对照课文的插图,学生提出这个句子表达得不正确,落花生的“花”没有“落”,而是它的子房特别,像一根管子插入地里把果实(花生)结在泥土里。显然,学生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读《挑山工》这篇课文,学生发现:写的是挑山工登山时要横挑扁担斜着上,走折尺形的路线。可插图上画的不是一回事,是一个挑山工的背影,直挑着担子直着登山……所有这些都说明提倡和引导学生有批判地读书,敢于向课文质疑,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是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在阅读的鉴赏中“超文本”

读书要知“出入法”,已成共识。阅读教学也如此:“入书”是指导学生去感知和理解课文,“出书”是引导学生去鉴赏和感悟课文。“出书”当然要以“入书”为基础,而读书如只能“入书”而不能“出书”,也就很难说是真正的“入书”。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具体的阅读,都有各自注重的焦点、程序和方法。每一位学生的“前理解”,包括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审美程度和阅读习惯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基于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鉴赏,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尽管多数小朋友说小白兔好,他向老山羊要种子,自己种白菜,爱劳动等等,但也有一些小朋友说喜欢小灰兔:“小灰免也是爱劳动的,老山羊来送白菜,小灰兔就去帮”;“小灰兔有礼貌,老山羊送给他白菜,他说‘谢谢你'”;“小灰兔不向老山羊要菜子,可能是他不知道用菜子是可以自己种白菜的。如果他知道,也一定会要菜子的”……这种对课文鉴赏的多元性,并没有大错,教师应当尊重孩子的这种善良、宽容、富有同情心的美好感情,允许在品评课文中的这种“超文本”现象。

五、在阅读的发展处“超文本”

“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于情,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着课文的意蕴,这是阅读的再创造活动。在课文戛然而止时,学生的情思却往往意犹未尽。这时,若教师能在不违背课文对阅读的制约和规范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合理地发展课文的情节、意蕴,作“超文本”的探索,无疑会十分有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强化情感的熏陶。教学《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啄木鸟治病救人,大树讳疾忌医的主旨是十分明确的,可是在课文临近结束时,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问题:“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没有爱心,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劝几次,大树病重了是会接受治疗的。”教师一时无言以对,颇为尴尬。如果从“超文本”的理念着眼,就不妨来个因势利导:这故事本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劝大树、第三次劝大树的情节,因为太长了,课文中没有编进去,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当“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好吗?这样既不损害课文主旨,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适时地抓住了一个可贵的教学机遇,为发展课文情节作了一次有情有趣的创新训练。

六、在阅读的范围上“超文本”

《新大纲》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阅读教学确立“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正是追求阅读范围上的这种沟通。在小学阶段,课内阅读的文章, 300 篇左右,只有三四十万字,这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吕先生的话,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其实,在阅读范围上的“超文本”,还不仅仅是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有言:“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陶行知先生说得更详:“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当然,把自然和社会视作“无字的书”或“活书”,仅仅是比喻意义上的读物,但是也说明了阅读的“超文本”意义和“大阅读”理念。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1/7-8期)

    相关推荐

    “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我的阅读教学观 源于文本,超越文本──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文本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复习策略 高中语文教本与读本跨联策略初探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策略2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策略5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策略4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策略3 高考语文阅读试卷解读与应对策略 探究2017年文言文阅读策略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 ──《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林海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特征及教学策略 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 同步阅读与略读课文 人本与文本——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 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谈(下)_语文论文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 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育策略 高考小说阅读题应试策略10 高考小说阅读题应试策略9 研究学习策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_语文论文 高考小说阅读题应试策略7 高考小说阅读题应试策略3 语文教材中的“样本”类型与编撰策略 构建“略读自主阅读模式”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论文 超文本阅读带给我们的教学思考 高考小说阅读题应试策略8 高考小说阅读题应试策略1 《门的悬念》阅读理解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谈(上)_语文论文 “超文本”:阅读教学改革的世纪视点 高考小说阅读题应试策略5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答题策略 高考小说阅读题应试策略6 高考小说阅读题应试策略4 《我的信念》阅读理解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_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理论假设及其教学策略_语文论文 《致大海》 备教策略 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解题策略3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解题策略1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策略分析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科学阅读提高素养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反思策略 “略读”与“精读” 文本与人本──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阅读题阅读攻略 文本与人本 ──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中考语文三大复习策略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策略 文本──从解读、建构到超越 个性化阅读及语感训练的有效策略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我的信念》阅读理解答案 精读课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要求及策略 发展性语文教学基本策略初探 《精读与略读》课文原文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的基本策略 鼓励创新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国标本(苏教版)识字教学策略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精读与略读》课文原文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及策略 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超大班额的语文教学的途径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 从高考文言文试题特点探究文言文阅读应对策略 校园文学大课堂实践策略研究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 2010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策略 五大策略点拔满分话题作文 作文教学新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教案精读与略读 《精读与略读 》教案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3大策略 集体备课中的问题与策略 解读中学生心理叛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快速阅读攻略 2007年:语文高考复习思路与策略 [小学语文]鼓励创新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开放性发言的策略 《精读与略读》反思 教案精读与略读 阅读教学略论 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策略 伟大的悲剧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