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小编: :admin

研究性学习作为面向21世纪的新课题,培养的是未来的创造型人才,这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语文教学甚至整个基础教育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这门既无教学大纲又无教材的必修课,在教师有了自主权的同时,却令大多数教师犯了难。由于一些教师不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深刻内涵,有的把这门课程上成了活动课,有的让学生单纯去做一些超过其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的研究性论文,脱离了语文教学的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脱离了学科的正常教学秩序。

笔者以为,研究性学习要有个准确的定位。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象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的实际需要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的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基于此,笔者提倡,语文研究性学习,还是要以学校和教室为主要空间,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载体。即,善于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研究价值。具体说来,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深入研读课文,探究文本蕴义。

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积累优秀语言的材料,同时还可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要指导学生研究教材,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选取不同视角去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比如,阅读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有的同学被作者清新典雅、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打动,可确立研究专题《优美的文辞,隽永的意味》;有的同学对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神韵的手法非常欣赏,可确立研究专题《一切景语即情语——谈散文创作中的情景交融》;有的同学思路很开阔,从郁先生笔下的“秋”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对“秋”的钟情,可确立研究专题是《秋,怎一个“愁”字了得》;有些文学素养较高、思想深刻的同学从文中读到了作者的平民意识,感到了一重文化气息,可确立研究专题《从〈故都的秋〉感受人文精神》等等。

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每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对作品进行研究。像小说,我们可以扣住人物的形象、环境、语言、主题做研究,通过发掘作品的典型性来理解作品,从而磨练鉴赏能力。像诗歌,我们可以扣住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蕴含的感情、诗歌塑造的抒情形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的创作风格、诗歌的流派、诗歌的诵读、诗歌的发展等方面去挖掘研究价值,抓住诗歌的基本特点去研究诗歌,切实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我们的教材汇集了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精品,它们文质兼美,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只要用心去读,何愁找不到值得研究的东西呢?

多篇课文串联,进行比较探究。

比较,既是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乌申基斯语:“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探究,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者有一定联系的著作、文章防在一起比较,分析探究其共同性和特殊性的一种学习方法。

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要学会找准阅读的比较点,进行求同辨异的探究。比如,学习鲁迅的小说《呐喊自序》,即可以让学生对这篇小说主旨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文章中了解鲁迅在弃医从文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弃医从文拯救落后人们的灵魂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从文。在文章中同样可以看出鲁迅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可以看出他杂文基调是战斗性的,他不是为文章而战斗,而是为战斗而做文章,从而也具体体现出鲁迅革命性的一面。又可以把这篇文章同他同一时期的文章进行比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鲁迅同期的思想和认识,学生自己就会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对鲁迅的杂文艺术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和鲁迅的其他文章进行对比,如与《拿来主义》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不同时期,其文章思想的不同,文章风格不同,语言风格也大为不同。同样可以把鲁迅的杂文与他小说、散文在语言风格上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鲁迅,认识鲁迅。这样多角度比较探究,定会让学生学有所获,研有所得。

可比较探究的课文是很多的,又如《边城》和《荷花淀》、《祝福》和《药》、《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师说》和《问说》、《过秦论》和《六国论》等等,它们都有进行比较探究的价值。

比较探究,既需要比较开阔的视野,又需要辨证的分析能力,不仅仅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利用教材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学生研究意识,比盲目地做大课题更实在,也更重要。

    相关推荐

    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1)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4)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 研究性作文的实验研究(2)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3)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 《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 活性分层快速作文的依据和实施 活性分层快速作文的依据和实施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3 《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 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资料性研究学习的指导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离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长亭送别》之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鸿门宴》教案13研究性学习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王崧舟《草船借箭》教例赏析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2 研究性学习选题原则略谈 研究性作文升格训练实录 《阿Q正传》研究性学习方案 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设计实践(2)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设计实践(1)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4 小学语文教材中自主、合作、探究练习的实施 天广地阔大有可为──以《荷塘月色》为例谈谈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 《列夫·托尔斯泰》问题研究 《雷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论刘兰芝的性格特征》——《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节录) 《泪珠与珍珠》研究性学习尝试 《病梅馆记》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黄高才:不宜提倡研究性学习 修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瑰宝 浅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以备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语文活动教学 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多样性模式初探 论文学作品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综合性学习解读及实施建议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研究和发展(4)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下)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上)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 开展研究型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实录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下)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荷塘月色》研究性教案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与可行性 [小学]以备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语文活动教学 教学行为失误的对策性研究----《谁的本领大》教学 以“成长足迹”为例谈综合性学习教学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⑵ 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依托同步阅读教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3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研究性学习教案——错别字的诊治(初一)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1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轻重失衡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教案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个性——浅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 教材研究:中德母语教材课后练习比较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渗透”的研究──以《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讨论为例 以“成长足迹”为例谈综合性学习教学 选修课专题“项羽”学习研究材料 苏轼《江城子 忆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