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剪枝的学问》课堂设计

小编: :admin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讲究的是整体输入与整体输出,讲究的是厚积薄发,讲究的是充分实践,而不是将语文知识或语文能力“科学”分解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然后由教师一一传授,学生便能一一获知和掌握。精雕细琢、讲全讲透的语文课似乎很让人放心,但“肢解式”“分析式”“授受式”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常常是低效的,而“大阅读 大背诵 大思考 大表达”恰恰顺应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教材简析】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课文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的学问”的,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去琢磨、去感悟,既不要作琐碎的讲解或提问,更不要借题发挥,以致节外生枝。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揣摩从“我”和“王大伯”身上感悟到的“学问”。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学生自读课文,自读生字词,通过小小组交流、大堂提醒等方式掌握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并能组织书上的语言恰当表达“王大伯他们为什么要剪枝”。

第二课时:

(1)通过读文与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明白剪枝中蕴含的丰富学问。

(2)通过品读课文相关语言文字,从王大伯和“我”身上感悟获取学问的途径,从而由人及己,提升学生智慧。

第三课时:

(1)拓展阅读《果树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方法的运用》《为什么树枝插到地里就能活》等相关文章,进一步建构丰富对学问的感悟与认识。

(2)完成相关练习。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课前小预习:

1、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中不明白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先试着想一想。(说明:①课文一般要求读了三遍后再开始学生字词。②学习生字时,先读准字音,然后用自己最好的方法记住生字,最后在文中给生字找到“好朋友”。③读一读划出的词语,对不懂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的句子想一想来理解,或者也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但查完字典后还得放到句子中想一想它的意思。)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小问号产生,请在文中做好标记;若有重大发现,也记录下来。

一、揭题质疑

(板书课题:剪枝的学问)

同学们,初读课题时,你情不自禁地会产生哪些问题?(什么是剪枝?谁要知道剪枝中的学问?为什么要剪枝?剪枝里含有哪些学问?知道了剪枝中的学问又有什么用?……)

二、初步检测对课文主要内容的预习情况,确定研究主题。

1、小组讨论交流。

那通过预习后,哪些问题你们已经解决了,哪些还需要今天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的?现在请小组内的同学一起交流,待会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说明:小组交流讨论时,应完全由小组长负责,让小组内的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先一个一个都说出来,然后组长要和小组内的成员一起把所有的回答都归纳起来,最后分好工,确定好汇报形式。老师应一组一组地听他们的讨论,给予帮助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汇报。

⑴汇报形式由小组自定,可集体汇报,可选代表汇报。

⑵汇报要点:首先要把他们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说给大家听,然后把他们不确定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同样讲述出来。

3、组织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这组同学的汇报听清楚了吗?对他们的汇报你有何看法?(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前一组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对同一处的发言可集中说,以免遭成课堂中你说你的,他说他的,很散)

4、提炼本课的研究主题。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我发现你们对“什么是剪枝?谁要知道剪枝中的学问?”这两个问题已读明白了;“为什么要剪枝?”这个问题不太确定;“剪枝里含有哪些学问?知道了剪枝中的学问又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明白,但不知道怎么说,对不对啊?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就要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了,好不好?

三、检测课文朗读与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1、小组同学交流预习情况。

说明:一般是先读课后的生字,说一说难记的字、容易错的字以及多音字等;然后读课文,遇到不流利或难读的段落要求多读几遍;接着可说一说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需很刻意地都在这儿说,有些词语的理解可结合在后面的语言感悟中说);最后说一说自己产生的问题和自己的发现。

2、小组汇报。

说明:汇报形式可采用一个小组集体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3、老师对预习情况进行小结。

四、讨论话题: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2、划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

3、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4、指名汇报。

5、师小结:噢,现在我明白了,原来王大伯剪掉的是不会结桃,只会抢别人养分的枝条,(板书:剪掉)剪掉了他们,来年可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板书:更多更大)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习字册上的自字、词语的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想想剪枝中蕴含了哪些学问?

【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等学习空间,他们才有可能在获得主动学习的积极情感,才能让他们在不断自我建构中获得学习自信,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更多的学习中去。】

一、复习旧知

今天这堂课,继续学习26剪枝的学问。(读题)

1、回忆课文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王大伯剪枝的原因是:(指名说)——有些枝条虽然长得粗壮,但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2、引读课文第四、五段。

那么,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事实是不是像王大伯说的那样呢?打开课本找找,什么地方告诉我们了?谁能把相关内容读给大家听。

预设⑴(读出最后一段的相关语句)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这些语句,把“我”的惊喜读出来。

⑵(读出课文的第四段)追问:为什么这儿也是啊?(让学生说说原因)

【生本的课堂中,并不是让学生来随心所欲地说,同样应有提升,应有引导。像文中的第四自然段,表面看是在写“到了春天,桃园开满了桃花,引来了很多的蜜蜂。”它并没有直接在写桃子获得丰收,但正是有了这么多桃花,有了这么多蜜蜂传播花粉,才会有后面的丰收。老师这时的追问,既是一种引导,又是思维深入思维的催化剂。】

二、讨论话题:剪枝中蕴含了哪些学问呢?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又惊又喜,觉得王大伯去年的那番话说得有道理,也从中获得了学问,那剪枝中到底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学问呢?想知道吗?读读有关王大伯的话,小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老师可相应板书:减少→增加 或 剪枝→丰收)

预设:

