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南通《螳螂捕蝉》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小编: :admin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螳螂捕蝉”这个成语有时也写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家知道,寓言的特点就是通过讲故事让人们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那么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能让我们领会到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扫除障碍,学好字词

课文中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大家能读准确吗?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再互读一遍,互相提醒纠正。

出示:固执 侍奉 诸侯 禀报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再看两个形近字

侯 候

请大家观察它们的字形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分呢?

三、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下面请大家按要求朗读课文

出示: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建议大家在讲的时候,把:

出示:概括文章内容

时间 起因 经过 结果讲清楚。

出示:概括文章大意

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四、抓住线索,了解背景

同学们,大臣们为什么要劝阻吴王攻打楚国呢?

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学们,大臣们的话有道理吗?

手绘地图:春秋时期,吴国在长江下游,而楚国位于长江中游,两个国家相距很远,如果吴王出兵攻打楚国,吴军就要孤军深入到楚国的腹地,而此时中原的诸侯国要乘虚而入,吴国就无法及时回航,后果就不堪设想。

五、揣摩语言,感受特点

大臣们是说得有道理的,可是吴王是怎么回答的呢?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我,我就处死他!”

你们看,吴王下达了死命令,大臣们只好束手无策,此时,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登场了。

同学们,大臣们劝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而那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劝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大家在书上找出来

出示两段话: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们看,同样是劝,可结果却这样的不同,是为什么呢?我们到文章里去找一找答案。首先我们来读一读文章的第九至十一小节,争取能把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六、深入故事,探究道理

同学们,少年为什么要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呢?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打楚国有什么相同点呢?

请大家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

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们读完了这两个句子,你们有没有发现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打楚国有相似之点呢?“攻打楚国”就是眼前的利益,而隐伏的祸患就是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来攻打吴国,吴王和蝉、螳螂、黄雀一样,一心只想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身后隐伏的祸患。

我们再看第一句,少年在说这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吴王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反应呢?出示:吴王恍然大悟,他领悟到什么?为什么同样是劝,大臣们的劝换来了吴王的死命令,而少年的劝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

出示:

少年:

大臣们:

再读两句,如果你是吴王,听了两种不同的劝,心理感受会一样吗?

这两种劝,吴王的感受不一样的,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而大臣们坚决反对,作为一国之王,他感到很没面子,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下了死命令,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而少年的劝说十分地巧妙,也很委婉,让吴王自己去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这样,吴王就容易接受了。

七、学习少年,享受智慧

同学们,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那少年的劝就是什么劝呢?巧劝,智劝。

少年的巧劝和智劝还体现在哪里呢?默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少年选择了花园这个地方来劝吴王(让吴王比较容易接受)

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不惜被露水沾湿了衣服。(等待机会,引起吴王的注意)

少年对吴王说,他看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勾起吴王的兴趣)

八、角色表演,加强体验

这个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分角色表演

九、布置作业,升华感受。

    相关推荐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3(二课时) 《螳螂捕蝉》课文 《螳螂捕蝉》说课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5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5 23《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说课设计 《螳螂捕蝉》课课练 第十一册《螳螂捕蝉》说课稿5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学案 《螳螂捕蝉》说课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6(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说课稿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之二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 程旭萍《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说课稿 《螳螂捕蝉》教案 梁云芳《螳螂捕蝉》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我读《螳螂捕蝉》之二 《螳螂捕蝉》教案之二 《螳螂捕蝉》导学案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螳螂捕蝉》说课材料 《螳螂捕蝉》课文原文 《螳螂捕蝉》说课稿4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螳螂捕蝉教学案例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 螳螂捕蝉 教案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 作业设计1 顾敏芳《螳螂捕蝉》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螳螂捕蝉》教案之一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南京铁路一小金惠江《螳螂捕蝉》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之二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之一 《螳螂捕蝉》教学案例设计 《螳螂捕蝉》作业设计2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1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2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3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案例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0(二课时) 《螳螂捕蝉》教案之三 沪教版第十二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课后阅读练习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王素梅《螳螂捕蝉》教学实录2(第一课时) 《螳螂捕蝉》的主要内容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反思之一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张兴梅《螳螂捕蝉》说课稿1 蒙美飞《螳螂捕蝉》说课稿2 金荣祥《螳螂捕蝉》说课稿3 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分段及段意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8(参赛教案) 陈建先《螳螂捕蝉》教学赏析 《螳螂捕蝉》作业设计2及答案 《螳螂捕蝉》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年级教案:《螳螂捕蝉》教案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6(薛法根) 鲍玉珍《螳螂捕蝉》教学反思4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1(陈建先) 毛立业《螳螂捕蝉》教学实录3 《螳螂捕蝉》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苏教六下《螳螂捕蝉》教学实录4 《螳螂捕蝉》告诉我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