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风趣、文质兼美的小短文,字里行间包含着父女间浓浓的亲情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文中记录了一个叫“笑笑”的小女孩给远在外国的爸爸写 了一封信。爸爸在生日那天接到了这封信,信中只有一个“笑”字,就是这一个 “笑”字给爸爸带去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 文中的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爸爸工作的地点:在国外,同时也交代了笑笑给她 的爸爸写了一封信,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信中会写什么呢? 第2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问句,从“奇怪”一词中不难看出妈妈对笑笑会写信表 示的惊喜,从中也知道了笑笑的年龄和所具有的知识水平。 第3自然段中,“妈妈打开一看,笑出了声。

她把笑笑搂在怀里,连声说:‘好! 好!写得好!’”妈妈的一连串动作“打、看、笑、搂”写出妈妈看到信后的喜 悦,接下来的连续三个“好”字,妈妈的评价更加说明这封信中内容的魅力,又 一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4自然段写爸爸生日那天接到了女儿的来信,信中只有一个“笑”字。妈妈寄去 的信“密密麻麻好几页”,女儿的信“就一个大字‘笑’!”,妈妈的信和女儿 的信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揭示了课题“一个中国字”是“笑”。 第

5、6自然段写出了爸爸接到信后的高兴心情。“眼睫毛上挂露珠珠了!”看出 爸爸第一回看到女儿写的字,兴奋至极。“‘笑’字在变大”,“女儿把笑寄来 了,寄到了爸爸的心里”,“看看这‘笑’字,一天的疲劳全没了”这些生动的 语言充分说明了一个“笑”字所带来的无穷的力量,饱含着父女间亲情的魅力。 2.教学价值 精选本课的目的一是借助语境来认字和写字,二是在朗读课文中积累相关的词句 ,三是在阅读中感受亲情。 本课有一幅插图和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内容相吻合,图中展现的是爸爸把这个“ 笑”字贴在墙上,从爸爸的表情上不难看出:每天下班回来,看看这“笑”字, 他的疲劳全没了。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画,以图释义,图文对照,相得益彰。 课文是识字的载体,在阅读中识字,以阅读带识字,以识字促阅读。本课的重点 是识字,在语境中识字,达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在读中认字, 读中悟情。另外在认字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采用教师范读、 领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时还要注意本课与前边课文及后面的表达内容的联系,可先复习前一课的内 容,为即将学习的课文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部首“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语境中识字,在读中感受浓浓的父女情,体味亲情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动画课件。2.“页”字字理演变图或课件。

(二)教学思路

1.激趣导入。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可以这样引导 :开学到现在你都学习过了哪些字?这些都是中国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 文,题目叫《一个中国字》。还可以这样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这篇课文, 写的是一位叫笑笑的小女孩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了一封信,爸爸特别高兴。这 封信里只写了一个字,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字吗?好,我们来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教师示范朗读全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接下来学生可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一 边读,一边画出要认的14个字,要看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要重点强调以下 字音:“拆”“舒”“珠”三个字是翘舌音,“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 n g”,“没”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閕”。

(2)再读课文,了解生字的字义。 教学时可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提出课文的生词:一封信、奇怪、递过去、拆 开、几页、第一回、兴奋、挂露珠珠、可爱、甜甜、好些、没这样、舒心,认真 读准后,在词句中理解字义。这样充分利用语境学习汉字,体现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认读词语后再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奇怪 ”,教学时可结合语句问:奇怪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奇怪?能用奇怪的语气 读读这句话吗?再如“舒心”,什么样的事让人舒心?爸爸为什么这样舒心?“ 舒心”反义词是“烦闷”。

(3)根据汉字特点,深入学习识字。 随文识字后,再从词语提出本课要认识的14个字深入学习。 封:本课是用于封起来的东西,一封信。“封”的反义词是“开”。成语:故步 自封。

奇:是“骑”的本字。甲骨文的奇字,像一个人跨在马背上的形状。奇的本义为 骑马,后来多用为奇异、奇特之义,而本义则为“骑”字所代替。“奇怪”的反 义词“平常”。成语:奇耻大辱、奇形怪状、奇装异服、奇珍异宝、出奇制胜、 千奇百怪。

