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扩句、缩句、句式变换》复习设计

小编: :admin

复习目标:

1、巩固扩句和缩句的方法,掌握缩句的要求。

2、通过归纳复习和练习巩固句式变换的方法,能按要求熟练转换句式。

复习重点:句式变换的复习

复习过程:

一、复习扩句和缩句。

1、出示句子:小明读书。

小明在教案里认真地读书。

请学生辨别并说出两个句子的区别。小结什么是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缩句与扩句正好相反,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2、请学生说说扩句可以在一个句子什么地方增加?缩句应该怎样缩?

(师小结归纳:扩句可在名词和动词前面增加修辞的成分,缩句先找了句子的主干,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等,然后把修辞的词语删去,如“的”字前面的成分,“地”字前面的成分,“得”后面的成分。)

3、请学生说说缩句关键要注意什么?(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4、练习:扩句——红旗升起来了。

缩句——我很难忘记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的那一天的夜晚。

二、复习改换句式。

1、出示句子,能否把下面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1)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我怎能不感到自豪?)

(2)小明发烧了,他不得不去看医生。(他一定要去看医生。)

(3)妈妈对小刚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妈妈对小刚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

2、让学生观察这些句子,说说这些都是什么句式,变换后有什么区别。

(反问句和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3、师归纳:我们小学阶段还要掌握这三种句式之间的转换,尤其是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请学生回忆反问句怎样转换成陈述句?陈述句又怎样转换成反问句?要注意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老师整理:

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5、看看下面的句子改得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我们怎么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世界。

6、请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他的话真使我感动。

△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雨水?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俗话说:“复习是医治遗忘的灵丹妙药。”孔子也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可见复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做到以期末考试复习为重心,以期末考试为中心,以争取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为目标,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清楚地分开,安排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努力提高复习质量。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妥善安排复习计划,注重复习效果。

复习目标:

1、能按要求熟练转换句式。

2、病句的诊断及修改方法。

3、关联词句式的运用。

复习难点:

关联词句式的运用

复习设想:

1、识点呈现方式让学生回顾。

2、例呈现让学生熟悉掌握。

3、习方式让学生巩固、运用。

复习过程:

一、什么是句子。

1、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2、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例如:“春天来了。”“我们是少先队员。”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外宾们游览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3、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我羡慕他。他聪明。改成:我羡慕他聪明。(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3、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练一练】

⑴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⑵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上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⑶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⑷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二、病句的修改

1、回忆病句常见的几种情况:(学生回忆,老师归纳)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罗嗦、不合逻辑、词序不对

2、修改病句要注意的步骤:

a、读懂句子,明白句子表达的意思。

b、找出句子的病因。

C、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d、然后修改后还要致细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有的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法,只要表达清楚即可。

3、错例呈现,学生修改,老师归纳:

4、练习巩固

三、关联词句式的掌握

1、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2、【常见的几种关系】(简单呈现)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相关推荐

    语文知识点复习:扩句和缩句 变换形式造句 “句式的变换与选择”专题复习 变换句式备考指要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长句变短句变换四步法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变换句式练习题 语文复习课:改变句式的练习 缩句练习题 高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案 常见的句式转换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凡卡》句式变化 怎样扩句(扩句的三种方法)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横街中学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分类汇编:句式变换 鄂教版初中语文专题复习:句式转换 《将相和》句式变化 《景阳冈》句式变化 五年级下册语文句式变换练习 备课资料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13-14课时扩句仿句 缩句的类型、缩句对错的判断标准与缩句的步骤(小学) 《草船借箭》句式变化 高分生分享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复习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教学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句子—句式仿用篇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专项练习与答案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缩句训练 2017年小升初语文练习题--句子变换 小学语文期末总复习:缩写句子练习 六年级语文句子变换练习题分享 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子变换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句式复习 句式杂糅 句式仿写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49套精选汇编:句子排序、衔接及句式变换 多重复句层次分析——压缩法 文言句式及练习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练习 多重复句层次分析——换位法 小升初语文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练习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复习学案 中考语文第一轮备考复习:扩展语句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式变化 《狼》特殊句式 句式的仿造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 扩展语句教案》教案设计 2016高三语文同步测试: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015—2017高三语文同步测试: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练习 采用缩句的方法让学生读懂长句子 2016年备战小升初考试句型变换专项练习 2017高三语文同步测试: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015高三语文同步测试: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01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扩展语句 复习课(修改病句) 苏教版小学语文期末总复习:缩写句子练习 小升初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练习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句式变化 《劝学》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句式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 《师说》特殊句式 《马说》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如何扩展语句练习题 《公输》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大全4 《山市》特殊句式 《劝学》固定句式 《师说》固定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 16-17高考复习指导语文仿用句式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大全7 语文缩句练习题小升初必备 2016-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含解析)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大全1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判断句 关于小升初语文练习题: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被动句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选用句式练习题 “名句名篇”复习摭谈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仿用句式练习题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常用句式 《赤壁赋》特殊句式 《蜀道难》特殊句式 句式特点和选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句式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扩展语句的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四) 《师说》的比较句式 《出师表》特殊句式 《木兰诗》文言句式 《琵琶行》特殊句式 《赤壁赋》特殊句式 《蜀道难》特殊句式 《琵琶行》特殊句式 《过秦论》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