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桂花雨说课设计

小编: :admin

桂花雨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

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我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展想象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说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学生可以围绕“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出示学习目标、检查生字词

三、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我”为什么喜爱桂花?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为什么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3、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出示幻灯片,进行比较。桂花的香气,也把作者给迷住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3)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4)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出示幻灯片)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示幻灯片)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或古诗,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指名说)幻灯片出示有关桂花的古诗。

六、说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摇花真像下雨爱花赏花拾花仿佛回到故里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把文章的重难点展现出来了。

    相关推荐

    《桂花雨》说课设计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课件设计说明 《桂花雨》说课材料 《桂花雨》一课 《桂花雨》教材简说 《桂花雨》教材简说 小学语文:《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说课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的评课 《桂花雨》评课稿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 第26课 *桂花雨 第26课 *桂花雨 《桂花雨》的评课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片断设计 《桂花雨》练习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片断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练习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设计思路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练习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课文解读 7 桂花雨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文导读 《桂花雨》备课思路 《桂花雨》备课思路 《桂花雨》听课随想