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高中语文试卷:高中第六册语文期末综合练习题

小编: :admin

第六册语文期末综合练习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3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底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谋求(māo)惩罚(chénɡ)挟私报复(xíe)

B.发难(nàn)商埠(fǔ)运筹帷幄(wò)

C.怯弱(qiè)耀眼(yào)联袂演出(què)

D.干戈(ɡē)证券(quàn)亘古及今(ɡ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讨嫌犯罪嫌疑廉正物美价廉

B.璧还壁立千仞影壁珠联壁合

C.洪亮声如洪钟宏富宏图大略

D.蒙昧素昧平生体味其中三昧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____。

②____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这份报告专有论述。

③澳门回归祖国,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这是____的。

A.惊异关于毋庸置疑B.惊异对于无可辩驳

C.诧异对于毋庸置疑D.诧异关于无可辩驳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汉文学史纲要》,他曾说过:“文学史稿编制太草率”挂漏滋多的话——事实证明,他的批评很在道理。

B.怎样提取信息——当然指有效信息了——又怎样表达;确实是阅读中应当研究的问题。

C.主持人问马主任高考改革的趋向是什么?又问“3+X”中的“X”的含义是什么?马主任耐心地作了回答。

D.他16岁时去黑龙江“屯垦戍边”,25岁时回北京搞个体服装经营:我能了解到的也就这么多。

5.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约旦国王侯赛因生前曾多次在为化解战争危机的谈判中,晓之以理,折冲樽俎,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

B.侯老很动感情地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C.刚一起跑,高三(1)班的夏曦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D.驻科索沃地区的几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平铺直叙,得到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B.“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C.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D.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和散文《窗口》,都展示了他对这两类文学样式的创作功力。

7.下列各句中,修辞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洪水卷走了大树,卷走了牲畜,卷走了屋舍,但卷不走我们“严防死守”的决心。

B.成群的鸽子又漫步在当代商城前的草坪上,它们是和平天使,是当代文明的象征。

C.郝海东一记远射,又硬又刁钻,犹如“长二捆”火箭升天,皮球直飞向对方球门。

D.玫瑰红得热烈,杜鹃粉得妩媚,但多少有些招摇;只有洁白的水仙,才称得上纯美。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希金被高尔基称为“俄国文学之始祖”。他创作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小说《上尉的女儿》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B.老舍,原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剧本《龙须沟》《茶馆》等。1999年是他诞辰100周年。

C.文艺复兴是指欧洲从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化和思想潮流。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作家,如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

D.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语气词“兮”的使用频度很高,如《涉江》。

下面的两段文字是从钱钟书《谈中国诗》中节录的,阅读后,完成9~10题。

(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Verlaine)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9.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10.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

11.对下面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是你簇新的思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节录自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于1979年4月20日)

A.诗成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B.诗中的“我”是冲破樊篱挺然而现的真理,是振兴祖国的不可遏止的活力,是可望更可及的理想。

C.含蓄而深刻的诗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这是女诗人的自况,她把个人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地抹去。

D.“雪白的起跑线”,使我们看到亿万建设者奋力竞先的雄伟场面;“绯红的黎明”,使我们坚信祖国的前程必将辉煌灿烂。

二、(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8题。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凯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宪之未弱冠,州壁议曹议曹:州郡所辟的属吏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比部郎:南北朝时,尚书有比部曹,掌法制、律令等。,抚军主簿主簿:掌文书、印鉴的吏员。。元徽元徽:南明宋后废帝刘昱的年号,始于公元473年。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

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内史:魏晋南北朝时,皇帝向王国派内史,总理王国政务。。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大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时刺史刺史:隋以前,刺史是由皇帝派出的督察各郡的长官,权力很大,与后世只是一个州的长官不同。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太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比至高祖高祖:梁武帝萧衍。下文“天监”是他的第一个年号,始于公元502年。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太中大夫,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担石(dāndàn):一担之量,比喻很少。,及归,还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

12.对下列句子中加底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发*擿伏,多如此类擿伏:揭发藏匿的罪犯

