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语文教学的呼唤

小编: :admin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

语文教学的呼唤

——由一个语文教学片断说起

……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一句话:学校门口的那个人好像是我的妈妈。

师:这句话是比喻句吗?

(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同学认为这句话是比喻句,有的同学认为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同学们争执不下。教师便指名学生个别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生(甲):这是比喻句。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甲):因为句子里有“好像”这个比喻词。

生(乙)急忙争辩:这儿的“好像”一词并没有发挥比喻词的作用。就像“我的口袋里好像有五元钱。”这句话里的“好像”一样。这句话不是比喻句。

生(丙):我认为这句话是比喻句。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丙):这句话把“学校门口的那个人”比作了“我的妈妈”,所以是比喻句。

生(丁):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因为在比喻句里我们不能拿同类事物来“作比喻”。

师:那么比喻句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

生(小手如林):……

从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学生的学习结果出现不一致的时候,这位教师没有直接对学生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就各自的学习结果说出自己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判断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正确,从而找到学习结果错误的根源、正确的依据。这样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会”语文的同时又“会学”语文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更“乐学”语文。

当我们把视角聚焦于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赞可夫的“小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中,“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这一原则明确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习的内容,而且要注意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即作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学习论的研究表明,掌握学习的过程甚至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学习过程是学习方法、学习程序、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整合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学习过程的“弹性”较强,它往往比一个学习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性。学习结果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得以运用,而获得这个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往往能够超越这个范围而给学习者以更多的启示,换言之,在变化了的情境中它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由此可见,掌握学习的过程不仅对学习者在校学习阶段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学习者将来进行终身学习乃至从事生产实践也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强调了当今语文学科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不要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强调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掌握学习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有什么价值呢?笔者现就此简述如下: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策略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元认知策略又能够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学会”和“会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两个不同层面的理念,我们早以认识它们并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广泛的运用。我们在区分学生学习语文时“学会”和“会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是否能够对整个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有效的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和调整。因此,在如今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又显得至关重要。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并非仅仅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处理的认知过程,同时它又是一个对该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和反省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的这一特性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又赋予语文教学以相同的责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学生将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和调控的对象,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有效的监控,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和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以下的活动程序:计划、核对、提问、自我监控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等。这一个过程实质上正是一个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过程,同时也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策略。

(二)、有助于弥补语文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足

学生学习并掌握任何学习结果,都必须经过特定的、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过程会带来正确的学习结果。没有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也就无从谈起。

多年以来,“重结果、轻过程”的陈旧观念及其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使我们教师过分重视评价学生“学会了什么”(例如“生字会写了没有?”“课文会背诵、默写了没有?”“词语会解释了没有”等),同时我们又十分满足于学生所获得的正确的学习结果。语文教学的第一“关注”不是语文本身,而是“关于语文”的东西,从而掩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上存在的问题。这一系列行为使我们忽视了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也就没有引导学生去认识甚至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以至于学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学会”的;更没有引导学生去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科学之处,当然也就没有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真正“入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有些学生能够自发地探究学习的过程(例如想一想自己是怎样思考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答案的?等),但是这样的学生毕竟为数较少,而且他们自发的探究费时多、效率低。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我们更有必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科学的学习过程。

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验、自我评价,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伴随着由于掌握科学的学习过程而获得的最大学习成果而来的积极情感体验又构成了学生今后全面发展语文素养的内部动力,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包括对学习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自我认识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实质上也是一种内反馈活动,它可以使学生从自己已经经历过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中因受“重结果、轻过程”的影响而导致的“学生已过低、中年级,而居然在学习上尚未‘入门’”的窘境。

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教育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掌握科学的学习过程呢?

(一)、发挥教师教法的示范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虽无“定法”,但贵“有法”。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耦合而成的有计划地发展的社会系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构成教学过程的最基本条件,而其中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又有制约和影响作用。所以,合适的教法会促进学生正确而有效的学习过程的形成,当然也将会提高学习过程的质量。可以这么说,教师采用合适的教法来进行教学,这也就是向学生示范性地展示了科学的学习过程,学生科学的学习过程可以从教师的具有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而来。

在教学《清明》这首诗时,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学生质疑(即激疑设疑),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解决的可能性,让学生的问题成为探究的内容。学生提出问题后,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时我再引导学生体会所提问题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单纯兴趣向自觉探究转化(即强化动机)。在提出问题和强化问题的基础上,我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者个人探究(分步探究),在组织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学习自行解决问题;最后我让学生总结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得出结论,这是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探究效果的检验。

“探究式”教学法不但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让学生解决了“以后可以怎么学”的问题。这一教法完全可以为学生今后解决相关的问题导向引路。就《清明》一课来说,学生可以按照学习的过程继续探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按照学习《清明》的学习过程去学习相关的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难看出,教师的教法使用得当,对学生学习过程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为尽快得到老师的认可,而只关注自己的学习结果,却忽视了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如果只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话,学生往往是知道“学会了什么”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如何获得的,更不知道要纠正自己学习过程的不科学之处。基于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上,有些学生经常会创造性地解决一些语文难题,掀起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一次次高潮。这时,我常常抓住这个契机来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你能告诉我们是怎么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吗?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这位同学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注意力顿时再次集中到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过程的探究上,又一次思维的高潮在课堂教学中掀起!再如,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要求学生能够复述出来。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是复述完就了事,然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却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之处。这时,我往往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复述课文的,以此来引导学生纠正自己学习过程的不科学之处,总结自己科学的复述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结果往往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学生学会了,并不代表他的学习过程就是合理的、科学的。我们只有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才不会被表面的学习结果所蒙蔽,才会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不科学之处,才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正确的学习结果和科学的学习过程得到和谐统一。