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成语:大惊小怪、少见多怪、怪模怪样、千奇百怪。递:半包围结构的形声字,表示动作。 拆:左右结构,把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拆信、拆开。成语:过河拆桥。

页:象形字,甲骨文的页字,是一个突出了头部的人形,页的本义为头。在汉字 中,凡由页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头有关,如顶、颈、须等。 第:本字用在整数的前边,表示次序,第

一、第二。成语:书香门第。 兴:多音字。组词:新兴、时兴、兴兵、兴办、兴建。“兴”跟“衰”或“亡” 相反。

成语:兴风作浪、兴师动众、兴师问罪、望洋兴叹、百废俱兴。 奋:金文的奋字,从隹从衣从田,会意字。一只鸟儿从人的衣服中突然挣脱,振 翅飞翔在田间上空。小篆把“衣”省略为“大”,鸟儿展翅飞的形象。奋的本义 指鸟儿展翅奋飞,由此引申为振作、奋发、鼓动、发扬等义。

成语:奋不顾身、 奋发图强、奋起直追、奋勇争先。 挂:动词,本课是吊起来、使物体悬于某处之义。组词:悬挂、挂吊灯。还可以 组其他的词:挂念、挂心、牵挂、挂失、挂号。成语:牵肠挂肚、无牵无挂、一 丝不挂。

爱:上中下结构的字。成语:爱不释手、爱才如命、爱莫能助、爱屋及乌、爱憎 分明。 些:上下结构。组词:有些、这些、些许。 没:多音字,本课之义为“无”,跟“有”相对。

组词:没有,没问题。成语: 没精打采、没轻没重、没头没脑。 舒:本课舒展、宽解的意思。组词:舒心、舒展。

(4)认真观察,写好汉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有7个生字,“奇”上窄下宽,上边的“大”字“捺”变“点”。 “兴”注意前两个点的方向是一致的,向右。“奋”的大字头写得大些,“珠、 甜、没”写得左窄又宽。 3.指导朗读。

本课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在朗读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读得正确的基 础上要求流利,在读得流利的基础上要求有感情。 引导学生读好疑问句。“你会写信了?”根据提示语中的“奇怪”来读,要读出 奇怪的语气。可先理解奇怪的意思,知道妈妈为什么奇怪。再模仿妈妈的样子读 一读。

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可以先请学生把感叹句画出来,自己练一练,同桌互相听 一听。“好!好!写得好!”“女儿的信,就一个大字——‘笑’!”“第一回 见到女儿写的字,他兴奋得不得了,眼睫毛上挂露珠珠了!”在朗读之前,可以 把这些句子单独提出来指导,然后再回到课文中进行训练。教学时可教师先示范 ,再由学生练习,让学生用心体会之后,再变换角色练习朗读。 4.拓展思维。

想一想:爸爸会给女儿回信吗?他会写些什么呢? 5.活动提示。

(1)“照样子,说一说”,这部分内容是对特殊形式的词语巩固训练,也是词汇 的积累。可让学生先读准确,再到课文中找一找,也可以做一些拓展练习,多说 一些这样的词语,然后选择几个进行说话练习。

(2)“读一读”,这道题主要是在语境中区别“第”与“递”的使用,还要注意 “得”和“了”的读音。先请学生读一读,再说说带颜色的字是怎么一回事?可 以让学生扩扩词、说说话来加强区别和理解。

(3)“想一想,说一说”,“课文中的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旨在启发学生 的思维,通过对课文的感悟,说说自己的想法、认识。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慢慢感悟,不要强求一致。

(三)课时安排与内容分配 1.课时安排:3课时。 2.内容分配:第一课时,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准本课生字;第二课时,认识 本课生字,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第三课时,指导写字,做课后练习。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因这篇短文含义深刻,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困难,阅读的重点是朗读,要强调在 读中整体感悟,不用细致分析,可结合实际生活联想交谈、研读。 相关资料 “笑”的成语: 有说有笑 一笑了之 笑逐颜开 捧腹大笑 喜笑颜开 笑里藏刀 笑容可掬 啼笑皆非 破涕为笑 含笑九泉

    相关推荐

    《一个字》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一个中国字》优秀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7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字词梳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6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1 《同一个名字》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4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五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同一个名字》教学设计 《同一个名字》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教学设计 好一个中国大舞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教学设计 “好一个中国大舞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