B.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权要:以权力相要挟

C.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率然:全都这样

D.及归,还堵,不免饥寒还堵:四周土墙(别无长物)

13.下列语句中加底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时刺史王奂新至

于余姚立邸颇纵横顾衡阳之化至矣

A.两个“纵”字相同,两个“至”字不同

B.两个“纵”字不同,两个“至”字相同

C.两个“纵”字不同,两个“至”字不同

D.两个“纵”字相同,两个“至”字相同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无为多言,吾得之矣(指判断牛是谁家的办法)

B.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指因疾疫而死的人)

C.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指吕文度所建的宅邸)

D.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指“宪之不与相闻”这件事)

将15~16题中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的序号填入括号。

15.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3分)()

A.两家的讼词、证据都有理,前后让人不能判决。

B.两家的讼词、证据都一样,前后让人不能判决。

C.两家的讼词、证据都一样,前后县令不能判决。

D.两家的讼词、证据都有理,前后县令不能判决。

16.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3分)()

A.顾宪之拿出官府的粮食,派仆从营管守护弃在路边的死者。

B.顾宪之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设法救护患病无助的百姓。

C.顾宪之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营管守护弃在路边的死者。

D.顾宪之拿出官府的粮食,派仆从设法救护患病无助的百姓。

1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顾宪之“清俭”的一组是()。(3分)

①发*NCE67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②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

③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

④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⑤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

⑥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顾宪之弱冠之年即任南宋建康令,决冤狱,拒请托,抑贪残,百姓因此心平气和。

B.顾宪之在衡阳为官时,一心为民处置瘟疫造成的祸害,并教化民众,使全郡大治。

C.顾宪之志节刚正,治理会稽郡时,抑制佞幸之臣在乡里大造府邸,不与其通音问。

D.顾宪之虽连任郡宰,却无甚私财,因病重还乡之后竟“不免饥寒”,足见一生清廉。

三、(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2题。

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可以用一个简短的句子表述: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shānɡ)是不断增加的。虽然,能量守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守恒,是运动的结果——能量虽然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人们力所能及的只是实现这个转化。这就是说,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已。

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却经过转化随着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逸散了。我们再也不能把同一块煤重新烧一次来作同样的功了。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1868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熵”这一名称,以此作为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量单位。

河水下落时可驱动水轮发电,这时它的能量状态是“有效的”;当它下落在水平面上成为没有热能的“死水”时,其能量状态则是“无效的”。人们不希望熵的增加,但又必须正视难以遏制的一定的能量被转化成了不能再作功的无效能量的事实,也就是产生污染(即熵)的事实。耗散的能量就是污染(而许多人以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熵的定律告诉我们,能量只能不断地沿着一个方向——即耗散的方向——转化。从理论上说,熵总是趋向最大的量,地球的有效能量会告罄(也称之为“热寂”)。但现在不是悲哀的时候,科学预示着:宇宙中属于人类的不只一颗星球。

19.对第一段中画横线的一句话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能量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它只能不断地沿着一个方向(耗散的方向)转化。

B.能量守恒。能量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C.能量可以表现为“有效的”和“无效的”两种状态,并遵循能量守恒相互转化。

D.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造成了万物的不同形态、结构和运动,这就是能量守恒。

20.对“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熵可以表示损失了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定能量。

C.熵是各种能量状态的总和,它总是趋向最大的量。

D.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量单位。

21.对“熵总是趋向最大的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可以表示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总和。

B.地球的有效能量会告罄只是理论上的推断。

C.这是能量只能不断沿耗散方向转化的结果。

D.地球的有效能量会告罄,那时熵的单位最大。

22.对本文中的重要信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热力学的定律包括能量守恒定律和熵的定律。

B.熵,是热力学定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一定的能量被转化为不能再作功的无效能量。