(三)、引导学生探究错误的根源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这些错误除去偶然的因素之外,通常是由其特定的学习过程所决定的。在获得错误的学习结果以后,有些学生也许会自发地探究错误的根源,但因为是自发的探究,往往是费时多而效果差。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探究错误的根源。当学生找到了错误的根源,也就证明他们已经找到了由已知到达新知的正确结合点和正确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要让学生去探究,教师绝对要避免包办代替。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初学课文之后,出现了有这样的一种认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但这篇课文却重在写“鸟”,这篇课文‘偏题’了”。出现这样的错误认识以后,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独立查阅“天堂”一词,以了解它的大体意思和基本用法;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联系上下文来仔细体会“天堂”在课文中的意义;最后我组织学生以同座或分小组的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导致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通过对错误根源的探究过程的经历,学生不但知道了自己学习结果的错误之处,而且知道了自己学习过程的不科学之处;他们找到了由已知到达新知的正确结合点,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过程。

(四)、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的过程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语文信息,而是主动的依先前的认知结构和注意特点,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的语文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得以表征,并凝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果上。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语文学习过程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独立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的过程。由此可见,由于每个学生先前的认知结构不同,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每个学生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互不相同。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更要正确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有效延伸,这样对学生自我的学习过程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在引导学生体会“丰富多彩”一词(《课间十分钟》)时,我就让学生说了说自己的学习过程:

“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丰富’是种类多,‘多彩’是神态、花色多。‘丰富多彩’就是形容数量多、花色品种又多又好。”

“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课文中的‘丰富’是指课间十分钟所开展的活动项目多;‘多彩’是指同学们参加了各种活动,有多种多样的姿态,十分好看。”

“我发现课文的插图上有打乒乓球的、有爬竿的、有丢沙包的、有跳绳的、有踢毽子的、有玩老鹰捉小鸡的等。参加活动的同学兴致勃勃,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种场面就是‘丰富多彩’”

“……”

这一过程正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的过程!它使学生得以有效的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他人的学习过程,并从中得以有益的启示,从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得到优化。

布鲁纳一直主张“学生不仅要知道完整的结果(学习结果),而且要追溯达到结果的步骤(学习过程)”。他认为“我们教一门学科,不仅是给学生建立一个有关该学科的小型图书室,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物’”。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让学生探究并掌握科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亲自“探究”的基础之上,学习并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自行探究事物。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就不至于仅限于接触到的个别语文知识;学生的“视界”方可冲破那坚固的“围城”;学生的思维才能冲破那原有的“禁锢”;学生的奇思妙想才会不断涌现,并不断地完善其自身。

    相关推荐

    引领学生享受习作的过程 创新习作指导——学生心灵的呼唤 把引导学生自学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教学呼唤生活的回归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案例分析 新课程呼唤“理性的评价”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语文教学呼唤学科精神 新课程呼唤教学评论家之崛起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方案 掌握作文方法,使学生乐写 把握课文特点 引导自主学习──《看雪》教学谈 把握课文特点 引导自主学习--《看雪》教学谈 把握课文特点 引导自主学习──《看雪》教学谈 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法指导 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法指导 新课程呼唤教学评论家之崛起 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法指导 《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法指导》 走进新课程,引领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 把握课文特点 引导自主学习──《看雪》教学设计 语文学习要领:加强积累 掌握方法 关注生活 倡导合作学习关注合作过程 新课程呼唤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呼唤真实的语文课堂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文的“美” 课程改革下突出语文教学魅力,分层诵读教学过程教师引导作用初探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这些易失分点要掌握 语文呼唤素质教育 如何引导小学生探究学习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中考复习技巧早掌握 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过程中的复习 《生命 生命》学法导引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过程是情感的体验过程──《去年的树》教学案例 关注学生主体 引导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过程是情感的体验过程──《去年的树》教学案例 图、文、声、像并茂,学生轻松掌握新知 语文教育呼唤现代化 教小学生掌握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关注学生主体引导自主学习 呼唤率性而为的语文教师 一年级需要掌握的生字表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挚情的呼唤教案 《挚情的呼唤》教案 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 学会质疑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语文教学:呼唤诗性——诗歌教学随想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 《挚情的呼唤》教案 2017中考语文高分秘笈: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拥有阅读过程 《马说》教学过程中“悲愤”引出的动态操作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后记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杂谈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建议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 呼唤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回归 引导学生更真更实地自主学习 论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引导 《呼风唤雨的世纪》词语 《呼风唤雨的世纪》 在学习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人文性”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札记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_语文论文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