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2

小编: :admin

一、教材解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萧红通过对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所以写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充满欢乐、甜蜜、温馨、自由,给萧红带来无限美好的回忆。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近乎口语,浅显而不单调,有趣不乏童真,但要悟出这些简单的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二、目标定位

1.寻求阅读视眼的敞亮。构筑立体的园子形象,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从而使阅读多元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具体说就是学生从美丽、充满生机,读到自由,读到快乐,读出爱和温暖,读出这是我和祖父的精神家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丰富语言的积累,体会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三、过程设计

1.课前谈话 回到童年

围绕“在你的心中童年是什么?”我用一段童年小诗进行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童年中,学生在美美童年回忆中等待课的开始。

2. 导入新课 确定问题

了解预习情况,确定阅读探究的问题——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让学生明白熟读课文的重要,带着问题读书的重要。

3. 带着问题 研读课文

先抓第2和13自然段。第2自然段读出园子的美丽、充满生机。让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主要是以读带讲。第13自然段读出园子的自由。先引导学生读出一个词;再引导学生读成一句话;随后引读课文,潜入文本,感知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学习拟人、排比、借景抒情等写作方法。

第3—12自然段读出童趣、快乐。学生两次走进文本,出声地朗读,感知文本;无声地默读,品味文本。通过两首小诗的处理将一长段文字读短。有两步,一是,引导学生交流最吸引你的画面,聚焦祖父的笑,回忆画面,品味祖父浓浓的爱意;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特点,找出文中反沓的写法,品味祖孙之间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爱。

4. 适度拓展 深化认识

从萧红的作品中摘抄了四句话,请同学们把这四句话含在嘴里咀嚼。从另一个角度看园子,目的是让学生对园子的理解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刻。让学生明白在萧红的童年生活中,只有一个人喜欢他。所以,她回想起故乡呼兰河时想到的不是母亲,不是父亲,更不是祖母,而是那年迈的祖父。随机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只有一个地方给了她自由和快乐。这园子不只是祖父的,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园子,再读课题。从而读出这是个爱的园子,温暖的园子,这是她和祖父的精神家园。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处理成一首诗,学生读后自然过渡到对作品的推荐。在罗大佑的《童年》歌声中布置作业,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策略

1.一条主线 ,贯穿始终

南京“经典之行”告诉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简单就是环节要简化,问题要精要。一篇文章只要设计一个,最多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或一条主线,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探究、品味、表达……这节课中我紧紧抓住“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学生对园子的感受从美丽、充满生机、到自由,到快乐,最终到爱和温暖;学生对园子的理解由浅入深,逐渐深刻,逐渐丰满,真正读懂园子的精神意义。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

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了叙述的话语,其中的细节值得回味,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一段的学习时,我抓住祖父那个特别亲切的表情——“笑”来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通过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找出最吸引你的镜头;通过对祖父的“笑”的回忆,引导学生感悟祖父一次次笑容背后的真正内涵。学生从“笑”字中读出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和爱。把祖父的笑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对园子爱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巧妙地借景抒情,多处运用反沓的写法,这些都值得好好品味。在13自然段的阅读中,我引导学生静心品悟“这些文字好在哪里?”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不仅读出文中表达的情感,还知道了课文是怎么写生动的。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在3—12自然段学习时让学生找出反沓的语句,让学生品味反沓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学习课文,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节选文本的阅读只有回到整个作品中才能有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情感,才能读出文本的厚度。常常惊叹于特级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事实上只有回到作家的作品中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就只住着我的祖父吗?显然不是,而是作者与祖父的感情很深,祖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人能比。所以作者回想起家乡的呼兰河唯一想到的只有祖父。

萧红生活在国家动荡不安的年代,家乡沦陷,祖父去世,“家”在她的心中早已不复存在,她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辗转各地,年仅三十一岁就带着不甘离开了人世。她在去世前用笔在纸上写道:“一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在她的一生中最甜蜜、最难以忘却的是曾经给她无限欢乐的园子,是祖父那刻骨铭心的爱。当然,我们深度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并不是要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对萧红的童年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我从萧红的作品中节选了四段文字,学生通过这四段文字,对祖父的爱,对祖父的园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对萧红童年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加深刻,更加饱满,更加全面。同时还能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5.诗意语言,诗意处理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语言充满诗意。茅盾曾高度评论这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基于这样的语言特点,我在讲读3—12小节时,将很长的一段文字浓缩成两首诗,学生既能全面地理解内容,又大大节约长文的阅读时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讲读也运用同样的方法,通过阅读巧妙地过渡到对《呼兰河传》的介绍。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文章语言的诗意。

因为时间的关系,有一个环节忽略了,拓展后应该让学生再说说“这又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板书:“爱、温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深知课堂上有不少的环节值得商榷,还需优化。恳请大家不要顾及情面,从追求课堂有效性的角度,畅所欲言。

    相关推荐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3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课文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寻觅自由与爱---《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练习题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1 《我和祖父的园子》作业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5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我和祖父的园子》分段及段意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 课文: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6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4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3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课文: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两课时)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案例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2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7(第一课时) ( )的园子 ( )的我( )的祖父 ( )的童年 苏教版《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我和祖父的园子》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祖父的园子》课文理解 《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 《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 《祖父的园子》随想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 教案 《祖父的园子》有感 我和祖父的花园教案设计 《我的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1(公开课) 《父亲的菜园》说课稿 《父母的心》说课稿2 《祖父的园子》A、B案 《父亲的菜园》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A、B案 《祖父的园子》A、B案 《祖父的园子》A、B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1 《祖父的园子》A、B案 《祖父的园子》A、B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思考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 《祖父的园子》精品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探究感悟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趣闻故事 《祖父的园子》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