D.熵,揭示了地球能量会告罄的原因。

第Ⅱ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7题。

在中华民族中,汉族不能算一个宗教性很强的民族。我们信仰的宗教最大最古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土生土长的道教,一个是外面传进来的佛教。除了道士和和尚尼姑以外,老百姓信这两种宗教都信得马马虎虎。佛教庙里有时有道教的神,反之亦然。然而佛道两种庙里有时竟会出现一个孔子、一个关圣帝君文武二圣人。在过去,有钱的阔人家里办大出丧,既请和尚念经,也请道士,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一团和气,处之泰然。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一次宗教战争。

然而在利用宗教达到政治目的或其他目的的方向,汉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却表现出了非凡的本领,其他民族望尘莫及。专就弥勒而论,他本是佛教中的未来佛,在佛教教义中有突出的地位。然而一到中国,人们把他塑在每一所佛教庙里。一进山门,首先看到的那一位肚皮肥大、胖胖的、面含微笑的佛就是弥勒佛,让人们觉得好玩。其他佛爷像前香烟缭绕,热热闹闹;他的像前则往往是烟销火灭,冷冷清清。

可是,换一个场合,当皇亲国戚或达官贵人,甚至平民老百姓,想进行政治斗争的时候,却忽然想起了这一位佛爷,觉得他这个未来佛爷的头衔颇可以加以利用了。

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女皇帝唐代的武则天,以一妇女而贬子窃位。公元690年(载初元年,天授元年),沙门怀义与法郎等十人进《大云经》,陈符命,说武则天是弥勒下世,当代唐作阎浮提主。则天大喜,制颁天下,到处建立大云寺。武则天本人未必相信什么未来佛。人有说她是弥勒降生,从佛教教义上来看也是荒唐可笑的。然而对武则天来说,这却是天大的一根稻草,非牢牢抓住不可。到了695年(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她又给自己加上了“慈圣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头衔,“慈圣”就是弥勒佛的意译。可见她真正俨然以弥勒佛自居了。

《隋书》卷三《炀帝记》上:“(大业)六年(610年)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花,自称‘弥勒佛’,入自建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将为乱。齐王胨遇而斩之。于是都下大索,与相连坐者千余家。”同书载:“(大业)九年(613年)十二月丁亥,扶风人向海明举兵作乱。”这个向海明也自称是“弥勒出世”。到了唐代,甚至唐代以后,这样的事情屡次发生。农民也有假“弥勒降生”的名义聚众兴兵者。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

中国人利用宗教信仰达到政治目的的,对象决不止弥勒一个。利用佛教其他神灵者有之,利用道教者有之,利用摩尼教者有之。我认为,连太平天国也是利用耶稣教的,洪秀全并不是虔诚的耶稣教徒。

总之,汉人对宗教并不虔诚,但是利用宗教却广泛而精明。这在汉族的民族性中是优是劣,由读者自己去评断吧。

(季羡林《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有删节)

23.作者在第一段中使用了“马马虎虎”这个词语,是为了说明他怎样的见解。(3分)

答:(不超过10个字)

24.“他的像前则往往是烟销火灭,冷冷清清”,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4分)

答:通常,人们前看见弥勒佛

这说明。

25.作者认为“汉人对宗教并不虔诚,但是利用宗教却广泛而精明。”这里,“广泛而精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5分)

答:“广泛而精明”,是指(填写的文字不超过40个)

26.回顾历史,汉族对待宗教的态度在“民族性中是优是劣”,有待评断。请你用一两句话表述自己的评断。(5分)

答:

2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弥勒佛像前,虽然往往是烟销火灭,冷冷清清,但他笑口常开的形象不仅让人们感到可亲近,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祥和的气氛。

B.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一次宗教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汉族本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各种宗教的势力都是孱弱无力的。

[4]

[5]

C.如果不是沙门怀义与法郎等十人进《大云经》,说武则天是弥勒所生,这位妇女是很难贬子窃位“代唐作阎浮提主”的。

D.“(大业)九年(613年)十二月丁亥,扶风人向海明举兵作乱”,说明农民聚众兴兵进行革命时,都极力扩大宗教势力。

E.汉人对宗教并不虔诚,这是历史事实。这说明,宗教在中国历代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有限的,不应夸大它的作用。

五、(10分)