1、从王大伯的话中,我们知道了剪去一些枝条,是为了让营养保留下来,可以供给一些有用的枝条。

2、可以使来年的桃子长得又多又大。 (剪枝——丰收)

3、去掉不重要的,留下重要的。

师结:减少一些枝条是为了增加桃子的产量。板书:减少—增加

(若出现学生思维不开阔的现象)

师启发:剪枝中蕴含的学问仅仅只有刚才同学们说的桃树枝条剪掉一些,桃子会长得又多又大吗?想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剪枝这样的例子。

生谈。

预设:1、我们有些爸爸妈妈给我们报很多兴趣组,想让我们样样都学得很出色,可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其实去掉一些,少学一些,反而学得更好。(对,舍弃一些,会得到更多。)

2、树木到了春天,人们会给他们修剪一些枝条……

(是的,去掉一些长得更好)

3、老师给我们布置抄写作业,只让我们抄一两遍,没让我们抄几十遍,少抄让我们写得更专心,记得更牢。

4、原来我们一个小组6人,现在老师帮我每组减少两人,这样可以让小组内每人都有充分交流的机会。

【这一板块的学习,是把学生的思维又推进了一步,要让他们知道剪枝中的学问不仅仅告诉我们剪掉一些枝条可以获得丰收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思索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从而明白有时舍弃一些是为了获得更多,减少一些是为了增加,懂得放弃才会有收获等的道理。在孩子的相互讨论、交流、辩论中,他们对身边类似的事都有了自己正确的理解和处理的方式。这些道理的获得,因来自于他们自己,所以孩子特别容易接受;因能畅所欲言,所以他们不仅能看到身边的一些现象,而且能反思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效果只有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上才能见到。】

三、依托语言文字,讨论从文中人物身上感悟到的“学问”。

同学们,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处处有学问,怎样才能和学问交朋友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读读,联系文中王大伯和我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以结合其他例子谈。

先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

师小结:这一组同学有从王大伯身上受到启发的,也有从我身上受到了启发的,其他同学可进一步充或谈他们没有说到的。

预设:

远近闻名、种桃能手、总是——说明王大伯在种桃方面肯花心思,很努力,因此学问是和努力、用心的人交朋友。

咔嚓咔嚓、充满信心——说明王大伯技术熟练/说明王大伯很勤劳,一直剪的。(多实践才能有丰富经验。)

抚摸——王大伯很爱种桃树,把桃树当成自己的小孩那般疼爱,可见他很爱他的种桃工作。(只有爱上自己的工作,才能出成效)

从“我”身上又有何启迪?

满杯好奇——一脸疑惑——半信半疑——又惊又喜

1、 有了问题会主动地询问。(学问学问,问了才能学到东西,学问肯定愿意和这样的同学成朋友。

2、 只见……我着急地问。可见我很注意观察,(能留意观察的人,获得的学问一定会很多。)

3、 将信将疑,可见我不盲从,会思考。(会思考的人能获得大学问。)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炼出相应词语,让孩子自己板书在黑板上。

如:实践、努力、好问、思考、会观察……

【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这个课文去领略更广阔的世界。课文不是教学的全部与终结,它应开启和贯通学生的课前阅读和课后拓展,它应唤醒和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当前思考,它是学生语言实践、锤炼思维、锤炼倾听与表达的载体或凭借。因而我们的教学提出“起于课文但决不止于课文,品读文本但决不迷恋和深陷文本”。这就告诉我们,生本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泛泛而谈,而是得引导他们去关注语言文字,该如何关注?像上面的板块中,是“怎样才能和学问交朋友呢?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读读,联系文中王大伯和我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这个问题,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并引着学生去品读语言,从而获得各自的感悟和思维、智慧的提升。】

四、作业

动手做一张小书签,把今天你感悟到的话写在上面,送给你的同学、朋友,让你的勉励能一直伴随着他们,激励着他们。

【这样的作业,形式是学生喜欢的,内容又结合了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是学生乐意完成的作业形式。】

    相关推荐

    剪枝的学问课堂教学实录 《剪枝的学问》评课 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剪枝的学问 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评课稿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剪繁枝,增实效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教案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二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三 剪枝的学问教案设计(三) 《剪枝的学问》课文原文 剪枝的学问教案设计(一) 剪枝的学问教案设计(二) 《剪枝的学问》送教课教案 《剪枝的学问》新的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剪枝的学问》小记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三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剪枝的学问练习题 《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 《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三 剪枝的学问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案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段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三教案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二教案 三年级《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一 剪枝的学问原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教案 《剪枝的学问》背景资料 《剪枝的学问》同步练习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一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公开课《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教材解读一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二 《剪枝的学问》教材解读二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案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教案 三年级教案:《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同步练习教案 《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断与分析 三年级语文教案《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补充习题答案 《剪枝的学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听戚月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有感 苏教版语文《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 对徒弟执教《剪枝的学问》一课优点与不足评价与建议 剪枝的学问同步检测题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问银河》课堂实录 《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6 也谈课堂问题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如何把握课堂提问设计中的“序”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3(两课时)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A版《剪窗花》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1(两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教学案例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5(二课时) 苏教版《春笋》同步课堂 优化课堂提问的思考 《荔枝》教学设计 《荔枝》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 对话的激活──《再别康桥》课堂教学断片剪辑 《荔枝》教学设计 《荔枝》-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剪窗花》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荔枝》教学设计 荔枝-教学设计 荔枝 -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