28.根据下面的消息,写“一句话新闻”。(提取“消息”中的重要信息,只写一句话,单句、复句不限,不得超过35个字)(4分)

1999年3月15日××报成都专讯成华寻呼台传来惊人消息:从今天开始,凡在成都市范围内使用该台新开通的800号业务,拨打该寻呼台的电话都将免费。据悉,寻呼台开通800号业务替用户付钱在全国尚属首例。

业内人士说,800号业务即“主叫免费业务”,是电信部门两年前开发的一项新业务,采取主叫电话用户不付钱,而由申请单位(即被叫电话方,一般为寻呼台)付费的方式。该业务多被大型企业或有实力的商业机构用作咨询电话或供货热线。但由于寻呼台具有用户数量巨大的特殊性,此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申请开通800号业务。

一句话新闻:

29.在下面的文字后面补写一段话,表明你对“路口出现拦路绳”这一举措的看法。(70个字左右,注意用语简明、得体)(6分)

近日,在北京二环路官园桥的西北角非机动车道停车线旁,站着两位手拿“安全”小红旗的值勤人员,其中一人手里还牵着一条系着彩条的细绳,原来红灯亮时,由值勤人员将细绳拉起,与停车线平齐,骑车人在细绳后依次整齐排列等候;绿灯亮时,值勤人员把细绳收起,使骑车人顺利通行。

补写的段落,在现代都市,

六、(60分)

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1值得提倡的做法

——建设文明××之我见

2这类事情应当杜绝

——建设文明××之我见

要求:

①叙述的内容要具体。

②要有简明、恰当的分析议论。

③副标题中“××”可以是“班级”、“学校”,也可以是“城市”、“街道”等。

④作文时要把你确定的题目写清楚。

第六册语文期末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二、三(共60分)

1.D2.B3.A4.D5.C

6.B7.C8.A9.B10.D

11.C12.B13.A14.D15.C

16.B17.C18.A19.A20.C

21.C22.D

四、(20分)

23.(3分)汉族的宗教性并不很强

24.(4分)只觉得好玩,并没有想到他是未来佛。汉人对宗教并不虔诚。

25.(5分)从历史上看,汉族的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都善于把宗教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26.(5分)答案不惟一,但必须观点明确,文字通畅。

27.(3分)AE

五、(共10分)

28.(4分)800号业务开发两年后,国内首例“主叫免费业务”在成都成华寻呼台开通。(答案用语不求一律,但主要“信息点”不能少,表述必须清晰)

29.(6分)在现代都市,采用这种落后的方法未必值得提倡。但愿在每一个骑车人的心中都有一根无形的细绳来约束自己,以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看法”不求一致,但必须从所给的材料中生发出来,言之有理)

六、(共60分)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暑期综合性练习试卷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练习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高二语文综合性练习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试题 高三语文暑期综合性练习试题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综合试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练习题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下册 高中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高三语文暑期综合性训练试卷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综合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期末练习试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训练试题 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训练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练习 小学语文六上期末综合试卷 高二语文暑假综合性练习试卷 高一入学语文综合性练习试卷 语文第十一册期末考综合练习题 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练习试卷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练习试卷2016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试题2016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期中练习试卷 高中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下册)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试卷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重庆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综合测试卷 15秋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试卷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综合试卷 澳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高三第二学期语文期中练习试题分析 2016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练习卷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试题 精编高二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综合测试题 2018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卷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第二学期)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练习试题2016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2016届高三语文上册综合练习题 2017届高三语文上册综合练习题 2016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练习卷 2016高一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精编高二语文下学年期末综合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期末综合复习试卷题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2016 高一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卷:综合训练 2016年山东省高二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下册2016 2017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2017年秋季学期哈六中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小升初语文期末综合试卷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试卷 中考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卷 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训练试卷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练习卷(苏教版)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期末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训练试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试卷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试题 2017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1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练习题2016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高一语文暑假综合性学习试卷 2013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综合练习卷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训练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复习试题 小升初语文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 四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六)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测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2016级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16级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下册 2017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年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综合复习测试题 高中语文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练习题(二)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